嘎拉森

嘎拉森是內蒙古西土默特旗人,生活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精通蒙、漢兩種語言文字,嘎拉森編寫的《蒙文全鑒》是蒙古族僅有的幾部語言學文獻之一,另外他還翻譯了《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作品。

人物介紹

嘎拉森嘎拉森
嘎拉森
嘎拉森是內蒙古西土默特旗人。他大約生活在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中葉。
嘎拉森自小聰明好學,精通蒙、漢兩種語言文字。當他在北京蒙古學堂任教期間,便潛心研究蒙古語言文學,同時也開始了他的翻譯生涯。

作品概述

嘎拉森一生編寫過很多有關語言學方面的著作。其中《蒙文全鑒》是蒙古族僅有的幾部語言學文獻之一。嘎拉森在《蒙文全鑒》這部著作里,不僅總結了前人的成就,而且校正並充實了許多新的內容。如在正音正字方面有靜字、動字、變字、演變字的區別,規則寫法和相似寫法的區別,還有名詞格的附加成份的讀法和寫法及漢名的寫法等等;在語法方面有表示過去時、現在時、未來時的意向字,還有複數附加成份,構詞附加成份,數詞附加成份,以及動詞式主語標誌等等,在辭彙學方面有同意詞、近義詞及同形異義詞等。在修辭學方面,嘎拉森運用比較語言學的觀點也提出了許多新課題。
嘎拉森的《蒙文全鑒》分別於公元1835年和公元1848年兩次在北京出版。公元1845年,嘎拉森編寫出版了《蒙文旨要補正》,對卓特氏富俊的《蒙文旨要》進行了修正和補充。嘎拉森的這些著作在蒙古語文的歷史發展中均發揮了重要作用。
拉森除了在語言學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外,在漢、蒙翻譯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嘎拉森一生翻譯了很多漢文作品,從他翻譯的《大學》《中庸》《論語》、 《孟子》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譯法一改前人那種直譯和逐字死譯的作法,而是根據蒙文的特點,創造性地吸收了漢語的表達方式,並在忠實原文思想內容的基礎上,對字、詞的意義、感情色彩及句子構造等均做了充分地選擇,達到了保持"原文風格"的最高標準,使漢、蒙翻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