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群藝館

嘉興群藝館(嘉興市民眾藝術館),成立於撤地建市後的1984年1月17日,全館占地面積5.7畝,1520平方米的活動大樓始建於1987年,於1988年11月投入使用,另有辦公用房400多平方米。1994年7月,嘉興市藝術研究室與群藝館合署。同年11月,秀城區文化館與群藝館合署。2000年12月4日秀城文化館恢復設立,與群藝館分治。目前全館在職幹部17人,其中副高職稱1人,中級職稱12人。設館長室、辦公室、音舞戲室、活動策劃部、美術攝影部、調研室和時代廣告公司。

簡介

嘉興市地處杭嘉湖平原,東臨大海,南瀕錢塘江,北與江蘇、上海毗鄰,大運河與滬杭鐵路貫穿全市南北,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文化之邦的美稱。這裡有浙江三大名湖之一的南湖,以煙雨風光著稱;南湖又是革命聖地,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這裡有舉世聞名的錢江大潮和世界罕見的南北湖“日月並升”奇景;這裡有被稱為南方北戴河的九龍山海濱浴場。戰國期間,這裡是吳越交界處,西施、范蠡的故事在此廣泛流傳,當年西施的梳妝檯猶存於范蠡湖旁。
嘉興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從桐鄉羅家谷遺址發掘到的出土文物來看,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時期,這裡的人們已有了多種文化活動。歷代名人輩出,自漢至清末,有文學家嚴氏父子,才女蘇小小,詩人顧況,畫家吳鎮,學者朱彝尊,畫家蒲華等,近現代文化名人有王國維、李叔同、張元濟、沈均儒等。桐鄉烏鎮是當代文豪茅盾的故鄉。
肥沃的土,甜美的水,養育了一代又一代心靈手巧的南湖人民。民間藝術也各具特色:海寧花燈精美無比,曾在全國民間藝術展評中獲得特等獎;平湖的西瓜燈別具一格;海鹽腔曾是明代四大聲腔之一;嘉善田歌以她獨特韻味在我國音樂領域中占據重要的一席,浙江歌舞團著名水鄉歌手葉彩華(嘉興籍)就以演唱田歌見長而馳名全國;嘉興秀洲區的農民畫是後起之秀;1988年由中央文化部社文局命名為現代民間繪畫之鄉。
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文化環境,給嘉興市民眾藝術館帶來了勃勃生機。該館堅持黨的“雙百”方針、“兩為”方向,以繼承與發展傳統優秀文化,開展多樣性、示範性的民眾文化活動,輔導全市文化站的業務工作,培訓本地業餘文藝骨幹為已任。
1988年底,群藝館活動大樓落成並投入使用後,從此開展了藝術培訓、文化娛樂、文化經營等較全面的活動,除了進一步抓好音樂、舞蹈、戲曲、美術、攝影等方面的業務輔導工作以外,增設了歌廳、舞廳、錄像放映、音像發行、電子遊戲等陣地活動項目,成了嘉興文化娛樂中心。
群藝館一貫重視舉辦各類藝術培訓的工作。10年來為基層單位培養了一大批文藝骨幹,同時也為專業院校、專業團體輸送了人才。上海舞蹈學校、省藝校、杭州師範學院藝術系、浙江大學藝術系、浙江美術學院等藝術院校,均有該館藝術培訓班輸送的學員。近年來為提高文化站幹部素質,曾舉辦了多期文化站幹部業務培訓班。
1986年開始,根據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為完成嘉興市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民間舞蹈集成、曲藝音樂集成等,開展了大量的民間藝術普查與收集整理工作,為保存與發展民間藝術作出了艱辛的努力。
為了適應社會文化活動的需求,嘉興市民眾藝術館組織了各類藝術團隊,如南湖合唱團,少兒藝術團、舞蹈隊、戲曲愛好者沙龍、樂隊等等,這些業餘文藝團隊,在當地政府舉辦的重大活動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如:
1985年,為歡迎日本富士市友好訪問團,舉辦了大型的富有江南特色的文藝晚會,演出了百葉龍、花燈舞、荷花舞等節目,獲得了讚譽。
1991年,浙江省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70周年的文藝晚會在嘉興市舉行,市群藝館組織創作了《南湖明燈》、《秦山之光》等優秀節目與省歌舞團聯袂演出,獲得了省委宣傳部的嘉獎。
1992年,為中國嘉興時裝節的開幕式創作排演了大型歌舞《送你一個繽紛的世界》,四方來賓看了演出後的共同感覺是“嘉興的水美、人更美”。
1993年12月舉行了紀念毛主席誕辰100周年的大型文藝晚會,創作演出了歌舞《紅旗頌》、《蝶戀花》、《奔向未來》等節目。
1994年慶祝建國45周年,承辦了老幹部文藝調演、鄉鎮企業文藝調演、殘疾人文藝調演等5項大型活動。
1995年8月該館少兒藝術團一行8人隨市政府代表出訪日本,並進行訪問演出。
1997年“迎回歸、慶七一”大型文藝晚會在市體育館舉行,觀眾達3000人。
1998年“心連心、手足情”賑災義演共籌得捐款132萬元。
1999年慶祝建國五十周年大型文藝行街活動,共有50輛新車30個方隊20000多人參加。
2001年5月慶祝建黨80周年中國文聯公僕贊藝術團赴嘉興採風慰問演出。
每二年一屆的“南湖文化藝術節”已成為嘉興藝術盛會,至今已辦7屆。
2000年起又創辦了一年一屆的“南湖船文化節”,突出了江南水鄉名城特色。首屆船文化節共有32條大型彩船環城河巡遊;該館設計的“馬家浜文化號”彩船獲特等獎。南湖上還舉行了傳統的踏白船、搶荷花比賽。
2001年結合慶祝建黨80周年系列活動,第二屆船文化節上的大型主題彩船增加到80條,蔚為壯觀。南湖上除了踏白船、搶荷花等比賽,還在渡口公園和湖心島上舉辦了千盞荷花燈燈展,晚上,南湖上舉行傳統的流放荷花燈活動,市五套班子領導親自參加,與民同樂。
2001年配合央視“心連心”藝術團在南湖廣場舉行《你是一面旗幟》超大型文藝演出,該館以主人翁精神做好“配角”,承擔主舞台、背影舞台的民眾演員和8個配套節目的排練,其中背景演員達3000人,伴舞伴奏、伴唱演員2000餘人,台前揮紅旗、金穗子的觀眾演員2萬餘人。舞台美術裝置達11000m2,採制道具、服裝5萬餘件、套。生活後勤提供礦泉水15萬瓶、便當1.5萬盒。該館全體幹部在南湖廣場排演的11個日日夜夜裡,頭頂烈日暴雨,腳踩滾燙的水泥地面,守土負責,把嘉興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文藝活動保質、按時完成。受到央視總導演的好評,也為今後組織超大型文藝活動積累了經驗。
繁榮創作是嘉興市群藝館始終不渝的追求。有關業務幹部,一方面對業餘創作骨幹熱情組織輔導,另一方面自己也努力耕耘,積極創作。10年來,除了配合當地重大活動創作了一大批文藝作品外,還抓出了一批優秀的藝術作品。1984年以來,通過群藝館的組織、輔導、推薦,在全國重大美術展覽中展出的美術、書法作品有50多件。其中宣傳畫《君子之交》(孫歡濤、黃麗芳合作)獲1989年全國第八屆美展金牌獎,宣傳畫《光輝的歷程》(孫歡濤作)獲1991年全國第二屆宣傳畫展覽二等獎,水粉畫《冷香》(何鍾台作)獲1992年第二屆全國水彩、水彩畫展覽優秀作品獎(此次展覽不設一等、二等、三等獎)。另外,又如農民畫《走在田埂上》、《那邊有二棵樹》、水墨畫《唐詩畫意》、書法《唐詩一首》、宣傳畫《萬事俱備》等均獲省展一等獎。有60多件書法作品在全國性展覽中展出。其中章伯年的2件作品在全國第五屆/第六屆書法展覽中獲獎。舞蹈《秧苗青青》(胡偉華編導)獲華東社會舞蹈調演優秀創作獎,並在舞蹈雜誌刊登推廣,全國20多個地方的單位來函索取舞蹈音樂錄音,並排演了這個舞蹈。歌曲《楊柳青青》(傅爾寧曲)獲全國1994年群星獎三等獎,歌曲《愛你浙江》、《想起了家》均獲1994年全省征歌一等獎。少兒舞蹈《南湖菱娃娃》(胡偉華編導)和三人舞《蠶娘》(胡偉華編導)分獲1996年群星獎銀獎、銅獎。1998年4月5日,群藝館少兒藝術團戲曲隊的節目《梨園小鴿子》在美國洛杉磯漢語廣播電台“今日浙江”欄目中播出。該隊有6人次共4屆入圍全國“小梅花”獎。馬學文的宣傳畫《勿忘國恥》獲1999年全國第九屆美展銅獎。王相箴的飾粉畫《遺落的小巷》獲2000年全國水彩(粉)畫展銀獎。《南湖菱燈》獲2000年全省第二屆廣場文化藝術節金獎。越劇小戲《啥人頂糊塗》獲全國第八屆群星獎金獎,飾演“糊塗伯”一角的戲曲幹部朱軍獲“組織工作個人獎”。
嘉興市民眾藝術館新館舍正在建造之中,2000年10月經市計委嘉市計[2000]316號檔案批准立項,新館舍面積為8000m2投資2100萬元,位於南湖新區,占地面積15146.5m2新館舍設有多個藝術展廳,舞蹈房、音樂排練廳、戲曲練功房,各類藝術培訓用房和創作室。由於新館舍與新建的嘉興大劇院為一座單體建築,劇院的小劇場為群藝館提供了高檔的演出場地,群藝館新館舍同時是一座現代化的智慧型建築,包括計算機網路系統,綜合布線系統(PDS),樓宇自控系統(BAS),安防系統,消防報警系統,公共廣播系統(PAS)有線電視系統(CATV)在內的智慧型化設施,為群藝館提供了現代化的辦公條件。新館工程已在2001年6月破土動工,將於2003年上半年竣工,建成後的新館是一個環境優美、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群藝館,是嘉興市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視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