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為娟

單為娟

單為娟,字茞樓,號紉香。清代女詩人,是高密歷史上少有的幾位女詩人之一。其詩入《山左詩鈔》、《東武詩存》,有《碧香閣遺稿》傳世。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高密單氏是明清時期山東著名的科舉望族、官僚世家。自明萬曆年間以科舉起家,成為顯赫一方的望族,此後“二百年來,科第蟬聯,稱為極盛“,明清高密單氏仕宦之盛甲於一郡,大量家族成員出仕為官。單氏在文化領域的成就,同樣令人矚目,湧現出一批傑出的詩人、古文家、書法家等,是清代重要詩派“高密詩派”的主要創作群體,也是“桐城文派”在山東發展的一支主要力量。

單為娟之祖父單煌,貢生學銜,當過縣令、知府。父單可玉,廩貢生,任官衛輝府(治今河南省汲縣)通判。其弟,單為鏓,字伯平,號芙秋,亦為官,工書法,有“一字寸金”之譽。為清代著名的理學名家。單可玉之母為李元直之女,李元直的三個兒子李石桐、李叔白、李少鶴都是著名詩人,是高密詩派的中流砒柱。單可玉“少從舅氏李石桐、叔白、少鶴三先生,學詩法,著有《容安齋詩稿》”。單為娟兄妹的才學與單可玉自幼受舅父的薰陶教誨有很深的淵源。

人物生平

出閣之前

單為娟自幼聰明過人,對針黹之事,不用人教導,只要一過眼,便可明白並能掌握其中的技藝,繡出來的東西十分工整,可謂巧若天授。單為娟生於書香世家,到了六七歲的時候,開始讀書,便明句讀,誦唐、宋人詩詞能辨四聲,並能識其旨趣。偶有詩作,詩才立現,觀其才不減於謝道蘊,只是不多作,凡有作出亦是不經常示人罷了。稍微大了一些,其父任官衛輝府通判,全家便隨其父官中州,那時候諸弟尚在年幼,她一邊要照顧年幼的弟弟,一邊侍候父母,十分的孝順,諸子女中,父母最喜歡她了。

婚後生活

單為娟年19歲,即嘉慶十年(1805)十二月十一日,出嫁於王家巴山王瑋慶為妻。王家巴山諸城北鄙巴山前,依山臨水,風光秀美。婆家富有田產,書香世家。其時王瑋慶尚為諸生,單為娟與其丈夫志趣相投,伉儷和諧,真有些似宋代的趙明誠與李清照夫婦。結婚之時,王瑋慶拿出自己的文章,單為娟“初猶謙,以不解”。王瑋慶又賦《花燭詞》三首,“遂相與傾談紫帳”,此後,夫婦二人,經常談論詩文至半夜,仍不知疲倦。平時單為娟在針黹之餘,在其丈夫課業之後,也往往取書與丈夫對讀,或拈韻作詩,相互酬答。王瑋慶若有詩作,必挾之與妻賞奇析疑。他們既是夫妻,亦是文友。

我們從其詩中,大體可以看到她當時生活中的一些畫面。

《即事》

新柳繞池塘,春來晝漸長。

碧窗閒煮茗,小閣罷焚香。

倦繡時聽笛,學書每問郎。

雙鬟無管束,笑語過迴廊。

從詩中我們不難看出詩人過著一種悠閒自在、溫馨有情趣的生活,煮茶、焚香、聽笛、學書等等,其夫王瑋慶有詩云:“碧盞頻傾蕉葉酒,又煎菊露點新茶。”是其生活的寫照。然而,優越的生活也難以阻隔她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她寫下了《思家》《憶家》《閒憑》等多篇詩作,以表達自己的思家之情。其《閒憑》一詩有“舉頭惟羨梁間燕,來往將雛緩緩飛。”之句,借將雛而飛的梁間燕表達對父母的思念之情,含蓄雋永。

單為娟並不沉迷於這二人世界的花前月下,她知道男兒當以功業為重,時常督促丈夫發奮讀書,考取功名。每天雞鳴之時,便催促丈夫起床讀書,直到漏下三鼓,仍坐等侍奉丈夫入寢,然後自己才休息。王瑋慶身體較弱,常常生病,生病的時候,單為娟總是夜不解帶,藥必親嘗,終日侍立在床邊,不知疲倦,其能相夫以禮如此。

單為娟自幼在官署成長,生活豐裕,然而她持家節儉而且勤勞,洗衣煮茶,多是自為,無一點驕逸氣。孝順公婆,妯娌和睦,對侍候她的下人,從未有責備與呵斥聲,她曾言:貴賤不同,人則一也,何忍以鞭笞辱之?其夫王瑋慶常常自謂內助有人。

就這樣生活了六年,六年中單為娟為王家孕有三子,但都不幸夭折。當第三子殤後,單為娟精神勞瘁,抑鬱悲傷,身形消瘦。偶然風寒,竟至病倒,其夫每日茶飯不思,遍訪名醫,為其治病。但內疾深重,加之體弱,終是藥石無靈,單為娟常自言:爐火難為九轉丹。但是看到丈夫每日為自己奔波,弄的頭髮蓬鬆,雙鬢凌亂,心裡十分不忍,即使躺在床頭息若抽絲,仍好言寬慰丈夫,說自己日漸好轉。還強打精神,低聲換過小婢,為丈夫梳頭。

嘉慶十五年(1810)六月初二日,年僅24歲的單為娟病卒,王瑋慶痛心地喊道:“彼蒼者天,殲此良人,是獨何心哉!”並賦《悼亡詞》四十首。單為娟卒後,王瑋慶蒐集其遺作,雖然十存二三,但仍得詩58首,名《碧香閣遺稿》刊印。

王瑋慶在其卒後,發奮讀書,於單為娟卒後4年,即嘉慶十九年(1814)高中進士,官至戶部侍郎,有《藕塘詩集》傳世, 《清史列傳》有傳。單為娟之詩有其父詩風。其父又受詩於舅父三李先生,所以單為娟的詩為高密詩派流風。觀其遺詩,從容迂曲,刻畫精工,情真意切,清麗多姿,雖少雄壯氣勢,但有婉轉含蓄。

2009.6.1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