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孔目動物

單孔目動物

單孔目動物均為卵生,卵在母體外孵化。所謂“單孔”,指的是單孔目動物的消化道、排泄道和生殖道均開口於一個共同的腔里,卵或精液以及排泄物均由同一孔道排出體外。這個共同的腔,叫做泄殖腔,目的名稱也就由此而來。

單孔目動物簡介

單孔目是最原始的哺乳動物,雖然具備哺乳動物的全部基本特徵——如以乳汁哺育後代;全身被毛;心臟主動脈管位於左側;下頜骨每側由一塊齒骨所構成,內耳由槌骨、砧骨和蹬骨所構成……,但卻有許多爬行動物的特點,體現出哺乳動物由爬行動物演化而來的若干祖征。因此,在分類學上把單孔目單獨列為原獸類,稱之為獸類中的活化石
事實上,單孔目動物的許多解剖和生理的特點均十分接近爬行動物。除了具有泄殖腔受精卵外敷上一層蛋白質,外面又包著一層柔軟的、粘的革質殼而產出體外孵化外,在骨骼上類似爬行動物之處頗多:如胸骨上具有一塊特殊的喙骨、肩胛骨之間具有一塊鎖骨間骨等,均與爬行動物類似。某些肋骨和脊椎骨也似爬行動物。單孔目動物雌雄均有與有袋目動物相似的上恥骨與骨盆聯接,可以附著更多的肌肉,有助於短的後腿能支撐身體,很有可能是爬行動物祖先留下來的祖征。另外,單孔目動物的站立姿勢和舉止等,也與爬行動物相似。單孔目的體溫調節,雖然能算得上是“溫血動物”,但平均體溫卻比其他獸類低得多,並缺乏完善地調節體溫的能力,例如鴨嘴獸的平均體溫為32.2℃,而針鼴為31.1℃,而且只有在外界溫度保持在27.6℃——32.6℃之間時,它們的體溫才保持恆定,一旦周圍的溫度具有較大的溫差時,或者如針鼴在冬眠期間時,其體溫便趨於改變。這些都說明單孔目動物在體溫調節上仍保留著爬行動物的特性。

單孔目動物特徵

單孔目由於形態特異,所以很容易鑑別,其主要特徵有:(1)成體沒有牙齒,代之以角質鞘;(2)下頜窩位於鱗骨當中;(3)下頜退化,齒骨僅有一個冠狀突的殘跡,而沒有角突;(4)淚骨消失;(5)大腦皮層不發達,無胼胝體,聽泡消失;(6)軛骨雖退化或消失,但顴弓完整;(7)肩帶具有烏喙骨、前烏喙骨和間鎖骨;(8)有頸肋骨,大小與上恥骨差不多;(9)雄獸踝部有一個大的距,帶有毒腺;(10)口無軟唇,頜部外面為無毛的皮膚,也沒有鬍鬚,皮膚如橡皮狀,非常厚;(11)有泄殖腔;(12)子宮與陰道成對,沒有癒合,發育不全;(13)有卵殼腺,產具彈性卵殼的多黃卵;(14)有乳腺,為特化的汗腺,位於腹部兩側的“乳腺區”,但沒有乳頭;(15)雄獸體外無陰囊,僅有一個小的陰莖位於泄殖腔內,陰莖頂部分叉,沒有陰莖骨,睪丸永遠在腹腔中。

單孔目動物生態分布

單孔目動物分布於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紐幾內亞及其毗鄰的若干小島上。化石僅發現於澳大利亞更新世及近代。演化歷史並不清楚。但是,估計其與有袋類和有胎盤類有著完全不同的親緣,可能是由獸孔類爬行動物進化而來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