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庫克

喬治·庫克

喬治·庫克,美國導演和演員。好萊塢經典時期卓越的“女性導演”(womans director)和同性戀導演。五十多年的導演生涯中,早年最為人知的就是曾多次把經典小說改編成電影,而接下來作品更包括了驚悚、瘋狂浪漫喜劇、甚至是歌舞劇。庫克之所以被稱為“女性導演”,因為他曾把八位在他電影中擔綱的女主角推上最佳女主角提名的位置,而他自己也曾被提名過五次最佳導演。他自劇院轉向好萊塢發展,為路易邁爾史東的《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1930)擔任對白導演,他並與盧畢斯契合拍《One Hour With You》(1932),深受其影響。一九三二年起他正式當導演。到1936年《鑄情》一片問世後,躋身一流導演之列。接著名作陸續推出,成為文藝片的名手。1978年美國電影協會特別為他舉辦致敬會,在他以前只有5個影人受此殊榮。

基本信息

簡介

喬治·庫克喬治·庫克

生於美國的紐約。從三十年代初期到六十年代的三十年中有許多偉大作品,他特別擅長處理女性主題,很能使女主角發揮所長。最有經驗的是時髦與典雅的文學主題,他很少拍個人陳述性的電影。他自劇院轉向好萊塢發展,為路易邁爾史東的《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1930)擔任對白導演,他並與盧畢斯契合拍《One Hour With You》(1932),深受其影響。一九三二年起他正式當導演。到1936年《鑄情》一片問世後,躋身一流導演之列。接著名作陸續推出,成為文藝片的名手。1978年美國電影協會特別為他舉辦致敬會,在他以前只有5個影人受此殊榮。

好萊塢經典時期卓越的“女性導演”(womans director)和同性戀導演。五十多年的導演生涯中,早年最為人知的就是曾多次把經典小說改編成電影,而接下來作品更包括了驚悚、瘋狂浪漫喜劇、甚至是歌舞劇。庫克之所以被稱為“女性導演”,因為他曾把八位在他電影中擔綱的女主角推上最佳女主角提名的位置,而他自己也曾被提名過五次最佳導演。

他的作品包括了塊肉餘生記(1935)、茶花女(1937)、假日(1938,凱薩琳·赫本與卡萊葛倫主演)、費城故事(1940)、煤氣燈下(1944)、一曲相思情未了(1960)、亞當的肋骨(1949)、窈窕淑女(1964)等等。

榮譽成就

庫柯一生導演了65部影片;從30年代至60年代,均有佳作問世,堪稱好萊塢的常青樹,他5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並與1965年憑藉My Fair Lady 獲最佳導演獎;美國導演協會於1981年向他頒發了終生成就獎。

庫柯也受到過柏林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提名,1982年在威尼斯電影節獲終生成就獎。

1978年美國電影協會特別為他舉辦致敬會,在他以前只有5個影人受此殊榮。

人物生平

早年

喬治十幾歲開始迷戀戲劇;18歲他在芝加哥的一座劇院找到一份舞台監督助理的工作;3年後,他在紐約成立了自己的戲劇演出公司,一直從事舞台劇的創作,據說他專門排演那些表現人情世故、富含生活哲理的戲劇。在這個期間,他認識了很多知名的女演員。

進入電影界

1929年,有聲電影問世了,製片廠紛紛尋找能夠拍攝有聲電影的人才,從事過舞台劇的藝術家大批地進入電影界,庫柯進入了派拉蒙公司Paramount Pictures,他在這裡的第一份工作是為影片River of Romance (1929)擔任對白導演dialog director。還為Lewis Milestone的著名電影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擔任過對白導演,在與別人合導過3部影片之後,1931年他獨立指導了電影Tarnished Lady,但不久因為與派拉蒙公司產生了法律上的糾紛,他進入了雷電華公司RKO Studios。

RKO Studios雷電華公司:是30年代美國電影業的8家大公司之一。雷電華公司成立的年代和經過,眾說不一,多數說法是:1928年由洛克菲勒財團的美國雷電華公司兼併美國電影票預售公司(兼營製片)和Keith-Albee-Orpheum商業放映系統而成。由於新公司的組成部分中原先有兩個公司是專營發行與放映的,所以新公司在這方面的力量較為強大,從成立開始,公司不僅發行自己攝製的影片並且長期發行迪斯尼等人的影片。雷電華影業公司存在的時間較短,1948年Howard Hughes買下雷電華公司,大約在1955年又賣給通用輪胎和橡膠公司General Tire and Rubber Company,但把製片廠和將近30年所拍攝的影片於1957年轉售給德西露製片公司。60年代,海灣與西方石油公司買下了德西露製片公司。雷電華公司從1929年拍出第一部影片到1957年的最後一部影片為止,約拍攝、發行了1500部影片,其中絕大部分為低成本的娛樂片,特別是一些恐怖片、驚險片以及歌舞片。但是也有少數例外,例如 D.威爾斯的《公民凱恩》(1941)、《安倍遜大族》(1942)和A.希區柯克的《美人計》(1941)。

30-60年代

他在電影界贏得了廣泛的聲譽,躋身一流導演之列。特別是獲得了“女性導演”woman’s director的稱呼,因為他非常善於發揮女演員的表演天賦,代表作有:

Little Women (1933)《小婦人》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提名

David Copperfield (1935)《大衛·科波菲爾》,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Romeo and Juliet (1936)《羅密歐與朱麗葉》,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Camille (1936)《茶花女》Greta Garbo主演,獲奧斯卡最佳女演員提名

1937年,庫柯受命執導Gone 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經過了長達兩年的前期準備工作,包括訓練Vivien Leigh 和 Olivia de Havilland,但在影片開拍前的第三周,他的導演權被製片人David O. Selznick替換成Victor Fleming。但在Gone with the Wind拍攝過程中,實際上是庫柯與Victor Fleming合導,客觀來講,庫柯對影片的貢獻最大。Gone with the Wind獲得奧斯卡15項提名,最終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攝影、最佳女演員、最佳編劇等8個獎項。

1939年,庫柯拍攝了The Women《女人們》。這部影片不但其全部演員都是女性,甚至在影片的所有鏡頭裡,連一個男性都沒有。

The Philadelphia Story (1940)《費城故事》Katharine Hepburn主演的神經喜劇,獲得包括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在內的6項提名,最終獲得最佳編劇和最佳男演員獎(James Stewart)。

Gaslight (1944)《煤氣燈下》 Ingrid Bergman主演,獲得奧斯卡7項提名,獲得2項獎,Bergma獲得最佳女演員獎。

A Double Life (1947)《雙重生活》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

Born Yesterday (1950) 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提名;

A Star Is Born (1954)《一個明星的誕生》,Judy Garland主演,獲奧斯卡6項提名

Wild Is the Wind (1957) 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提名

My Fair Lady (1964) 《窈窕淑女》獲得12項奧斯卡提名,並最終得到包括最佳導演獎在內的8項大獎。此片還獲得當年英國電影科學院的最佳影片獎和美國金球獎的最佳電影導演獎。

70年代之後

70年代庫柯轉入電視業,1975年他製作的Love Among the Ruins獲得EMMY獎。

1976年,導演了蘇美兩國的合拍片《藍鳥》The Blue Bird。

庫柯在好萊塢度過美好的晚年時光,他的人緣很好,每到周末,他的家中總會開PARTY,而客人都是電影界的名流,成為好萊塢的一道風景。

1981年,他拍了最後一部電影Rich and Famous。

特點

題材:喜歡時髦與典雅的文學主題;也擅長各種類型的作品:比如懸疑驚悚、神經喜劇、歌舞片等。Cukor的導演的歌舞片故事性比較強。

女性導演:庫柯被稱為“女性導演”,他的影片多半是講述女性的故事;他拍攝的電影亦往往成為女明星的代表作。Katharine Hepburn、Vivien Leigh、Greta Garbo、Ingrid Bergman、Judy Garland.、Audrey Hepburn、Norma Shearer、Joan Crawford這些一流的女明星都曾和庫柯有著完美的合作。他曾把八位在他電影中擔綱的女主角推上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位置。Cukor善於引導女演員的表演,他曾經談到Garbo演Camille時發現她演戲“怪癖”雖多,但只要了解其背後原因,並且加以善用引導,就會得出完美的效果。對Garbo的理解可以說是電影成功的主因。Cukor相信Garbo的直覺,儘量讓她自由發揮──Camille很多難忘的演出其實都是Garbo的主意。在他的影片裡,女演員的個性得到充分發揮,每個演員都像是在演自己。Audrey Hepburn的清純和頑皮、Vivien Leigh的心計和獨立、Katharine Hepburn的外露和聰明、Ingrid Bergman的心事重重……

佳片賞析

《煤氣燈下》Gaslight(1944)

Charles Boyer和Ingrid Bergman主演,Bergman因本片第一次榮登奧斯卡影后寶座。風格非常接近希區柯克。不過很多人猜想如果讓希區柯克導演這部電影,Bergman的表演不會如此精彩。

獲奧斯卡最佳黑白片美工置景獎。美工師絕妙的布景將人帶到維多利亞時代,令人身臨其境。

片中原創音樂的製作者布羅尼斯拉夫·卡普爾是波蘭最受歡迎、也是最多產的音樂人之一。他所創作的那些不朽樂章充滿陰謀,諷刺,激情,深受世界樂迷的歡迎。

《窈窕淑女》My Fair Lady (1964)

故事取材於英國作家蕭伯納(Bernard Shaw)的作品《皮革馬里翁》(PYGMALION)。1913年10月,《窈窕淑女》在維也納首演後,獲得了成功,受到人們的歡迎。在百老匯《窈窕淑女》由朱莉·安德魯斯Julie Andrews主演,也極受歡迎。30年代,它被搬上了銀幕,改編成音樂喜劇。1964年庫柯重排此片。

庫柯的《窈窕淑女》是當時成本最高的音樂片,布景華麗、服裝講究,美不勝收。它沒有一般音樂劇的浮華造作、它清新雋永、純潔可人。

未演此片之前,Audrey Hepburn曾對記者說過,她最大的願望是扮演My Fair Lady中的Eliza。載歌載舞可以為她圓了兒時的夢想,清純甜美的性情又可以淋漓盡致地發揮她的本性。她愛這個角色幾乎發狂。Hepburn以含蓄、典雅的演技成功扮演了賣花女Eliza這個角色,從而開始了她的百萬片酬。

Hepburn為這部影片段預告了數周所錄的歌曲統統作廢,每支曲子都得找別人唱,重錄。為這事,Hepburn抱憾終生。

《費城故事》The Philadelphia Story(1940)

影片改編自由Katharine Hepburn主演的同名舞台劇,在赫本買下了電影製作權後,委託編劇寫出電影劇本,邀請庫柯執導。影片不僅獲得了極佳的票房成績,同時也使赫本獲得了自己第三次奧斯卡提名。Katharine四次獲得奧斯卡影后,輝煌紀錄迄今無人能破。在影片中她將主角身上那種強硬中透著女性特有的矜持和嬌柔的感覺演繹得極為傳神。她嬌縱,她孤傲,他大小姐脾氣不小且言語刻薄尖酸,她似乎擁有著全世界對她的寵愛。但她身上卻缺乏"諒解"的因子。以致她的第一次婚姻是那么的不完美。但她並沒有停止自己追趕幸福的腳步,矜持冷漠的面孔之下涌動對真愛的渴望。

影片中層出不窮的幽默諷刺的言語交鋒流露出對人生市井百態的細緻入微的體察與理性十足的思考。使人在會心微笑之餘,感觸良多。

《一個明星的誕生》A Star Is Born (1954)

本片是Judy Garland1954年重返銀幕主演的音樂片,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及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授予的最佳女主角金球獎。是Judy事業的頂峰。

"Judy Garland在47年的人生中工作了近45年,拍攝了32部電影。她獲得過奧斯卡特別獎,並兩度入圍。她在自己的電視節目中30次以主角出現,在其他近30個節目中客串。1951至1969年間,她完成了1100次在劇院、夜總會、演唱會的表演,三次打破百老匯票房紀錄。她灌錄了近100首單曲,出版過一打以上的唱片;1962年的專輯《Judy at Carnegie Hall》(卡耐基音樂廳的朱迪)史無前例地獲得5項葛萊美獎(包括年度唱片獎),再版不斷。她幾百次上電台節目,在無數義演中演唱,還以私人身份作過無數的勞軍演出。演藝生涯開始不久,為了角色的需要,片場的醫生給伽蘭德開減肥藥。藥物的副作用使她失眠,於是她服用了鎮靜劑和安眠藥,逐漸養成對藥物的依賴,中年死於服藥過量。

《女人們》 / 又名《淑女爭寵記》The Women(1939)

那是一部連男人影子也沒有的電影,可它有一個副標題是 "It's all about men!"因為,女人的戰爭全是男人挑動、操縱的!該片為黑白拍攝,但片中的一場時裝秀用彩色片處理,突顯爭奇鬥豔的感覺。

作品年表

作為導演

Rich and Famous (1981) 瓊樓舊夢話當年 導演

Love Among the Ruins (1975) (TV) 廢墟中的愛情 導演

Travels with My Aunt (1972) 與姑媽同游 導演

My Fair Lady (1964) 窈窕淑女 導演

Let's Make Love (1960) 願嫁金龜婿 導演

Wild Is the Wind (1957) 孽海狂濤 導演

Les Girls (1957) 巴黎之戀 導演

Lust for Life (1956) 梵谷傳 導演

Bhowani Junction (1956) 寶雲尼車站 導演

Star Is Born, A (1954) 星海浮沉錄 導演

It Should Happen to You (1954) 模特兒趣事 導演

Actress, The (1953) 紅伶淚 導演

Pat and Mike (1952) 帕特和麥克 導演

Marrying Kind, The (1952) 婚姻趣事 導演

Born Yesterday (1950) 絳帳海堂春導演

Edward, My Son (1949) 黃粱夢 導演

Adam's Rib (1949) 亞當的肋骨 導演

Double Life, A (1947) 死吻 導演

Winged Victory (1944) 翼的勝利 導演

Gaslight (1944) 煤氣燈下 導演

Keeper of the Flame (1942) 自由之火 導演

Woman's Face, A (1941) 花容月貌 導演

Philadelphia Story, The (1940) 費城故事 導演

Women, The (1939) 火之女 導演

Gone with the Wind (1939) 亂世佳人 導演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The (1938) 小湯姆歷險記導演

Holiday (1938) 休假日 導演

Camille (1936) 茶花女 導演

Romeo and Juliet (1936) 鑄情 導演

Personal History, Adventures, Experience, & Observation of David Copperfield the Younger, The (1935) 大衛.科伯菲爾德 導演

Sylvia Scarlett (1935) 男裝 導演

Manhattan Melodrama (1934) 男人世界 導演

Little Women (1933) 小婦人 導演

Dinner at Eight (1933) 晚宴 導演

What Price Hollywood? (1932) 影城何價? 導演

One Hour with You (1932) 導演

Bill of Divorcement, A (1932) 離婚帳單 導演

Royal Family of Broadway, The (1930) 導演

作為演員

Garbo (2005)

Cary Grant: A Class Apart (2004)

Ça c'est l'amour (2003)

A Woman of Substance: Katharine Hepburn Remembered (2003)

瑪麗蓮·夢露:最後的日子 Marilyn Monroe: The Final Days (2001)

"American Masters" On Cukor (2000)

Katharine Hepburn: All About Me (1993)

The Making of a Legend: Gone with the Wind (1988)

Starring Katharine Hepburn (1981)

The 53rd Annual Academy Awards (1981)

"The Hollywood Greats" (1977)

The Men Who Made the Movies: George Cukor (1973)

Hollywood: The Selznick Years (1969)

The Fairest Fair Lady (1964)

作為助理導演

羅宮秘史 The Prisoner of Zenda (1937)

作為其他職員

娛樂世界續集 That's Entertainment, Part II (1976)

Something's Got to Give (1962)

Escape (1940)

和你一小時/紅樓艷史 One Hour with You (1932)

西線無戰事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1930)

River of Romance (1929)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