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的反思

啟蒙的反思

從“五四”運動以來,整箇中華民族的精神方向也被啟蒙心態籠罩著。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啟蒙的缺失和它所造成的不良後果。啟蒙的反思就是要了解其成就,破除其迷信,把被其過分誇張的光芒所遮蔽的西方以外的文化價值重新帶回現代社會,糾正其偏誤,豐富其成就,使得由其價值主導的“凡俗化”的世界轉變成更富有精神性的世界,使其所發展出來的充滿競爭性的世界轉變為更有人情更有道義的人類生命共同體,使其所追求的無限發展的世界轉變為追求均衡懂得自我節制的世界。啟蒙的反思是人類當代繼往開來最重大的思想課題。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從十七世紀中後期到十八世紀的百餘年,以法國為中心,啟蒙運動的思潮狂飆席捲了西方,歐洲社會完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場思想革命。從那以後,啟蒙運動的理性光芒成為一輪精神太陽照耀著人類社會的進程,它的影響強有力地穿透人類生活的一切領域,翻天覆地地改變了人的生活狀況和精神世界。但現在,人們在享受啟蒙帶來的成果的同時,也日益發覺了它帶來的弊病。比如:環境危機、貧富差距等。在此背景下,對啟蒙的反民作為一個重要的課題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本書選取了國內外多位著名學者的文章,他們從不同角度,分析了啟蒙的成就、意義和其本身的缺失,並就如何補救這一缺失談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目錄

啟蒙的反思
——杜維明、黃萬盛對話錄
啟蒙思想與惡的問題
啟蒙思潮與行動:影響和批評
班傑明·貢斯當,恐怖主義的批評家
一個重思啟蒙的溫和提議
悲哀的理性
安樂的美德:啟蒙運動評論
笛卡兒《心錄之諸感情》中自然的教導與人的本性
奴隸,主人,暴君:尼采的自由概念
……

文摘

杜:這是嚴肅的問題,值得進一步推敲。你提的這兩個方面都要深入了解,我前面提到啟蒙可以從三個不同角度來理解,啟蒙作為文化運動、文化現象,作為一種尚未完成的理念,以及啟蒙作為一種心態。我以前的關注比較集中在啟蒙作為一種心態,從這個角度來了解啟蒙從“五四”以來所發展的各個不同面向。但是要了解啟蒙和現代性的關係,哈貝馬斯提出的啟蒙理念在進一步發展,值得我們嚴肅對待。他提出這個課題時有一個非常深刻的背景,就是他自己的譜系,以前我也提過,但我最近再思考,發現可能我們對他的譜系觀察得還不夠深入,在他的譜系的後面還有一些背景的預設,他是從馬克思,經過韋伯和哈佛的帕森斯,爾後是他自己,他是新左翼,法蘭克福學派中現在還在努力發揮重要影響的,他大約是最後的一位。他在反思現代性時,是接受了韋伯關於“祛魅”那個觀念,其實,在這後面還有一個預設,就是“演化論”。帕森斯有個學生叫羅波特·貝拉,他早年有一篇論文,現在他自己也不接受那個觀點,叫作“宗教的演化”,他認為,人類的宗教經過初民的宗教,然後經過遠古的宗教,再經過歷史的宗教,才進入前現代的宗教和現代的宗教,有這樣幾個大階段。一般我們所關心的軸心文明是屬於“歷史宗教”階段,韋伯認為這個時期的宗教都經過了理性化的過程,才從原初的宗教、遠古的宗教變成歷史的宗教。後來在討論軸心文明的興起,所謂超越的突破、“第二反思”,都是沿著這條思路。貝拉是屬於韋伯、帕森斯這條線索的,對基督教以外的傳統,他也做過研究,如“日本宗教”對佛教、儒家和伊斯蘭也有所涉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