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公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

商代的主要農作物有禾、黍、稻、麥等。 商代農作物的再生產品有酒、醴、。 商代貨幣的主要形態是玉和貝。

商(公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

簡介

中國繼夏之後存在時間較長的一個王朝。公元前16世紀(一說公元前17世紀)商湯滅夏後建立國家,公元前14世紀中葉盤庚遷都殷,公元前11世紀商王紂周武王帶同西南各族攻滅。其強盛時期的疆域東到大海,西到陝西東部,北達河北東部,南至長江,為當時世界上的文明大國。

起源和發展

商族最早活動於東方的渤海沿岸及河南河北,契居番,昭明遷砥石又遷於商,相土東遷泰山下又遷商丘,上甲微遷於殷又遷至商丘,成湯滅夏定都亳,是為八遷。後來又有過五次遷徙,即仲丁遷於,河亶甲遷於相,祖乙遷於邢,南庚遷於奄,到盤庚時最後定都於殷(今河南安陽)。故商又可稱為殷或殷商。商族先公世系是:
商自成湯建國、盤庚遷殷,至武丁時期,經過對周圍方國的頻繁戰爭,疆域及勢力影響空前擴大。
社會生產 ①農業。商代農業生產已成為社會生產的主要部門。商代的主要農作物有禾、黍、稻、麥等。耕作的方法採用合力耕種及焚田(即火耕)。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工具有木、石、骨蚌,亦有青銅農具。耕具有耒、耜。商代農作物的再生產品有酒、醴、。酒為黍或稻所釀,醴為稻所釀,為黑黍及香草所釀。園藝和蠶桑業亦有發展。②畜牧業和漁獵。商代畜牧業也很發達,後世所稱的六畜,都已全備 。商代的黃河下游中原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並有廣大的森林、草原、沼澤、湖泊,故作為農業、畜牧業補充的漁獵也很發達。③手工業。商代的手工業分工較細,各種手工業都已有了顯著發展和突出成就,其品種繁多,主要有禮器、兵器、生產工具及車馬器,其中最重要的是禮器。禮器中數量最多的是酒器 。商代晚期的司母戊鼎重達875千克 。陶器是商代社會的主要生活用具,制陶是商代重要的手工業部門。最能代表商代制陶工藝水平的是白陶和釉陶(原始瓷器 )。骨瓷在商代使用範圍很廣 , 種類包括生產工具鏟 、錐 、刀、針和魚鉤兵器鏃及生活用具簪、梳、匕、叉等。商代玉器切割整齊、琢磨光潤,動物姿態生動活潑表現出強烈的藝術效果。④建築。殷墟已發現宮殿基址50多座,一般建築在夯土台基上柱下用礫石作基礎,有的柱礎間還墊有銅片,房架用木柱支撐,牆用板築。僅從基址的規模,即知商代建築之宏偉,建築技術水平之高超。商人已知在土坯間用草攔泥粘砌,它可看成中國建築技術史上的一個重大進步。⑤商業和交通。商代的交換由於農業、手工業的發展而日漸增多。除以物易物的交換外,當時已開始使用貨幣。商代貨幣的主要形態是玉和貝。交通工具主要是陸路的車和水路的船。卜辭中有車字和舟字。
階級關係 ①王權。商代的最高統治者是商王,商王自稱餘一人、一人,享有絕對權力。商代王位的繼承法為父死子繼與兄終弟及兩制並用,凡子即王位者其父即為直系。②官制。商王以下的統治機構,分內服、外服,即王畿內與畿外之地方兩種 。 商代的官制在畿內大致有 : 負責政務的尹、多尹、臣。臣又有王臣、小臣、小眾人臣、管理耕藉小藉臣、管理山林的小丘臣、管理車馬的馬小臣等等。武官有多馬、多亞、多、多射、多犬、五族戍等等。③軍隊。商代軍隊以師為單位。三師為軍隊的基本組織形式,大概相當於後世的三軍。商代軍隊包括車兵及步兵,作戰方式普遍使用車戰。④平民和奴隸。商代的平民和奴隸由眾、芻、羌、仆、奚 、 妾等不同身分的人組成 。 眾和眾人是商代的自由平民。他們從事農業生產勞動,有戰事時還被征參加作戰。商代奴隸的來源是俘虜和罪犯。⑤人殉和人祭。商代的奴隸,不僅要從事各種勞役,而且可以任意殺戮,甚至用以殉葬或祭祀祖先,其數量很大。卜辭中亦有大量殺人祭祀的記載,其中最多一次殺祭者達500人。⑥刑罰。商代的刑罰有伐(砍頭)撲、墨(即黥刑)、劓(用刀割鼻)、宮(宮刑)、刖(用刀或鋸割去腿)等,後世的五刑在商代即已有之。
方國各族 在商王朝的周圍,還聚居著許多大小民族 ,即多方、多邦方。商代自武丁時期起曾長期大規模對外族外邦作戰,先後征服了多方及其他小國。征服後的各方國除對商王表示臣服外,還需負擔諸如防邊、進貢、納稅、征伐等項義務。
商王為抵禦外族外邦的侵擾,亦為擴大自己的領土,掠奪奴隸和財物,經常向外族征伐,商王朝經過一系列對外用兵,使疆域進一步擴大,成為“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強大國家。
文字和宗教 商代的文字主要有刻在甲骨上的甲骨文與鑄在銅器上的金文以及刻在陶器、玉石上的文字。其中發現數量最多的是甲骨文與金文。商代的宗教觀念,是上帝崇拜和祖先崇拜,且兩者緊密結合。商代盛行占卜,凡事都求神問卜,以定凶吉與行止。占卜所用的材料為龜甲與獸骨。先將甲骨整治好,用時在其背面鑽鑿、灼燒,並依據正面裂出的兆紋來定凶吉,然後由卜官將占卜的過程及內容事項刻寫在甲骨上,這種卜辭即是甲骨文。
科學和文化 商代的曆法是已知較為完整的最早的曆法。商代曆法為陰陽曆,陽曆以地球繞太陽一周,即日為一回歸年,故又稱四分曆。陰曆以月亮繞地球一周,即29或30日為一朔望月。商代用乾支記日,數字記月。月有大小之分,大月30日,小月29日。商代每月分為三旬,每旬為10日。商代天文學中許多天象在卜辭中均有記載,如日月有食、月有食,在日食時並有大星等現象出現,可見對日、月食的觀察之精細。由於農業、畜牧業以及田獵等活動的需要,對氣候的變化特別予以重視。商人不止對一日,並且對一旬、數旬及至數月的氣象變化進行了連續的記錄。卜辭中記錄了多種疾病,包括了後世的內、外、腦 、眼 、耳鼻喉 、牙 、泌尿、婦產、小兒、傳染等科。商代已設有專司醫藥疾病事務的官職小疾臣。商人對於疾病,除祭祀鬼神以求福祐之外,治療的方法見於卜辭的有針刺、艾灸以及按摩。在數學方面,商代已採取了十進位計算,卜辭中分別有個、十、百、千、萬,最大的數字已有三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