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結構性產品

另外,投資者也可以利用結構化產品的期權性質,來對其持有資產的風險進行套期保值。 一般可分為利息有風險的結構性產品,本金有風險的結構性產品,到期期限有風險的結構性產品和以上三者的靈活結合。 針對一般結構性存款產品投資者沒有提前終止權,面臨嚴重的流動性風險的現實,許多銀行推出了自己的創新產品。

一、結構性產品概述

金融市場上動盪的價格和不確定回報使許多投資者血本無歸,然而更安全的投資工具(例如定期存款、國債和貨幣市場基金)又只能提供較低的收益率。投資者對安全性和收益性的需求促使銀行開發出新的金融產品——結構化產品。這種產品通常把投資收益與某種金融市場價格相掛鈎來提供利潤上升的可能性,並投資於固定收益證券來實現保本。它綜合了高收益和低風險的特徵,已經成為當今國際金融市場上發展最迅速、最具潛力的業務之一。

(一)結構性產品發展歷史

1、初始發展期(1985-1990年)

結構化產品最早出現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美國,當時股市一路上升,使得所有人都希望能分享到股市的收益。銀行因此設計出新的金融產品,提供給投資者參與牛市的機會,並規避市場波動的風險。首先出現的是用大額定期存單和其他固定收益證券設計的、與S&P500指數掛鈎的結構化產品。有了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價值100,000美元的保險後,銀行可以向個人投資者提供面值1,000美元的與股票連線的結構性存款。這種存款以股市的增長為基礎付息,並在任何情況下均擔保投資者的本金不受損失。

最早的一批產品是1987年春季大通銀行的市場指數存款(Market Index CD)和北美信託銀行的股指存款賬戶(Stock Index Account)。大通銀行的一年期市場指數存款產品將以當年S&P500指數上漲幅度45%的增長,並保證4%的利息。如果投資者願意冒更大的風險,他可以放棄4%的利息,換來當年S&P500指數上漲幅度75%的增長。即使市場下跌,所有的本金仍然不受影響。

投資銀行也在設計相似的產品,所羅門兄弟公司和其他一些國家的投行(如丹麥和奧地利)都發行了股票連線票據(Market Participation Notes)。這種結構化產品沒有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保險,面值1,000美元,期限一般為四到五年,支付給投資者當年S&P500指數上漲幅度100%的增長,並保證本金不受損失。這些產品吸引投資者的原因在於,在當時美國持續的低利率環境下,很難找到如此高的收益率的投資品種。另外,投資者也可以利用結構化產品的期權性質,來對其持有資產的風險進行套期保值。不管怎樣,投資者並沒有得到一份免費的午餐。在金融市場上,總是會有風險與收益之間的平衡。他們放棄了普通存款應得的利息,作為回報,他們得到了參與市場上漲的機會而不用擔心本金的損失。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產品是市場看空的版本。在1987年10月6日,也就是市場大跌前兩周,大通銀行和希爾森-雷曼兄弟公司都推出了與市場下跌幅度相關的結構化產品。其中,大通銀行的一個產品保證投資者的本金安全,附加市場下跌幅度的105%作為利息。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票市場發生崩盤,以期權規避結構化產品風險的公司多數蒙受了極大的損失,投資者對新發行的結構化產品的需求也急速下降,結構化產品的發展陷入困境。

2、迅速發展期(1991年至今)

1991年1月,由高盛證券公司設計、奧地利共和國政府發行的1億美元“股價指數成長票據(SIGN)”取得成功。它標誌著結構化產品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是一款保本型產品,在為期五年半的存續期間不支付任何利息,到期時的收益是S&P500指數在債券存續期內變動的100%。票據發行後在紐約證交所掛牌交易。

1992年以來,各大銀行重新推出各種結構性存款。如花旗銀行推出了股票指數保險賬戶(Stock Index Insures Account),它是一種利息與S&P500指數掛鈎的五年期定期存款產品,但不保證最低利息。在此以後,其它銀行也推出了類似的產品。券商的新產品亦在不斷推出,如美林證券推出的使用不同掛鉤指數的系列產品,所掛鈎的基礎資產包括為客戶特別訂製的國際市場一攬子股票。這些產品一般使用的指數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且被廣泛使用。在股票市場好的時候,券商也會使用公司自己編制的指數。根據不同的到期日、參與比率以及所掛鈎的相關指數,這些結構化產品有很大的差異,結構化產品市場也因為產品的不斷創新而有了爆炸性的成長。

(二)結構性產品定義

結構化產品是運用金融工程技術將存款、零息債券等固定收益產品與金融衍生品(如遠期、期權、掉期等)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種新型金融產品。它實際上是一個固定收益產品與選擇權的投資組合,一方面通過固定收益產品來實現保本,另一方面與連線到標的關聯資產價格波動產生連動效應,從而達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本金和獲得較高投資報酬率的功能。

結構化產品的到期收益與特定標的相掛鈎,或者說,結構化產品通過內嵌的衍生品與特定標的相掛鈎。掛鈎標的包括:利率、匯率、股票價格(股票籃子價格)、商品價格(石油、黃金等)、指數(股價指數、商品價格指數)及風險(信用風險、通漲風險)等。結構化產品在全球範圍內主要在場外OTC市場交易,包括集中交易,如台灣主要是在證券櫃檯買賣中心交易,以及通過各金融機構的渠道進行銷售。這主要是因為,結構化產品大多是金融機構根據客戶需求度身定做的非標準化的產品。但在一些較為成熟的市場上,結構化產品也已經實現交易所掛牌交易。如美國證券交易所目前有380種上市交易的結構化產品,香港聯合交易所也在2002年上市交易了與個股掛鈎的結構化產品ELI(Equity-Linked Instruments)。

(三)結構性產品分類

由於固定收益證券和衍生品的多樣性,結構性產品理論上可以有無數種組合。以下將主要介紹對該類產品常見的分類方法和基本類型。

1、按產品類型的不同分類

由於發行機構和產品形式,可分為債券或票據、銀行存款、基金信託或是特別用途公司證券、認股權證和保險產品。這些產品的設計理念和基本性質相似,本文將主要介紹商業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

2、按衍生產品掛鈎標的分類

目前常見的有與股票掛鈎的結構性產品,與匯率掛鈎的結構性產品,與利率掛鈎的結構性產品,與商品價格掛鈎的結構性產品(如與國際市場黃金價格掛鈎、與英國北海原油價格掛鈎等)。投資於這類產品需對選定的掛鈎標的物的波動趨勢有深入的了解,判斷失誤將會導致收益率的降低。

3、按客戶所承擔的風險分類

一般可分為利息有風險的結構性產品,本金有風險的結構性產品,到期期限有風險的結構性產品和以上三者的靈活結合。一般來說,結構性產品的保本率和參與率是反向關係的,即如果產品保證投資者較高的本金安全甚至最低收益率,其分享掛鈎標的投資收益的比例就要降低。這也符合風險與收益的平衡原則。

二、結構性存款產品的結構與設計

商業銀行發行結構性存款是一個自然發展的結果,存款業務及其衍生出來的理財產品本身就是固定收益證券的一種,嵌入衍生產品提供多樣化的風險收益結構顯然有助於增強銀行產品的吸引力。商業銀行混業經營的趨勢以及隨之引發的激烈競爭,推動了商業銀行進入結構化產品市場,以較高的收益率來吸引投資者。並且,結構化衍生產品市場有從機構投資者向零售和個人投資者逐漸傾斜轉移的趨勢,使得商業銀行的零售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推動了商業銀行結構化產品市場的發展。

(一)結構性存款產品結構

從對結構化產品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知道,結構性存款是指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嵌入某種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是各類期權),通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掛鈎或與某實體的信用情況掛鈎從而使存款人在承受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較高收益的業務產品。結構性存款的產品結構極其靈活,為了對其一般規律進行總結,可以把它分解為兩部分:

1、固定收益部分

1)本金

結構性存款對投資者的本金保障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而具體設定,包括四種情況,即不保障本金安全、部分保本、完全保本以及承諾一個大於零的最低收益。在還本的方式上也有許多種可能。還本的時間可能是固定的,或者不確定的(銀行可以提前贖回的情況);還本的內容可能是存款貨幣,也可能是掛鈎貨幣(如雙重貨幣匯率掛鈎存款)、股票、商品或者衍生產品;還本的選擇權可能在銀行(贖回權),還可以在客戶(回售權)。

2)付息

固定收益部分的付息方式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而具體設定,主要包括四種類型,即零息、固定利息、浮動利息以及階梯式利息。為了滿足投資者對期間現金流的要求,大部分的結構性存款都是給付利息的,尤其是那些期限較長的保本型產品。但零息債券的形式結構比較簡單,便於標準化發行和交易,所以有的產品也會採用。固定利息的產品比較多見,其計息方式可為單利或複利,計息日的時間間隔也不一樣,可為半年、一年,計息的時間長度還可以設定為符合某個條件的天數總和。浮動利息的計算最複雜,有的產品根據某一指標正向浮動,有的則是逆向浮動;掛鈎的指標一般是國際金融市場上常見的利率(如LIBOR和HIBOR),也可能是某種匯率;有的還規定了浮動的上限、下限或者上下限。階梯式付息一般第一個季度為固定利率,按季度付息之後每季的利率在前一季度的基礎上上浮或者下浮。

2、期權部分

1)掛鈎標的

結構性存款的掛鈎標的理論上可以包括第一部分中介紹的所有類型,但一般較為常見的是利率、匯率、股票和大宗商品。一般選取國際金融市場上常見、規模大、影響大的指數作為標的,這樣一方面有利於客戶對產品的理解和判斷,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商業銀行對風險的評估和處理。嚴格操作避險情況下,無論標的的漲跌,發行人都可以獲得無風險收益。

2)掛鈎/行權方式

結構性存款的到期收益與掛鈎標的直接相聯繫。隨著金融工程和期權產品的不斷發展,掛鈎行權的方式正在變得越來越複雜。除了常見的歐式期權以外,還包括數值期權、分階段期權、上下限期權、亞式期權、障礙期權、彩虹期權等。

具體表現為:掛鈎的數目增加,有的產品掛鈎多種股票的收益率,有的掛鈎黃金、石油等多種商品的價格;掛鈎多個標的的相對表現,如選擇多個標的中表現最好、最差或者平均的表現;掛鈎還可能具有路徑或者時間的依賴性,如在某種情況下刪去其中的一個或多個標的。期權的複雜性大大增加了產品設計、定價和風險管理的難度。

(二)結構性存款產品設計

了解結構性存款產品的組成部分之後,設計結構性存款看起來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需把固定收益證券和期權像搭積木一樣組合起來就可以了。但是,現實中產品的設計卻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

1、產品實例

讓我們以中國銀行2006年2月推出的匯聚寶0602A美元“桶桶金”為例,來分析商業銀行設計結構性存款產品的思路。

表一、中國銀行匯聚寶0602A美元“桶桶金”

產品名稱

幣種

期限

付息頻率

提前終止調控

收益率

0602A

美元“桶

桶金”

美元

9個月

到期付息

客戶和銀行

均不可提前終止

6.00%×n/N

觀察區間:55美元≤每桶原油

(WTI)的價格≤75美元

這是一款與國際原油價格掛鈎的結構性存款產品,客戶本金完全得到保護,最終實現的收益與原油價格落入指定區間的累積天數相關。實際上,這裡使用了一個範圍累積期權(Range Accrual Options)。在一段時間(9個月)內,標的資產(原油)價格保持在某個特定的範圍(55-75美元)內時的每天都可以得到一個固定的利息,而超出這個範圍的時間則利息為零。這種期權看似複雜,實際上是n個1天內到期的範圍兩值期權的組合。客戶購買該產品後,銀行把大部分資金用來購買美國國債,以實現到期保本,少部分資金用來購買原油的範圍累積期權,以實現收益與原油價格掛鈎。

2、設計流程

從該產品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出銀行設計產品的思路。

首先,銀行必須考慮當前市場的情況和走勢,競爭對手的產品類型,以找出符合市場預期的產品形式和掛鈎標的。石油和黃金是2006年熱門的投資品種,受到投資者關注,好幾家銀行都推出了與之掛鈎的產品。如荷蘭銀行的石油-黃金掛鈎保本型結構性存款(第二期),光大銀行的兩年期原油價格掛鈎型浮動收益產品,以及興業銀行的“萬匯通”06年第二期“石油天天利”。這些產品都體現了銀行對市場走勢的判斷,符合市場預期的產品會得到較多客戶的認可,否則可能出現認購不活躍的現象。據觀察,從2005年6月份開始國際原油價格一直處於55到70美元之間波動,因此中國銀行預計2006年油價也主要以區間波動

為主。如果這一預測實現,將給客戶帶來豐厚的收益。

然後,銀行要考慮客戶對風險和收益的綜合平衡,以及目標客戶群的特定需求,來對產品進行定位和調整。結構性存款產品的購買者大多數是風險規避者(尤其是在中國),他們擔心市場的過度波動甚至是崩盤,又希望像買彩票一樣得到獲得好運的機會。有的人希望通過購買這種產品來實現資產的投資多樣化。當然,還有些人購買產品的原因是,他們不能直接進入所掛鈎的市場,或者不具備直接投資的知識、時間或大筆資金。銀行可以根據不同的目標客戶,設計出不同的產品特徵。例如上面的匯聚寶就設計了較短的投資期限和100%的本金保護,來滿足投資者可能的風險厭噁心理。

最後,銀行通過對不同掛鈎形式的比較,結合市場上各種固定收益產品和衍生產品的交易情況,設計出最有效率的產品結構。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Crude Oil)是世界上交易最頻繁、交易量最大、流動性最好的原油品種,充分反映國際原油市場的價格的走勢。而買入範圍累積期權可以實現我們對價格波動的預期,但目前中國的人民幣衍生品市場還很不完善,銀行一般的做法是到國際金融市場上尋找相應的交易對手。這也是為什麼我國結構性存款先從外匯存款發展起來,到最近兩年才開始有人民幣產品的原因。實際上,大多數的中資銀行並不具備產品設計的能力,他們只是根據自己對市場的判斷,向國外大的結構性存款“生產商”買入相應的產品,再進行分銷。

三、結構性存款產品的風險管理

結構性存款在我國的火爆說明它適應了各方的需要:一方面,它為銀行找到了吸收存款的妙方,克服了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外匯存款的流失和下降,而且成為銀行的一個頗具吸引力的中間理財產品,有助於銀行盈利模式的轉變,增強銀行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市場的火爆也直接反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類似結構性存款這樣的理財產品必然具有誘人前景和廣闊潛力;再者,結構性存款作為一種金融衍生品,它的推出和成功運作對於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有重大意義。對於它的發展,應該營造良好的環境,鼓勵各金融機構大力發展和不斷創新,同時也應加強風險管理,防患於未然,保證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一)風險識別

1、商業銀行的風險

1)市場風險

銀行作為期權買方,面臨持有期間市場向不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的風險。面對暗含的市場風險,銀行一般會採取將隱含在外匯結構性存款中的期權打包在國際市場上出售,轉移風險,獲取利差。但是,如果銀行為投資者提供的結構性存款產品太過複雜和個性化,銀行在轉售時就存在找不到買主,只能被動持有到期,暴露於市場波動風險之中。為規避風險,銀行也可以選擇其它衍生品進行保值避險,這樣銀行整體利潤就比較低,而且國內金融衍生品市場品種單一,嚴重缺乏銀行所需要的避險工具,其中的風險就只能自擔。

2)信用風險

國內銀行一般在與客戶達成交易後,將外匯結構性存款立即轉售給國外交易商。這樣國外交易商的信用狀況就至關重要,直接關係到國內銀行是否安全轉移風險。交易對手的違約,將導致國內銀行完全暴露於風險之中。國內銀行在實務中,一般會選擇信用卓著的境外銀行或交易商作為交易平盤對手,信用風險很小。

3)操作風險

結構性存款作為複合金融衍生品,具有相當複雜性,對銀行操作人員的素質有較高要求,操作難度比較大,而我國從2002年才推出此類產品,經營時間短暫,普遍缺乏實際業務操作經驗和對風險的有效控制,未建立完備的業務操作流程和完善的制度,蘊含很大的操作風險。銀行以經營一般存款的思維和方式來經營結構性存款,必然導致對其中所含風險的麻痹大意,帶來風險隱患。

2、投資者的風險

1)市場風險

投資者面臨的最主要的風險就是市場風險。結構性存款與利率、匯率等標的掛鈎,投資者的未來收益取決於所掛鈎標的變動是否與其原先預期一致。如果市場發生出乎投資者意料的情況,他們將面臨重大不利局面,不僅正常收益不能實現,甚至存款本金都會受到侵蝕。投資者面臨的市場風險因產品種類不同而不同。

以市場上常見的與美元LIBOR利率掛鈎的外匯結構性存款產品為例:固定收益型外匯結構性存款的收益是固定的,不因掛鈎標的波動而波動,其主要風險是美元LIBOR利率上漲,使投資者喪失獲取更高收益的機會。而浮動收益型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由LIBOR利率的變動決定。例如,正向浮動型的收益是浮動的,可以避免利率上升帶來的損失,但在LIBOR走低時,產品與LIBOR正向掛鈎可能帶來損失。

2)流動性風險

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可以流通轉讓,普通定期存款一般可以提前支取,而目前各家銀行的結構性存款大多數都不能轉讓,部分產品規定在任何條件下客戶都不得提前支取,另外有些產品雖然可提前支取,但也得交納很高的違約金。客戶在未到期前存在應急資金需要時,不能夠提前支取,面臨流動性風險。目前,有些銀行也推出了能夠用來進行質押融資的結構性存款產品,客戶有應急之需時,可以結構性存款作質押獲得融資,為客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但受制於質押融資比率,同樣存在一定的流動性風險。

3)交易對手——銀行的風險

銀行在結構性存款產品經營中存在很大的風險,而不同實力和信譽狀況的銀行對風險的承受力和處理對策是不同的,這將直接影響到投資者的投資收益和本金安全。本身人員配備較差、操作手段落後的銀行在自身經營過程中會隱含更大的風險,對投資者帶來可能的危害。而且結構性存款產品的收益率有名義收益率與實際收益率之分,銀行在宣傳時只給出名義收益率,最後期滿時的實際收益率可能會與名義收益率有很大差異。

4)錯誤認識帶來的風險

結構性存款本身就是一個金融衍生品,是高風險高收益的集合體,認識到這一點對於投資者來說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到對風險收益的估計,影響到他們的投資決策、投資資金數量和來源。如果完全把結構性存款看作是類似定期存款的無風險的固定收益產品,那么投資者的無知和盲目本身就是一種風險。目前火爆的市場,實際上潛藏著很大的風險隱患,成為未來的風險源頭。

(二)風險管理

1、市場風險管理

市場風險又稱為價格風險,是指標的資產價格變化或者波動導致結構化衍生產品的價值或者價格變動而引起的風險,這種風險一般可以通過數量的方式來把握和管理。值得強調的是,由於結構化產品中所蘊涵的衍生產品往往具有以小博大的資金槓桿效應,在標的資產變化相同的幅度時,結構化衍生產品的市場風險通常會高於基礎金融產品的市場風險,加上市場風險往往可以通過數量的方式來把握和管理,因而在結構性存款產品的風險管理中,市場風險是受到最大關注的風險類型。

下面主要介紹兩種對市場風險管理的方法,即Delta-Gamma-Vega對沖法和風險價值法(VAR)。

1Delta-Gamma-Vega對沖法

針對結構性存款中的衍生產品部分,希臘字母是一種經常採用的衍生產品風險測度指標,通常用Delta和Gamma表示衍生產品價格對標的資產價格變化的一階、二階導數,它表示了衍生產品價格對標的資產價格變化的線性和非線形風險測量;用Vega表示衍生證券價值對標的資產價格波動性的靈敏度。對於含有n種證券的結構性存款投資組合P來講,其價值變化受多種風險因素的影響。如果資產的波動性為常數,則組合的價值是標的資產價格S、時間t和波動率σ的函式時,其泰勒展開式可以表示為:

Delta對沖可以沖銷上式右邊的第一項;第二項不是隨機項;Vega對沖可以沖銷第三項;Gamma對沖沖銷了第四項,其它項的影響都是△t的高階小項,可以忽略不計。這樣對沖就可以使組合價值免受各種風險因子波動的影響。

在實務中,Delta套期保值一般通過基礎資產的反向操作來實現,當期權契約能夠與適當比重的基礎資產頭寸實現對沖時,投資組合相對於基礎資產價格運動就呈現出中性特徵。但是這僅僅是對極小的價格變化而言,對於大幅的股價變動,Delta值可能變動過於快速,這時就需要考慮期權契約的Gamma值。只持有基礎資產和期權契約的頭寸,絕不可能同時實現Delta套期保值和Gamma套期保值,這是因為期權契約Gamma值伴隨風險必須通過其它金融工具來削減。(基礎資產的Delta值為1,但是Gamma值為0。)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種具備非零Gamma值的金融工具——具體地說,另外一種期權契約。除了這兩種由基礎資產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之外,我們還需要處理波動率變化的風險,也就是Vega風險。同樣,這也需要引入另一種具有非零Vega值的金融工具,這意味著我們仍然需要其它期權契約。於是,共有三個方程式和三個未知數,分別為:基礎資產數量、第二種期權的數量和第三種期權的數量。設定Delta值、Gamma值和Vega值為零之後,這三個方程式即能得到求解。

雖然銀行努力構造Delta-Gamma-Vega的中性倉位,但是絕對完美的套期保值是不可能實現的。現實中市場的情況總是在不斷變動,銀行也必須採取措施,重新安排投資組合以達到新的Delta-Gamma-Vega的中性位置,頻率或許高達每天一次。任何交易者都必須承擔少量的風險,但是,只要善於運用所謂的風險價值法,即VAR技術,銀行可以對風險規模和大額潛在損失獲得一個更佳的認識。

2)風險價值法(VAR

風險價值(Value At Risk)是一種在一段時間內,根據一定的機率水平,預期對最低損失的貨幣計量。例如,銀行家信託公司(Bankers Trust)1994年度報告公布了它當年每日的VAR值,在99%的置信區間內平均為3500萬美元,這意味著,因市場波動而每天發生超過3500萬美元損失的機率只有1%;或者說該銀行以99%的可能性保證,該年度每一特定時點上的衍生工具投資組合在未來24小時內,由於市場價格變動而帶來的損失平均不會超過3500萬美元。就這一點來說,VAR表示給定置信水平上的最大損失。

VAR背後的基本思路是確定風險基礎性來源的機率分布以及分離出給定的最壞結果發生的可能性。當投資組合價值變動為連續時,其一般服從常態分配,只需根據設定的機率水平找到相應的標準差水平即可。但實踐中計算VAR的方法不會如此簡單,基本問題是確定與投資組合價值相聯繫的機率分布。於是有必要估算期望價值、標準差以及金融工具之間的相關性。一旦必要的已知條件獲得以後,計算投資組合機率分布的機制就相對比較簡單了。

對VAR的估算共有三種方法:

·分析法:該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在既定的標的資產價格分布假設的基礎上計算VAR。首先,利用歷史數據找出金融衍生工具組合收益的方差、標準差、協方差;其次,假定金融衍生工具組合收益呈常態分配,從而可求出在一定置信區間下反映分布偏離均值程度的臨界值;最後,建立與風險損失的聯繫,推導VAR值。

·歷史法:由於實證檢驗表明市場變數大多相對於常態分配呈現尖峰厚尾的特點,因此歷史模擬法不再對分布特徵做特定的假設,而是藉助於計算過去一段時間內的金融衍生工具組合風險收益的頻度分布,將受市場風險影響的全部金融衍生工具頭寸的當日市場價值表示為其風險因素的函式,利用現時價格水平與歷史價格變動特徵進行模擬,得到衍生工具組合收益的頻度分布。通過找到該時間段內的平均收益,以及既定置信區間下的最低收益水平,推算VAR值。

·蒙特卡洛模擬法:蒙特卡羅模擬法比前兩種都更為複雜,它是基於既定分布假定下的參數特徵,藉助隨機產生的方法模擬出大量的衍生工具組合收益的數值,將其收益從小到大構造頻率分布,從而確定某個置信區間下的VAR值。該方法與歷史模擬法的最大區別在於虛構的價值變化來源於隨機過程,而不是利用歷史數據得出。

這三種方法中,分析法的不利之處在於其對常態分配前提的依賴;歷史法得到了選定歷史區間的VAR,卻不能保證未來一定是歷史的重演;蒙特卡洛模擬計算複雜,其正確性基於參數分布是否符合實際。但不管怎樣,VAR作為一種測定金融衍生工具市場風險的尺度近年來得到了金融界的廣泛認可和支持。這種動向使得VAR模型在金融機構市場風險管理中成為主流方法,從而也成為發行者衡量結構性存款市場風險的基本指標之一。

2、其它風險管理

1)信用風險管理

對於銀行來說,境外交易對手應選擇信譽卓著的機構,並根據其信用狀況設定信用額度,或採用更為複雜的信用風險計量方法;對客戶不提供融資服務,只以其所擁有的實際外匯資金提供外匯結構性存款服務,從而使信用風險最小化。

2)流動性風險管理

針對一般結構性存款產品投資者沒有提前終止權,面臨嚴重的流動性風險的現實,許多銀行推出了自己的創新產品。例如,中國民生銀行推出了銀行和客戶同時擁有提前終止權的結構性存款產品,之後又推出了銀行無提前終止權而客戶方面可提前終止的產品,中國銀行推出的“春夏秋冬”產品系列就賦予了投資者自由認購、贖回、甚至抵押的權利,使得客戶可根據自己對市場形勢的判斷,做出是否提前終止的決定。

投資者也應該對自身財務狀況有清醒的認識,如果對資金的流動性要求較高,認為本金的變現是首要條件,就應該選擇投資期限短的產品,否則如果被迫申請提前終止結構性存款產品的委託,除了交納的手續費之外,本金也有可能損失。

3)操作風險管理

銀行應充分認識到結構性存款的期權特徵和由此產生的風險。在為客戶提供高效快捷服務的同時,將操作風險扼殺於襁褓之中。嚴格建立健全完備的業務操作制度和規程,建立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業務流程控制體系。各崗位要合理分工,相互協調相互制約。建立嚴格的授權制度,各級別、各崗位員工在授許可權度內操作,超過限度,必須向上級報告。交易、交收、結算分屬不同的部門,相互制衡監督。

結束語

結構性存款產品在中國的熱銷有其內在的原因。商業銀行需要一個擴展中間業務收入的品種,投資者需要高收益和更多的投資渠道。在市場繁榮的背後,需要對市場現狀做出冷靜的分析:要更好的發展這一產品,必須先解決市場上存在的問題。雖然具備種種產品優勢和有利環境,目前我國結構性存款市場還很不成熟:作為發行主體的國內商業銀行對產品缺乏深入的研究,無法獨立進行產品設計和定價,就更不用說創新了;投資者盲目跟隨潮流,卻並不了解產品的結構、收益和風險情況。對於這塊蓬勃發展的市場而言,還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相信隨著監管層的關注和市場主體的逐漸成熟,中國的結構性存款市場將逐步健全

和完善,帶給投資者更多的品種選擇和更安全的投資收益。

參考文獻

[1]陳蓉博士後研究報告,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設計、定價與風險管理研究。

[2]宋淑玲,對外匯結構性存款熱銷的思考,金融理論與實踐,2005年第7期。

[3]趙純一,對外幣結構性存款品種的分析與選擇,中國城市金融,2005年第

8期。

[4]蔡向輝,國內結構化產品市場的發展前景問題及建議,新金融,2006年第

10期。

[5]蔡向輝,股票掛鈎產品的設計、定價和避險原理,證券市場導報,2006年

10月號。

[6]王漢強、黃文鐵,外匯結構性存款風險及對策分析,海南金融,2006年第

8期。

[7]李菲,我國結構性存款及其間接突破管制的意義,世界經濟情況,2006年

[8](美)唐·M·錢斯(Don M.Chance)著,鄭磊譯,衍生金融工具與風險管理,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9]鄭振龍、康朝鋒著,中國利率衍生產品的定價和保值,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社,2006。

[10]朱浩民著,衍生性金融商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11]張連增編著,金融經濟學:無套利理論與利率敏感性工具定價,北京:經濟

管理出版社,2006。

[12]林海、鄭振龍,中國利率期限結構:理論及套用,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

社,2004年4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