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步行街

商業步行街

商業步行街是步行街中的一種,是城市中商業活動集中的街道。商業步行街是由大量的零售業、服務業商店作為主體,集中於一定的地區,構成有一定長度的街區。 商業步行街發源於中國,唐代時期,長安就有著名的商業街:東市和西市。比較著名的商業步行街包括北京王府井 、上海南京路等。

介紹

概念

商業步行街 商業步行街

商業步行街是指城市的商業集中區。它集中了一定數量的商店和市場。使人們能夠步行選購商品和得到服務。

商業步行街--城市形象的代表和名片,從立項到建設,都是由政府主導或參與,他的成敗將直接影響區域經濟的增長。

起源

商業步行街 商業步行街

商業步行街發源於中國,唐代時期,長安就有著名的商業街:東市和西市。到了宋代,清明上河圖就是典型的商業街。大到一個城市,小到一個小鎮,都在嘗試著開發富有特色商業步行街。毋庸置疑,商業步行街已經成為美麗的城市會客廳。從“街”到“商業街”,從“商業街”到“商業步行街”,三個概念的跳躍產生了從“走路、購物”到“休閒購物、享受生活”的變遷。商業步行街是城市的商業文化名片,是城市繁榮的象徵,是城市運營的點睛之筆。因此堪稱“城市客廳”。對商業步行街的興趣,是時尚女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旅行愛好者重要的旅遊內容之一。

商業步行街 商業步行街

中國十大商業步行街:1 北京王府井 2 上海南京路 3天津和平路4香港銅鑼灣 5成都春熙路 6武漢光谷步行街 7台北西門町 8哈爾濱中央大街 9南京湖南路 10廣州北京路 11重慶解放碑

作用

經濟功能

文化功能

娛樂功能

休閒功能

保護功能

環保功能

交通功能

1.

經濟功能

2.

文化功能

3.

娛樂功能

4.

休閒功能

5.

保護功能

6.

環保功能

7.

交通功能

類型

商業步行街 商業步行街

1、根據交通形式分類

A 完全步行街(禁止機動車)

B 人車共存步行街(電車、國外、半步行街)

2、根據空間形態分類

A 開放式步行街(道路上方沒有構築物)

B 半封閉式步行街(由沿街兩側建築物挑出頂棚的一種形式,也被稱為帶懸挑式頂棚的道路)

C 封閉式步行街

3、根據商業街的動線設計

①單線型:人的步行軌跡沿著一條線,例如,王府井、西單)

②多線型:有分支,井字型,非字型,例如,上海淮海路)

③立體型:在室內,商業動線呈螺鏇上升,它非常適合做餐飲休閒類的商業)

④內廊型:內廊型是一個沒有“頂”的多層商業形式。“內廊型步行街就好比一個大碗,人從底層被吸上來,逐層在每一個平面層上逛。”

內廊型商業街與立體型商業街最大的區別在於它是平層繞,並且一般是露天,沒有頂棚的。

4、根據功能分類

A 購物

B 娛樂休閒

C 美食

·················

步行街是集購物、美食、娛樂、休閒、文化為一體的商業風景街、文化街、休閒街。

天津食品街、開封書店街、上海多倫路文化街、紹興魯迅故里步行街。

設計規範

1989年4月1日實施的《商店建築設計規範》(JGJ 48-88 )中對步行商業街做了如下規定。

第二節 步行商業街

第2.2.1條 步行商業街內應禁止車輛通行,並應符合城市規劃和消防、交通部門的有關規定。

第2.2.2條 原有城市道路改為步行商業街時,必須具備鄰近道路能負擔該區段車流量的條件。

第2.2.3條 步行商業街的寬度,根據不同情況,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改、擴建兩邊建築與道路成為步行商業街的紅線寬度不宜小於10m;

二、新建步行商業街可按街內有無設施和人行流量確定其寬度,並應留出不小於5m的寬度供消防車通行。

第2.2.4條 步行商業街長度不宜大於500m並在每間距不大於160m處,宜設橫穿該街區的消防車道。

第2.2.5條 步行商業街上空如設有頂蓋時,淨高不宜小於5.50m,其構造應符合防火規範的規定,並採用安全的採光材料。

第2.2.6條 步行商業街兩側如為多層建築,因交通功能而設定外廊、天橋和梯道時,應符合防火規範的規定。

第2.2.7條步行商業街的各個出入口附近應設定停車場地。

發展歷程

商業步行街 商業步行街

從全球來看商業步行街發展大體分為七個階段:

第一個時期:集市貿易;

第二個時期:攤販慢慢地開始進店,形成店鋪格局,在道路兩側形成不同數量不同規模的店鋪;

第三個時期:隨著商業步行街的發展,有些地方形成小的商業中心;

第四個時期:大型商業步行街的出現;

第五個時期:規範化的商場和超市業態加入到流通領域以後,實際上就給商業步行街的結構增添

了骨幹力量;

第六個時期:六十年代,商業步行街由於中產階級搬到郊區居住進入低谷時期;

第七個時期:商業步行街增加shopping mall 購物中心,出現購物、文化娛樂、休閒、展示等趨勢,

商業步行街開始在各國獲得大發展。

存在問題

隨著經濟的發展,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人們開始意識到,我國的很多大型都市也開始變得不適宜步行了。九十年代後期,人們越來越懷念那曾經能夠“漫步”的都市,以北京王府井步行街建設為標誌,我國的商業步行街開始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但當前國內各大城市爭先恐後進行如火如荼、大拆大改地興建商業步行街的“運動”中,卻也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模式單一

我國的商業步行街開發,還停留在一個低水平的模仿與複製,或者盲目建設的層次上,不是照搬西方的模式,就是簡單的復古。而在規劃之中,忽視了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重視“以人為本”。商業步行街的最終目的是服務於目標客戶群,如果沒有考慮人的因素,沒有根據消費者行為來進行商業街規劃設計,那項目成功的機率就要大打折扣。

商業、文化脫節

這裡的“脫節”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過分追求商業利益,不惜犧牲傳統文化和環境。許多城市都在改建老商業步行街,但“變臉”後的步行街傳統中夾雜現代,現代中塞進傳統,不倫不類。對於經營商家而言,老商業街是不可再生的旅遊資源、文化資源和商業資源,其商業價值具有獨特性和不可複製性,這也是老商業街的優勢。文化環境受到破壞,商業利益也將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過分強調文化因素。百年老城和新城市文化氛圍、城市功能有別,不能一味地強調文化和特色。人們在那些著名商業步行街上,能夠感受到特殊時代氛圍和文化氣息,情操得到陶冶,這固然很好。但是,商業步行街的核心功能還是商業活動,文化娛樂只能是商業步行街的附加功能。商業利益是首要的,文化要為商業服務。飲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服飾文化,時尚消費本身何嘗不是文化?只要定位準確,不求特色,特色自然流露,不求文化,文化自然顯現。小城市沒有悠久的歷史,但也不乏興旺的商業步行街。所以那些富有詩意、陶冶情操的商業步行街只能是少數人的意願,滿足某一類消費者的需要,作為商業步行街的一種類型而存在,但不具有普遍性。

經社效益不協調

社會服務水平低。商業步行街是集購物、餐飲美食、休閒娛樂、旅遊觀光,文化性消費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大眾消費區域,是城市的社會活動中心。但是,我國大多數商業步行街的“購物功能”相當充足,但休閒等文化性消費服務嚴重欠缺。而商業區寸土寸金讓商業地產開發商很難放棄部分商業利益,商業步行街作為社會活動中心的功能還遠未實現。有些商業步行街小販雲集、亂擺亂賣現象突出,也給商業步行街帶來治安隱患。此外,緩解交通擁擠的目的尚未達到。建設商業步行街的目的之一是緩解交通,但一些商業步行街規劃不當,使商業步行街周圍的街道超負荷運轉,造成了更大的交通混亂。停車場、人行天橋設施還不夠完備,商業步行街沒有與其它業態形成有機組合。

規劃原則

商業步行街在規劃的過程中,一定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同時,從實際出發,合理規劃,這樣才能保證商業步行街達到經濟、文化、社會效益的最最佳化。

選址定位

商業步行街應該考慮建在人流密度大,相對中心的城區,但又不能以犧牲周圍環境、交通為代價。同時,應有明確的主題定位,並與自身情況和周邊城市環境相呼應。街道空間設計是商業步行街成敗的關鍵。商業店鋪的集中形成了室外購物、休閒、餐飲等功能空間,這就是商業步行街的本質——室內商業活動沿店鋪的街道空間向室外的延伸。由此決定了其設計的核心就是讓空間變得有用而舒適,為商業活動中的人服務。

規模原則

商業步行街並不是規模越大,街道越長越好。過於龐大的規模往往會給行人一種難以親近的感覺,而且對於行人的體力也是很大的考驗。一般來說,商業步行街應該控制在 300 米左右,對於某些大城市的一些大型的商業步行街也不應該超過 600 米,寬度應該控制在 20 — 25 米。街道兩旁的建築物一定不能太高,一般不要超過三層。過高的建築物擺在步行街並不寬的街道兩旁,會給行人帶來壓抑的感覺。同時,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人們傾向於平行的移動,對於垂直方向的移動,在不必要的情況下,人們會選擇避免發生。所以,高層建築的商家在商業步行街上,往往成了擺設,並沒有多少商機可言。

購物氛圍

商業步行街應該儘量營造良好的購物環境,激發行人的購買慾望,這樣才達到了商業性的目的。這裡所指的購物環境,主要包括商業步行街的整體特色,商業布局等客觀環境。商業步行街應該以明亮、暖性的顏色為整體基調。因為暖性的顏色容易使人興奮,激發購物慾望。同時,商業布局應做到錯落有致,不應該布置成在某一家商店就能把顧客所需的所有物品都購買到。

空間安排

“道”空間是從流動性角度來考慮,商業步行街應該給人一種流動向前的感覺,這樣才會吸引行人。如何安排商業步行街縱向布景,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一般來說,可以通過特定的建築或樹木引導行人向前,同時,配合其它形式給人一種由進入到演繹到高潮的空間節奏感。“場”空間是從靜止角度來考慮,商業步行街應充分考慮行人休息的需要。在商業步行街兩旁可適當設立開敞的小品類休閒廣場。給人以願意“滯留”的感覺,同時,使人在心理上有被關懷的感覺。同時,在這些“場”空間,可以有序的加入一些商業活動,甚至是一些可以與行人互動的商業活動,這樣不但會起到良好的社會效益,同時也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以人為本

商業步行街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顧客的需要,同時要兼顧到不同情況顧客的需要,例如老人、兒童和殘疾人,體現出“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可以通過很多細小的設計體現這種對人的關懷,如:增設盲道、無障礙通道、設立飲水機等等。

特色

每一個城市無論大小都會有其值得驕傲的歷史,把這些寶貴的文化財富挖掘出來,形成商業步行街的特色。就能成為吸引行人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把自己介紹給外地來的遊客。這樣,不但能增強本地遊客的自豪感,而且能夠增強外地遊客的認同感。

宣傳

中國自古就有“雲集天下商客”的說法。當然,這需要當地政府共同參與,改善投資環境,最佳化投資理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