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魯孫談吃

唐魯孫談吃

本書以談吃為主題,唐魯孫將自己的飲食經驗真實扼要地寫出來,南北珍饈,水路雜承,無不見於唐魯孫筆端,更難得的是作者將許多佳肴的用料與烹製方法也記錄下來,為繼承弘揚我們傳統的食文化提供了極珍貴的資料。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華人談吃第一人”飲食筆記。

魯孫賦性開朗,虛哀服善,平生足跡遍海內,交遊極廣,且經歷過多種事業;以他的博聞強記,善體物情,晚年追敘其一生多彩多姿的閱歷及生活趣味,言人所未曾言,道人所不能道,十年之間,成就非凡;尤其是這份成就,出於退休的餘年,文名成於古稀以後,可謂異數,魯孫亦足以自豪了。

—— 高陽

唐魯孫將自己的飲食經驗真實扼要寫出來,正好填補他所經歷的那個時代某些飲食資料的真空,成為研究這個時期飲食流變的第一手資料。

——逯耀東

雷 頤(知名學者)

唐魯孫的書之所以對廣大讀者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是因為這些書中相當大的篇幅並非談吃,而是將故都百態、晚清人物、典章制度、戲劇電影、三教九流,悉數道來。可以說,是清末、民國初年的“文化百寶箱”。

徐城北(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京城雜吃》作者)

唐(魯孫)文從吃說起,本不打算觸及政治,但開筆寫來,觸到什麼都能高高越過,所向披靡。他完全是超然的:在他眼中,吃的確比天都大;至於與吃相關的政治、時事之類,沒哪個能與吃飯抗衡。那種不吃而吃,自然是比我們凡夫俗子實在的每頓之吃,要高明和永久得多了。

王 涵(知名書評人)

唐魯孫是旗人,於是有人戲稱他為“旗人里的奇人” ——說他“奇”一點兒不假,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他自幼生長在北平,對舊京民俗掌故,有深刻的體認和研究,但生性含蓄、深藏不露,只是在退休後才開始撰寫這類文章,竟一發不可收;二是離開內陸數十年,卻能憑早年印象對舊京歷史風物深道其詳,其作品涉獵範圍之廣、數量之豐,令人對他超人的觀察力和記憶力驚嘆不已;三是文筆雅馴生動,娓娓清談而能妙趣橫生,難怪其作品每次結集出版,都引得人們競相購買,細細品讀,海外華人,對“唐魯孫”這個名字,用“婦孺皆知”這四個字形容是並不誇張的。

內容簡介

民以食為天,吃是文化、是學問、也是藝術。自號“饞人”的唐魯孫先生,游遍大江南北,遍嘗中華美味,本書便是他“吃文化”與“吃藝術”之集萃。作者不但嗜吃會吃,也能吃,無論是大餐廳的華筵殘炙,或是夜市路旁攤的小吃,他都能品其精華食其精髓。本書所撰除了內地各省佳肴,更有台灣本土的風味,讓人看了垂涎欲滴。 ★華人談吃第一人,唐魯孫飲食筆記精裝本全新出爐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唐魯孫作品集十一本單書之合訂珍藏本

★三卷精裝,優質布封面,紙質標題,素雅高貴,加值不加價

★精美的包裝、雅致的內容,限量1000套,是個人收藏及贈送親友不可多得的文化禮物

作者簡介

唐魯孫,本名葆森,魯孫是他的字。1908年9月10日生於北京,1985年在台灣病逝。滿族鑲紅旗後裔,珍妃的侄孫。畢業於北京崇德中學、財政商業學校,曾任職於財稅機構。

年輕時隻身外出謀職,游遍全國各地,見多識廣,對民俗掌故知之甚詳,對北平傳統鄉土文化、風俗習慣及宮廷秘聞尤所瞭然,被譽為民俗學家。加之出生貴胄之家,有機會出入宮廷,親歷皇家生活,習於品味家廚奇珍,又遍嘗各省獨特美味,對飲食有獨到的品味與見解,有美食家之名。

目錄

上卷

饞人說饞(序一)

憶唐魯孫先生(序二)

何以遣有生之涯(自序)

吃在北平

再談吃在北平

北平的甜食

北平的獨特食品

二談北平的獨特食品

故都的早點

故都的奶品小吃

燕京梨園知味錄

燕塵偶拾

北平上飯館的訣竅

津沽小吃

吃在上海

熊掌及罕不拉怎么吃

曼谷的水果

談酒

閒話“香檳酒”

酒話連篇

為人肝醒酒湯敬復仙翁先生

談喝茶

談菸斗與抽板煙

鼻煙及鼻煙壺

漫談香菸

與林語堂一夕談煙

香菸瑣憶

後記

中卷

下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