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紀芳

唐紀芳,女,揚中市開發區新勝村四組農民。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1980年,唐紀芳經人介紹認識丈夫戴躍進時,戴躍進的母親就得了一種怪病,因為風寒傷到筋骨導致雙腳、雙手潰爛,最終被全部切除,完全喪失了自理能力。一個殘疾老人,沒有手腳,雙眼窩深陷,形狀恐怖,旁人惟恐避之不及。面對這樣的家庭,唐紀芳沒有放棄這段感情,義無反顧地嫁到了戴家,並主動承擔起照顧婆母生活的重擔。唐紀芳20多年如一日,憑著一顆愛心和勤勞的雙手,頑強地支撐起一個家,侍奉著一個四肢殘缺、生活不能自理的婆母,始終無怨無悔。她被評為“全國孝親、尊老之星”。

人物特寫

每天天不亮,唐紀芳就要早早起床,支起爐灶,做好早飯。然後,給婆婆穿衣餵飯,將她抱上抱下。老人喜歡清淡的東西,為了保證她的營養,唐紀芳總是變著花樣滿足老人的口味。婆婆愛乾淨,即使是冬天也要每周洗兩次澡。每次為老人洗澡,唐紀芳總要累得滿頭大汗。為了不燙著老人,她總是先放好水,調好溫度,再幫老人脫掉衣服,小心翼翼地抱到盆里,洗好後再抱回床上。為了不讓老人著涼,每次洗完澡後,唐紀芳都要隨手衝上一杯板蘭根遞給老人。夏天天氣炎熱,唐紀芳更是一有空,就幫老人衝上一把澡。老人的衣服被褥經常換洗,讓老人始終保持著清潔和衛生。

因為家境貧寒,唐紀芳想方設法增加家庭收入。農忙時,她在田裡幹活,農閒時,她要跟著丈夫出去做小工,這樣一來,婆母平時都是一個人在家。為解決婆婆的午飯問題,她想了個辦法,用牛筋將長柄匙繞在婆婆手上,事先煮好可口的飯菜,讓老人自己吃。她人在工地,心卻惦記著在家的婆婆,晚上收工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喊“媽”,有了回聲,一直揪著的心才放了下來。唐紀芳家有近三畝責任田,丈夫戴躍進在外做瓦工,田裡的事難得問到,唐紀芳在侍奉婆母的同時,還得起早摸黑地做農活。就這樣忙裡忙外,生活仍然比較拮据,平時一直省吃儉用。可是不論生活多么艱辛,唐紀芳對婆母的悉心照料始終沒有打折扣。每當婆婆身體有病時,她總是想方設法求醫問藥,不惜花錢。三年前的一個年三十晚上,婆母突然生病。大年初一早上,她就和丈夫、姐姐一起將婆婆送到醫院,醫生確診為膽囊炎,治療要花不少的錢,但唐紀芳說:“錢沒有了,還可以做工賺,身體是最要緊的,再花多少錢,病也要治。”經過醫生的治療和她的精心護理,老人的病很快就治癒了。

唐紀芳省吃儉用,在幫婆婆治病的同時,還要管孩子的學習。她常說:“家裡再窮,也不能讓孩子輟學,只有學到文化知識,孩子將來才能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她不但關心孩子的學習,還教育孩子要做德才兼備的好學生。她非常注重言傳身教,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孩子的榜樣。在她的精心培養下,兒子戴紅軍順利考上大學。由於長期耳濡目染,每次戴紅軍回家都對奶奶格外孝敬。只要放假在家,他總是接過父母的重擔,為奶奶端茶遞水、洗衣做飯,陪老人說話聊天,想方設法哄她開心。老人患有眼疾,睫毛經常倒在眼睛裡很難受,也是孫子幫她一一拔出來;頭髮長了,也是孫子為她細心修剪。看著兒子成熟懂事,與奶奶關係融洽,唐紀芳倍感欣慰。唐紀芳20多年無微不至地照顧婆母,從沒和老人吵過一次嘴,紅過一次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