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真子飛霜鏡

唐真子飛霜鏡

大唐西市博物館藏有一面“真子飛霜”鏡。“真子飛霜”是唐鏡中常見的題材之一。此鏡直徑24厘米,鏡緣為八瓣葵花形,鏡背圖案的下方是一汪水波蕩漾的蓮花池,池中徐徐升起一片荷葉,上面還托起一隻烏龜,荷葉作銅鏡的鈕座,烏龜作鏡鈕,搭配巧妙而自然。在鏡鈕的右側有一頭戴華冠、褒衣博帶、端坐撫琴的賢人,在他的身後是一片茂密的竹林和新生春筍,面前放有一張長條几案,上面擺著書卷、硯台、香爐,清雅閒適。在鏡鈕左側,有一隻振翅欲飛、回首顧盼的鳳凰立於山石之上,其身後還有兩株茂盛的花樹。鏡鈕的最上方繪有一片雲海,紅日正從雲中慢慢升起,在雲海下方有一田字格,格中配有右讀的“真子飛霜”四字。“真子”當指“玄真子”,是古代傳說中的神仙,“飛霜”取自“夢入仙樓戛殘曲,飛霜稜稜上秋玉”,用音樂表達了人們對超然塵世的追求。不論是清新雅致的荷塘、振翅欲飛的鳳凰,還是流轉飄蕩的祥雲、壽長千年的神龜,無疑都是道教求仙長生思想的生動體現。這件“真子飛霜”鏡的鏡背紋飾構圖飽滿、內容豐富,反映了唐人對深山隱居,超然忘我生活方式的追求,是道教思想在銅鏡文化中的體現,也是我們研究唐代社會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

基本信息

文物信息

【名稱】 唐真子飛霜鏡

【類別】 銅器、青銅器

【年代】 唐代

【文物原屬】 唐代銅鏡

【文物現狀】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文物簡介

面徑21.5cm。

鏡八出葵花形,圓鈕。鈕上方飾祥雲托月紋,下方飾池水山石,自池中生出一枝蓮葉,即為鈕座。左側一人峨冠博帶,坐而撫琴,前設香案,後依竹林。右側一鳳,棲於石上,鳳上方飾6瓣花兩枝。外區為銘文帶一周:“鳳凰雙鏡南金裝,陰陽各為配,日月恆相會,白玉芙蓉匣,翠羽瓊瑤帶,同心人,心相親,照心照膽保千春。”鏡銘之意為誇讚銅鏡鑄制精美,同時表白了真摯的愛情。首句“鳳凰雙鏡”傳達了這樣的信息:這種銅鏡在當時應該是兩兩成對的。

此種圖像的銅鏡均稱“真子飛霜”鏡,多出土於江蘇省。除上述類型外,還有鈕上飾“真子飛霜”銘文者,有龜鈕者及鏡作方形而飾“侯謹之”銘文者。

相關資料

古代銅鏡。形制有菱花、葵花形兩種。這種鏡的構圖不同,有的在鏡紐一側竹林旁,端坐一人,置琴於膝,前有几案,上有什物。另一側樹下鳳鳥起舞。紐下有荷池,長出一枝荷葉,上有一龜,龜與蓮葉形成紐與紐座。上方雲山半月。雲下田格中銘“真子飛霜”四字。有的上方無銘文,作祥雲托月,飛鶴翱翔。真子飛霜鏡是唐鏡中多見的題材之一,曾見於不少著錄。日本學者多稱為“伯牙彈琴鏡”。從真子飛霜鏡表現的祥雲、飛鶴、仙人等紋樣看,描繪的內容,當是在民間流傳較廣的傳說故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