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島灣

唐島灣

黃島區政府和青島經濟開發區工委會辦公大樓面對著秀美的唐島灣(tangdaowan)。唐島灣兩岬環抱,灣口是著名的唐島。唐島很小,只有 0.07平方公里,但是它十分有名,相傳唐朝時候唐太宗親自率領水師東征,曾經駐守在這個島上,所以叫唐島。許多年前島上確實出土過許多刀、劍、箭鏃等古代兵器。但是,現有的歷史資料還無法證明唐太宗確實在這裡駐紮過水師,而南宋時期這裡的確發生過一次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海上戰爭[矛盾鬥爭表現的最高形式與暴力手段]。

基本信息

如今的唐島灣

唐島灣商業步行街夜景唐島灣商業步行街夜景

改革開放以來,青島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是設在膠州灣西海岸的一個新城區,而膠州灣西海岸崛起的唐島灣和唐島如同老市區的青島灣和小青島,成了今天人們休閒、度假、觀光的勝地。

海上嘉年華、唐島灣遊艇會、唐島灣步行街、唐島灣海濱公園等旅遊項目已經或者正在建成,以唐島灣為中心的居住區:唐島金灣、龍城御苑、MODO新天地、千禧濱海風情美食大道、亞德里亞海灣、華裕唐城、海怡灣畔等數十高檔小區已經建成,佳世客、家佳源、瑞泰利群、國貿中心、海都酒店商購中心濱臨其中,青島西海岸正在形成以唐島灣中心的商業圈。

古代的唐島灣

唐島和唐島灣形成了一處優美的港灣,海戰只記載在歷史上,而唐島灣成為了旅遊的名勝。“唐島晚釣”曾被列為薛家島(今鳳凰島)八景之一。

而當年金朝進攻宋朝,宋朝節節敗退,直退到長江以南,首都也由北方的開封遷到南方的臨安(今杭州),金朝占據著北方包括今天的青島一帶,金兵與南宋作戰多年,但是難以攻破長江一帶,於是金朝計畫由海上派一支大軍南下,從錢塘江直接攻擊南宋首都臨安。為此,金朝在膠西(今膠州)訓練水師,最後決定由工部尚書蘇保衡為主帥,益都完顏鄭家奴為副帥,統領戰艦六百餘艘、官兵七萬多人由膠州灣南下,南宋皇帝宋高宗十分害怕,想逃離臨安,但是南宋的愛國將士堅決主張抗敵。曾經是岳飛部下的著名將領李寶主動要求作戰,他雖然只有一百二十艘戰艦、三千多名官兵,但是精通水性且有海上作戰能力,並且有保家衛國的決心,李寶提出不能坐等金兵南下,而應該主動出擊,於是率兵北上,艦隊到達石臼港(今日照),遇到一批從金兵部隊逃出來的漢人官兵,他們向李寶介紹了金兵雖然人數眾多但不通水性,隊伍中的漢人雖然人在金兵部隊,但心中時刻不忘宋朝。

李寶率艦隊繼續北上,在唐島附近遭遇金朝水師,宋兵個個奮勇,金兵則暈船,躺在艙內無法迎戰,李寶下令把帶著火藥的箭射向金方

戰船,當時風勢很大,金方戰船相繼起火,船上漢人官兵紛紛投降,金兵或被殺或被淹死,除主帥蘇保衡帶幾百人逃回膠西,副帥完顏鄭家奴等幾萬人全部被消滅,金軍戰船燃起了漫天大火,燒了四天四夜。這是中國海上戰爭史中十分有名的一次戰役。所以幾百年當中唐島、唐島灣一帶不斷發現有古代兵器。

唐島灣網

唐島灣網與唐島灣同名,域名是唐島灣中文全拼後綴.com,該網站是青島開發區本地知名的社區入口網站!

網站簡介

唐島灣網站創辦於2007年,當前參與會員正在快速增長中,是青島西海岸比較受市民喜愛的新型論壇之一;旨在為西海岸市民提供一個生活、娛樂消費信息網上交流平台。

唐島灣網站本著服務大家,共享資源的原則,願構建一個和諧、健康、全面的西海岸網路生活社區。論壇討論的話題涉及社會以及個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民生、消費、旅遊、娛樂、母嬰、數碼、家居、婚嫁、理財等。

網站文化

唐島灣網站以“分享生活,精彩你我”為建站目標,從建站伊始就得到了廣大網民的支持,經過接近三年的發展,唐島灣網站月IP達到20萬,PV達到150萬,註冊會員超過7萬,日發貼超過2500,主題量接近20萬,帖子量突破了160萬,並且在會員的倡議下形成了“西海岸義工”“街頭音樂”等明星團隊。

並且擁有:青島龍飛達、娓娓動聽、站站、校長、落落、XB、果子、豆腐、依戀、彩繪等一批 明星會員,使得網路的交流因為鮮活的表情變得貼近生活,又因貼近生活而變得鮮活。而唐島灣網站也在這過程中擁有了愈發龐大的訪問IP,在每一個代表了虛擬的數字和暱稱的背後,都有一個鮮活的人生在上演。

網站特色

一句話“比網路社區更門戶 比傳統門戶更互動”

相比時下大型的入口網站,唐島灣網站卻有著更加鮮明的互動特色。及時信息的門戶+海量互動的論壇+溫馨便捷的心情吧+個人空間友朋圈,讓信息海量傳播的同時,也得到了網友們熱烈的回應。無論是小到一個話題,還是大到一場主題活動,唐島灣論壇在網民中的號召力得到了一呼百應的效應,網上的每一個活動,每一條訊息都與網友息息相關,互動讓我們有了共同的話題,互動讓我們有了共同的生活情節。

主要景點

薛家島

在美不勝收的薛家島,我一直以為唐島灣並不是一個很好玩的地方,落潮後那滿灘的淤泥曾一度讓我對它隔膜很深,我實在不能揣測出這個面積約17平方公里的唐島灣對薛家島來說究竟有什麼價值可言。我甚至曾篤定它的存在是薛家島所有景點中最大的遺憾。曾有朋友說,填了它算了,免的礙眼。我也以為朋友的話並無不妥。直到前些日子,在我真正走近它的時候,才為自己這種淺薄而感到羞愧。

馬濠運河

在這裡我不得不先提起馬濠運河,如今僅留下一段遺蹟供世人遊覽的馬濠運河,歷史上曾是薛家島人的驕傲。公元1280年(元至元十七年)世祖忽必烈命在薛家島西部與內陸銜接處開鑿馬濠運河,後遇石而罷。公元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世宗朱厚下令再次開鑿。公元1537年,也就是嘉靖十六年,馬濠運河正式挖通,長十四里,寬六丈,深三丈,北通黃島前灣入膠州灣連線膠萊運河至萊州灣,進渤海走直沽(今天津)達京師(今北京),南面的入海口就是唐島灣。作為膠東半島膠萊運河總體工程的一部分,馬濠運河在歷史上曾為推動南北海運交通的發展、繁榮經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商賈自淮南來者,俱取道於此,民食所賴以濟","自此,南北商賈,舳船絡繹不絕,百貨駢集,貿易有無,遠邇獲利矣"。幾個世紀過去了,明嘉靖年間所立的石碑在今天的馬濠運河,依然訴說著昔日的輝煌。

厚重的功勳,無上的光榮,授予了馬家濠,使得我輩後生幾乎已經忽略了另一個重要的存在,那就是唐島灣。運河南面的入海口就是唐島灣,縱深向西南延伸7.8公里,寬2.6公里,於唐島灣口的魚鳴嘴至炮台嘴間止。今天看來,灣內只有寬約200米狹長的水溝,水深僅剩下2-7米,這一切似乎無法使人把它與一個天然避風良港聯繫起來。但幾個世紀以前,這裡已是一派"舳船絡繹不絕,百貨駢集"的景象,足以讓世人想見唐島灣當年的風流與輝煌。

今天的人們,在青島談起港口時,無疑會想起曾支撐了青島整整一個世紀發展的老青島港,無疑會想起蓄勢待發的前灣港,然而,對於這些子孫輩的港口,唐島灣的資歷幾乎可以用躺著的方式與其對話。

是馬濠運河成就了唐島灣?沒有附庸的必要,唐島灣早在唐朝貞觀年間就已經是名噪一時的灣口。貞觀十八年,即公元644年,唐太宗派張亮率戰船出征高麗,就曾在這裡的一個島上駐軍。據史書記載,島上南北均設燈塔,以利於南北往來的船隻航行。這個島便是今天的唐島,唐島灣自然亦是由此得名。

為了尋覓那唐朝的煙雲宋朝的風,在一個秋日的薄暮時分,我踩上了那片並不古老的淤泥。我相信,在四百多年前的明朝,舳艫相繼的唐島灣里絕對沒有這些爛泥。落日已爬向山坡,夕陽的餘暉映紅了西天的雲彩,唐島灣內也是一片流光溢彩的美麗景象。我獨自坐在岸邊,用與千年前祖先們同樣的眼睛來打量這飽經滄桑的港灣,除卻那珠山上的斜陽依舊,南來的商賈,北往的貨船,早已遍尋不見,就連漁民的小船也已出海捕魚去了。

難道真的再沒有別的鮮活的史料可以詮釋唐島灣的昨天?歷史上,許多港口城市的開發都會與一定的信仰密不可分,較聞名的便是媽祖廟,在廈門、香港、澳門等地,媽祖民間信仰由來已久,雖然只是些傳說,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地港口城市的發展痕跡。更有許多台胞每年都要回大陸祭祖,其意義自然已經延伸到民族層次的概念。這使我想到了位於唐島灣東岸、顧家島村西頭的陳姑廟。

斑駁的雜草中,螞蚱與秋蟲共生。四間正殿,三間偏殿,內供有陳姑神位,磚砌圍牆,青色魚鱗瓦履頂,偏殿前檐有朱漆木柱支撐,構造極為精巧。這便是八百年前聞名於千里之外江南寧波一帶的陳姑廟。八百年歲月滄桑,八百年香火依然。

陳姑廟

關於陳姑廟的傳說,在顧家島的村民中我聽到了好多。其中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歷史上確有陳姑其人。據說她是大珠山下靈山衛人,有記載可尋的則是一些民間故事讀本。傳說南宋時期,大珠山下一陳姓財主,有一女兒名叫陳姑,因與長工戀愛,被逐出家門。後來陳姑病故,長工便流落到小珠山下,在一江南寧波人顧家店鋪里做工,顧家只有一女,遂招長工入贅,掌管店鋪。不久,宋金戰事起,百姓四處逃難。顧全家乘船回江南,當船行至顧家島海面時,就地徘徊不前。此時,長工認為是陳姑在依戀不捨,遂燒香祈禱,船順風南下,一路平安。顧家回江南後,從江南用大船運來磚瓦木料,雇用能工巧匠,在顧家島村西修建了這座陳姑廟。頗有傳奇色彩的是,當時建廟用的材料,一點不多一點不少,剛好用完。以後每逢節日、漁時,人們都會到此燒紙焚香祈求庇佑。

後來,每當船舶往來於唐島灣時都會有人下船朝拜,尤其是江浙人士經常前來祭祀。或是路途的遙遠,或是戰亂的阻撓,八百年後的今天,遠處的信徒已鮮有來者。但當地的漁民,依然供奉著海神陳姑。我去拜訪陳姑廟的日子恰巧臨近陳姑的生日,這裡的漁民幾乎家家戶戶都在準備著農曆七月二十八日的祭祀活動,在附近的村落里,陳姑的生日如春節般隆重、熱鬧。無論是耄耋老人,還是年弱少生,誰都可以給你來上一段陳姑保佑漁民的神奇故事。

這便是唐島灣,在迎來送走南來北往客人的同時,為後人留下了一份沉甸甸的陳姑文化,儘管人們願用迷信或信仰等詞語來表述,但在媽祖文化已經作為一門學術在海峽兩岸進行研討的時候,我只想呼籲人們重視唐島灣文化積澱存在的事實,並以一種積極的姿態挖掘陳姑文化的內涵。這種挖掘,其意義絕不亞於馬濠運河的挖掘。運河可以壅廢,文化卻可以流芳百世。試想,許多年以後,每年的文化旅遊節上,潮水般的遊客踏著虔誠的腳步,向著顧家島的西端走去,膜拜與媽祖文化齊名的陳姑文化的時候,該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我終於知道,千年唐島灣淤泥的下面,深藏著的還有文化的影子。唐島灣的治理工程中,不知是否可以再深挖一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