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廣播電視大學遵化分校

唐山廣播電視大學遵化分校

唐山遵化從1979年底中央電大創辦伊始就開辦電大教學班。1984年4月,經唐山教育局批准,成立“唐山廣播電視大學遵化工作站”,電大教育事業有了進一步發展;1987年11月,經唐山教育委員會批准,河北省教育委員會備案,遵化電大成為當時全省僅有的兩個縣級電大分校之一,行政級別為正科級。從此以後,電大事業在遵化大地得到了篷勃發展。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地理位置

素稱“畿東第一城的”唐山遵化市,地處京、津、唐環渤海經濟區的北部,燕山南麓,長城腳下,境內素有“三山兩川”之稱,甘甜的沙河水自燕山腳下穿過市區、潺潺注入海河。唐山電大遵化分校就座落在遵化市區東側的沙河之畔。遵化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特別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不斷提高。2009年全市國民生產總值達到500億元,財政收入7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000元,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綜合評比中,名列第29位,居河北省第2位。伴隨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唐山廣播電視大學遵化分校也在不斷發展壯大,辦學實力評估在全省和唐山各縣區電大中名列前茅。

辦學規模

2009年,遵化電大分校現設有電大高職財務會計、法律、國小教育、旅遊管理、機電一體化、鋼鐵冶金、英語教育、辦公自動化、公安管理等10個專業,17個教學班,有學員396人;2個電大單招計算機科學教育專業普通專科教學班,學員72人;“兩溝通”漢語言文學教育本科學員30人;開辦“開放教育”法學、會計學、教育管理三個本科專業,教育管理、行政管理2個專科專業,和“一村一名大學生計畫”的畜牧獸醫、園藝、農村行政管理、鄉鎮企業管理四個專業,學員154人。此外,學校還與華北煤炭醫學院聯合開辦臨床醫學、高級護理2個專科專業,8個教學班,學員364人;總計開設17個本、專 科專業,有在籍學員1411人。

師資隊伍

2009年,遵化電大分校現有教職工44人,其中專職教師24人,這是一支以7名高 級講師為骨幹、以13名講師為主力,比較成熟和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教師隊伍中文史、政法、財經、理工、英語、計算機等科類比較齊全,能基本滿足電大和開放教育大部分專業教學輔導、實踐環節及畢業作業指導等工作的需要。這支教師隊伍有較高學歷層次,其中本科學歷的占教師隊伍的75%。他們有多年成人教學經驗,能比較熟練地使用現代教學設備進行教學。此外,學校還根據開設專業情況,聘請了8位講師以上職稱的兼職教師。

硬體設施

遵化電大經過努力,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越來越顯示出電大的特色。

截至2009年,該校有教學辦公樓2幢,建築面積3000多平米。有地面衛星接收系統一套,計算機240台,實物投影2台,數碼攝像機1台,電視機9台,多教室固定攝影傳輸設備一套及錄、放像機等。有3個計算機教室,1個電子閱覽室,1個56座語音教室,18個多媒體教室,1個網路控制中心,1個計算機維修實驗室,1個音像器材室。各 種現代教學器材總計價值230萬元。並建立了百兆校園網,接入了2M寬頻網路,建立了有獨立域名的遵化電大分校網站。學校有圖書室1個,藏書3000多冊。

學校所有科室、教研組,所有教室和電子閱覽室、計算機教室都接入了校園網,並可以隨時瀏覽公網,安裝了電大線上平台瀏覽軟體。基本滿足電大和開放教育各專業教學輔導和學生上機實習、上網瀏覽的需要。

辦學思想

遵化電大分校以“圍繞經濟發展預測人才需求,圍繞人才需求調整設定專業,圍繞設定專業確定辦學模式”為辦學指導思想,多層次,多形式培養人才。根據遵化是旅遊大市,而管理服務人才缺乏的現狀,積極向省電大申請,開辦了適應遵化旅遊業發展的“旅遊管理”專業;根據全市鋼鐵企業迅猛發展而一線技術工人短缺的現狀,開辦了“鋼鐵冶金”和“機電一體化”專業;根據黨政機關文秘人員有待提高素質的需要,開設了“文秘及辦公自動化”專業。經濟和社會發展有什麼需求,就開辦什麼專業,力爭為當地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實用型人才,是遵化電大的辦學方向。

招生工作

遵化電大分校一直把電大的招生工作作為 “重中之重”牢牢抓在手上。學校把招生工作納入教職工的崗位目標管理之中,每個教職工都有招生指標,把招生數量與評優評先和物質獎勵緊密掛鈎。全體教職工招生工作熱情空前高漲,大家不但深入到各個單位甚至學員家中,還發動自己的親戚朋友、同學同鄉幫助招生,使電大這幾年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在去年受非典影響和各校生源大戰的不利條件下,全年招生600多名,在全唐山市各縣區中名列第一。學校每年都湧現一批招生工作先進個人。

教學管理

招生工作是關鍵,管理工作是保障。在教學管理工作中,學校首先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實現教學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總結過去的經驗,制定了遵化電大 分校業餘班《學員手冊》。《學員手冊》中有“學員守則”、“學籍管理規定”、“課堂常規”、“考勤管理規定”、“考試管理規定”、“先進班集體、優秀學員評選規定”,這個內容齊全的《學生手冊》,不僅能使學員了解學校的制度和各項規定,而且方便記錄授課教師各個學期的授課科目、上課時間、學員本人的出勤情況、學習成績、在校表現等,有利於教學管理工作。

其次,狠抓備課、講課,提高教學質量,向單位時間要教學成績。學校制定了備課的具體要求和教案等級評定標準,要求任課教師必須提前備好課,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製作課件。組成專門人員評定教案等級,教案不合格的重新備課。全體教師做到了講課有計畫性,重點突出,教學水平普遍有了明顯提高。

第三,把加強教學研究,作為加強教學管理重要內容,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面對電大業餘教育學員入學初知識水平偏低的實際狀況,學校加強了教學研究,強調了教師備課不僅要備教材、備教 法,而且要備學員,做到教學有的放矢。在強化備課的基礎上,定時開展“聽課評課”活動。學校制定並實施了優質課的評等級標準和獎勵辦法,大大調動教師教學研究的積極性,校內湧現了一批優秀教師和學科帶頭人。

第四 ,加強考風考紀建設,維護電大榮譽 。學校明確提出“要把端正考風考紀,嚴肅考試紀律作為電大的興校工程”來抓。電大的學員不僅要學歷更要能力,不僅要文憑更要水平。學校不斷強化學員的考前教育,在校院、考場營造嚴肅的考試環境。幾年的期末考試中,遵化電大沒有出現過任何問題;考場秩序受到省、市電大領導的充分肯定。

師資建設

“沒有梧桐樹,難招金鳳凰”。高素質的教師是一塊金色招牌,生源、效益盡在其中。計算機輔助教學是傳統教學模式與現代化教學模式轉變的重要標誌。遵化電大採取了“以年輕教師帶動中老年教師, 以專業教師帶動非專業教師,以教師帶動管理人員”的辦法,要求人人學會計算機的基本操作,並首先通過當時的初級考試,教師要持證上崗,管理人員一次通不過,下次再學再考。在全體教職工中開展計算機操作比賽,對其中的優秀者給予獎勵。廣大教師不斷“充電”,為以後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全面走進課堂打下了較好的基礎。現在學校所有的教師,包括主管教學的負責同志,人人都可以承擔職稱計算機基礎操作技能的培訓工作,人人都能自己製作簡易的課件,人人都能較熟練地使用多媒體設備。

機構設定

校長室、辦公室、教務處、教學處、培訓處、學生處、電教室、總務處。

辦學成績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電大的大力支持幫助下,遵化電大分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建校以來,已培養出十幾個專業的本科、專科、中專畢業生5000多人,接受過短期培訓的各級各類工作人員有15000多人次。這些人現已成為各個行業中的骨幹,並且有許多同志在各自的崗位有出色的表現。八八屆黨政幹部專修科的的張艷春同志現任唐山市政協副主席、市統戰部長;魏廣印同志任遵化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玉剛同志現任遵化市副市長;八八屆中文專業的高海柱同志現任遵化市委常委、辦公室主任。在遵化的各局行中任局長、副局長、科長的電大畢業生有70多人。原為遵化市化肥廠技術骨幹、發明了小型自動鏜孔機的趙建國和中國清宮史研究會會員晏子友,入選了“河北電大優秀畢業生英華錄”。2002屆和2003屆“英語教育”專業普通專科班的所有畢業生,都如期分配到市內的中國小任教,其中謝淑媛、賈曉麗等同學還被幾所國辦高中看中,現任高中英語教師,許多同學在參加工作的第一年就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得到了所在學校領導的表揚和肯定。

做為成人教育的高等學校,遵化電大不斷創造著輝煌,遵化市委、市政府和上級電大也對遵化電大分校的工作給予了肯定。遵化電大是連續多年的遵化市文明單位。1991年,省電大命名遵化電大為“全省縣級電大評估先進單位”,一直是唐山電大“兩溝通教育”、“招生工作”、“教學管理工作”、“繼續教育工作”的先進單位,2004年被省電大命名為“縣級電大建設先進單位”,並在全省縣級電大建設會 議和電大開放教育工作會議上做了典型發言。

遵化電大努力置身全市經濟和各項事業發展中,在“團結拼搏、爭先進位,努力走在唐山最前列”的目標激勵下,紮實奮進,贏得了社會的認可。很多單位主動找到電大,要求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報名上電大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要學真本領,就得上電大”,正逐步成為遵化許多在崗求學青年的一個共識。

黨中央提出“創造學習型社會,”為今後電大的發展提出了廣闊的空間。遵化電大分校,一定會在今後的工作中,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把電大教育事業做強做大,為遵化經濟和各項事業的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