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畏墓誌並銘

唐子畏墓誌並銘,是由明代作者祝允明所作,是為好友唐寅寫的墓志銘。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唐子畏墓誌並銘

作品年代:明代

作者:祝允明 

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子畏死,余為歌詩,往哭之慟。將葬,其弟子重請為銘。子畏,余肺腑友,微子重且銘之[1]。 

 子畏性絕穎利[2]。度越千士[3],世所謂穎者,數歲能為科舉文字,童髫中科第[4],一日四海驚稱之。子畏不然,幼讀書,不識門外街陌,其中屹屹[5],有一日千里氣。不或友一人,余訪之再,亦不答。一旦,以詩二章投余,傑特之志錚然。余亦報以詩,勸其少加弘舒[6],言萬物轉高轉細,未聞華峰可建都聚[7]。惟天極峻且無外[8],原稿為萬物宗。子畏始肯可,久乃大契[9],然一意望古豪傑,殊不屑事場屋[10]。 

 其父德廣,賈業而士行[11],將用子畏起家,致舉業,歸教子畏,子畏不得違父旨。德廣常語人,此兒必成名,殆難成家乎?父沒,子畏猶落落[12]。一日,余謂之曰:“子欲成先志,當且事時業[13];若必從己願,便可褫襴幞[14],燒科策[15]。今徒籍名泮廬[16],目不接其冊子,則取捨奈何?”子畏曰:“諾。明年當大比[17],吾試捐一年力為之,若勿售,一擲之耳。”即戶絕交往[18],亦不覓時輩講習,取前所治毛氏詩[19],與所謂四書者[20],繙討擬議[21],祗求合時義[22]。戊午[23],試應天府[24],錄為第一人。己未[25],往會試。時傍郡有富子,亦已舉於鄉,師慕子畏,載與俱北。既入試,二場後,有仇富子者,抨於朝,言與主司有私[26],並連子畏。詔馳敕禮闈[27],令此主司不得閱卷,亟捕富子及子畏付詔獄[28],逮主司出,同汛於廷,富子既承,子畏不復辨,與同罰,黜掾於浙藩[29],歸而不往。或勸少貶,異時亦不失一命。子畏大笑,竟不行。放浪形跡,翩翩遠遊。扁舟獨邁祝融、匡廬、天台、武夷[30],觀海於東南,浮洞庭、彭蠡[31]。蹔歸[32],將復踏四方,得矣。久少愈,稍治舊緒[3]。

其學務窮研造化,玄蘊象數[34],尋究律歷[35],求揚馬玄虛、邵氏聲音之理而贊訂之[36]。傍及風鳥、壬遁、太乙[37],出入天人之間,將為一家學,未及成章而歿。其於應世文字、詩歌不甚惜,意謂後世知不在是,見我一班已矣。奇趣時發,或寄於畫,下筆輒追唐宋名匠。既復為人請乞,煩雜不休,遂亦不及精諦[38]。且已四方慕之,無貴賤富貧,日詣門征索文詞、詩畫,子畏隨應之,而不必盡所至,大率興寄遐邈,不以一時毀譽重輕為取捨。 

 子畏臨事果,事多全大節,即少不合不問。故知者誠愛寶之,若異玉珍貝。王文恪公最慎予可[39],知之最深重。不知者亦莫不歆其才望[40];而媢嫉者先後有之[41]。子畏糞土財貨,或飲其惠,諱且矯[42],樂其菑[43],更下之石,亦其得禍之由也。桂伐漆割,害雋戕特[44],塵土物態[45],亦何傷於子畏,余傷子畏不以是。氣化英靈,大略數百歲一發鍾於人,子畏得之,一旦已矣,此其痛宜如何置?有過人之傑,人不歆而更毀;有高世之才,世不用而更擯,此其冤宜如何已? 

 子畏為文,或麗或淡,或精或泛,無常態,不肯為鍛鍊功;其思常多而不盡用。其詩初喜穠麗,既又仿白氏[46],務達情性而語終璀璨[47],佳者多與古合。嘗乞夢仙遊九鯉神[48],夢惠之墨一擔,蓋終以文業傳焉。 

 唐氏世吳人,居吳趨里。子畏母丘氏以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日生子畏[49],歲舍庚寅[50],名之曰寅,初字伯虎,更子畏。卒嘉靖癸未十二月二日[51],得年五十四。配徐,繼沈[52],生一女,許王氏國士,履吉之子。墓在橫塘王家村。子畏罹禍後,歸好佛事,號六如,取四句偈旨[53]。治圃舍北桃花塢,日般飲其中[54],客來便共飲,去不問,醉便頹寢。子重名申,亦佳士,稱難弟兄也[55]。銘曰:穆天門兮夕開,紛吾乘兮歸來。睇桃夭兮故土[56],迴風沖兮蘭玉摧[57]。不兜率兮猶裴回[58],星辰下上兮雲雨漼[59]。椅桐輪囷兮稼無滯穟[60]。孔翠錯璨兮金芝葳蕤[61]。碧丹淵涵兮人間望思[62]。[1]

作品注釋

[1]微:無,非。[2]穎利:謂聰明拔尖。[3]度越:超越,超過。[4]童髫(tiáo)童年。髫,指童子下垂的頭髮。[5]屹屹:高聳出群的樣子。[6]弘舒:擴大舒展。[7]都聚:都市。[8]無外:不排斥萬物。[9]契:投合。[10]場屋:指科舉考試的考場。[11]賈(gǔ)業:從事商業。[12]落落:不在意的樣子。[13]時業:舉業。[14]褫(chǐ):剝奪。襴(lán)幞:襴衫和幞頭。襴衫為古代士人之物,明時為秀才舉人的公服,幞頭是士人所戴的帽子。[15]科策:指應付科舉考試的書策,即下文所說的“目不接其冊子”的“冊子”。[16]泮(pàan)廬:即“泮宮”,古代的學官。[17]大比:明清時稱鄉試為大比。[18]墐(jìn)戶:用泥土塗塞門窗。這裡謂緊閉家門。[19]毛氏詩:即“毛詩”,指秦漢間人毛亨和毛萇所傳的《詩經》。[20]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為當時科舉考試的教科書。[21]繙(fān)討:反覆研討。[22]祗:只。時義:時文之意。[23]戊午:公元1498年(弘治十一年)。[24]應天府:府治今江蘇南京,這是鄉試。[25]己未:公元1499年(弘治十二年)。[26]與主司有私:據《明史·文苑傳》載,當時主司為程敏政,“敏政總裁會試,江陰富人徐經賄其家僮,得試題。”[27]禮闈:明清時禮部試進士的地方。[28]亟:急。[29]掾(yuàn):掾吏。[30]扁舟:小船。祝融:祝融峰,湖南衡山的最高峰。匡廬:即江西廬山。天台: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縣北。武夷:武夷山,在福建崇安縣西南。[31]彭蠡:彭蠡湖,即鄱陽湖。[32]蹔:同“暫”。[33]舊緒:舊業。[34]玄蘊:玄妙深奧。象數:《周易》中凡言天日山澤之類為象,言初上九六之類為數,用以占卜凶。[35]律歷:曆法。[36]揚馬玄虛:指漢代揚雄的《太玄》和司馬相如的《子虛賦》。邵氏:指邵雍,字堯夫,宋代理學家。聲音之理:邵雍《筍山擊壤集序》說:“懷其時則謂之志,感其物則謂之情,發其志則謂之言,揚其情則謂之聲,言成章則謂之詩,聲成文則謂之音。”[37]風鳥、壬循、太乙:都是古代的占卜之術。[38]精諦:精審。[39]王文恪公:指王鏊,字濟之,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成化進士。官至戶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博學善文。死諡文恪。予可:讚許。[40]歆:羨慕。[41]媢(mào)嫉:嫉妒。[42]矯:矯飾。[43]菑:同“災”。[44]特:謂卓異之才。[45]塵土物態:謂塵世小人的一般情態。[46]白氏:指唐代詩人白居易。其詩以通俗著稱。[47]璀璨:喻色彩鮮明。[48]乞夢:求夢。九鯉神:九鯉湖之神。九鯉湖在今福建仙遊縣北。傳說漢代元狩間,有何氏兄弟九人煉丹於此,丹成,各乘一鯉仙去。[49]成化六年:相當於公元1470年。成化為明憲宗年號。[50]歲舍庚寅:歲星次於庚寅,也就是庚寅年。[51]嘉靖癸未:公元1523年(嘉靖二年)。嘉靖為明世宗年號。十二月二日:相當於公元1524年1月7日。由此可見唐寅卒年若以公曆計,則應是公元1524年。[52]繼:繼室。[53]偈(yi):梵語“偈佗”的簡稱,佛經中的頌詞,四句合成一偈。[54]般飲:即“般樂飲酒”,語見《孟子·盡心上》。般,大。[55]難兄弟:即“難兄難弟”。意謂兄弟俱佳,難分高下。語見《世說新語·德行》“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56]睇(dì):斜視,流盼。桃夭:《詩經·周南·桃夭》詩說:“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裡借謂死者留念故鄉的美景。[57]迴風:鏇風。[58]兜率:兜率天,佛教所說的欲界六天中的第四天,後因泛指人死後所登的天界。裴回:同“徘徊”。[59]漼(cuǐ):深積的樣子。[60]椅:木名,又叫山桐子。木材可作小家具。輪囷:高大的樣子。穟:同“穗”。[61]孔翠:孔雀與翠鳥。錯璨:交相輝映,鮮明燦爛的樣子。金芝:仙草名。葳蕤(wēiruí):草木茂盛的樣子。[62]碧丹:指天上的宮殿。淵涵:幽深的樣子。

作品賞析

該文選自《懷星堂集》卷十七。是作者為好友唐寅寫的墓志銘。唐寅卒於公元1523年(嘉靖二年),文當作於其時。唐寅字伯虎,後改字子畏,是明代一位有才華的書畫家、文學家。他與作者過從甚密,是肺腑之交。文章在追述他們的交往中,充滿了對好友的沉痛思念之情;在敘述唐寅的一生遭際中,也抱著深沉的感嘆。墓誌展示了唐寅狂放超俗的個性和橫放傑出的才華,為了解唐寅提供了形象史料。

作者簡介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號枝山,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公元1492年(弘治五年)舉於鄉,久不第,授廣東興寧知縣,遷應天府通判。後謝病歸。允明九歲能詩,稍長,博覽群籍,又工書法,名動海內,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生性狂放,惡法禮,喜飲酒而不治生產。善文,“其文瀟灑自如,不甚依門傍戶,雖無江山萬里之巨觀,而一丘一壑,時復有致”(《四庫全書總目》)。著有《懷星堂集》及《蘇材小纂》、《祝子罪知》、《浮物》、《野記》、《前聞記》、《志怪錄》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