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重大歷史事件與文學研究

唐代重大歷史事件與文學研究

《唐代重大歷史事件與文學研究》是2007年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可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唐代重大歷史事件與文學研究》運用實證的方法,以具體史實為基礎,從文學、歷史、政治三個層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對唐代重大歷史事件與文學的關係進行綜合而深入的研究,系統地論述了“武周革命與初唐文學進程”、“安史之亂與文學轉型”、“永貞革新與文壇新變”、“牛李黨爭:政治漩渦中的文人命運”、“甘露之變:中晚唐政治與文學的交匯點”、“黃巢起義與唐末哀歌”,涵蓋了唐代重大歷史事件與文學發展的整個進程。本書提出了許多創造性的見解,可以說是一部以全新的視角撰寫的唐大文學演變史。

作者簡介

胡可先:1960年生,江蘇灌南人。1982年畢業於徐州師範大學中文系,獲學士學位;1999年畢業於浙江大學文學中文系,獲博士學位;1999年至2001年在南京師範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現為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杜牧研究叢稿》(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中唐政治與文學》(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杜甫詩學引論》(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政治興變與唐詩演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等。曾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及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目錄

緒論 唐代文學演進的政治歷史視角

一 唐代重大歷史事件與文學關係研究的價值與意義

二 本課題的學術依據

三 學術史的回顧

四 整體構想與主要論題

五 材料問題

六 研究過程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武周革命與初唐文學進程

第一節 武周時期的政治背景與文學環境

一 建立以文章取士制度

二 降低士族威望

三 政治與文學中心的東移

四 《三教珠英》的編纂與儒釋道思想的融合

五 從“北門學士”到“珠英學士”

六 文化環境從儒學化到文學化

第二節 武則天的身世及其文學活動

一 武則天的身世

二 武則天的文學活動

第三節 武周時期的文學群體

一 珠英文士集團

二 方外十友

三 文章四友

第四節 武周時期的文學新體

一 陳拾遺體

二 沈宋體

三 新歌行體

四 劉知幾史傳體

五 吳富體

第五節 武周革命與初唐京洛文學

一 學士詩人群體

二 文學中心的地位與作用

三 陳子昂的再檢討

四 唐初京洛文學演進的總體趨勢

第二章 安史之亂與唐代文學轉型

第一節 安史之亂與社會轉型

一 政治轉型

二 體制轉型

三 文化轉型

第二節 安史之亂與文學轉型

一 文人的愛國之情與書生之氣

二 文學重心的多元化

三 詩風的轉變

第三節 安史之亂與王維

一 安史之亂前後王維的行蹤

二 唐人與後人對王維陷亂看法的異同

三 安史之亂中任偽職人員的考察

四 王維陷亂後的心態分析

第四節 安史之亂與李白

一 安史之亂前後李白的行蹤

二 安史之亂前後李白心態的變化

三 安史之亂前後李白、高適與杜甫的交誼和疏離

四 安史之亂前後李白詩風的重大變化

第五節 安史之亂與杜甫

一 安史之亂前後杜甫的行蹤

二 安史之亂與杜甫“詩史”精神

三 安史之亂與唐代樂府詩的巨大變化

第三章 永貞革新與文壇新變

第一節 永貞革新的歷史背景

一 宦官專權

二 藩鎮割據

三 皇位內禪

第二節 永貞革新的黨派分野

一 以東南文士為中心的政治集團的形成

二 永貞革新的黨派分野

第三節 永貞革新的過程與功過

一 永貞革新的過程和八司馬的結局

二 永貞革新的功過

第四節 永貞革新與元和新變

一 永貞革新:中唐前後期文學的分界線

二 元和之風尚怪

第五節 論元和體

一 元、白之元和體

二 中唐的元和體

第六節 永貞革新與南方文學的發展

一 劉、柳與元和文學

二 劉、柳與南方文學

第七節 從《永貞行》到《柳子厚墓志銘》

一 《永貞行》及其相關問題

二 《柳子厚墓志銘》探微

三 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的學術論爭

第四章 牛李黨爭:政治漩渦中的文人命運

第一節 牛李黨爭與中晚唐文學研究的歷史回顧

一 牛李黨爭的起因與性質

二 牛李黨爭與中晚唐文學的關係

三 中晚唐重要文學家所受黨爭的影響

第二節 釋“八關十六子”

一 “八關十六子”的身份

二 李逢吉與“八關十六子”

三 “八關十六子”所策劃的兩個重要事件

四 史料的檢討

五 朋黨的特點與“八關十六子”形成的淵源

第三節 牛李黨爭與文學關係的總體認識

一 牛李黨爭的起因:元和三年科場案

二 牛李黨爭與文學的總體關係

第四節 牛李黨爭與文人關係的個案分析

一 李商隱與牛李黨爭

二 杜牧大和九年至開成二年行跡與牛李黨爭

第五節 從新出土《李郃墓志銘》看宦官專權背景下的牛李黨爭

一 從《李郃墓志銘》談起

二 大和二年制科與牛李黨爭

三 黨爭、科舉與文學

第六節 李紳《趨翰苑遭誣構四十六韻》詩箋證

一 箋證

二 申論

第五章 甘露之變:中晚唐政治與文學的交匯點

第一節 甘露之變的過程及文學的反映

一 甘露之變的過程

二 甘露之變的文學反映

第二節 甘露之變與晚唐文士的遭遇及心態

一 甘露之變中罹禍者及其文學情況

二 甘露之變與文士全身遠禍的心態

三 《重有感》與《請王涯等罪名表》

第三節 甘露之變與中晚唐歷史事件

一 甘露之變與永貞革新

二 甘露之變與牛李黨爭

三 甘露之變與宋申錫事件

第四節 申論

第六章 黃巢起義與唐末哀歌

第一節 未世文學的蛻變

一 文學重心的轉移

二 文人地位的下降

第二節 亂世情懷的表現

一 避亂退隱:唐末文人的人生選擇

二 戰亂寫實:唐末詩歌的重要主題

第三節 投身起義的詩人皮日休

一 皮日休的身世及參加黃巢起義情況

二 皮日休的創作情況

三 皮日休的死因

第四節 由唐人五代的詩人韋莊

一 黃巢起義前後韋莊的行蹤

二 韋莊詩所表現的唐末社會圖景

三 《秦婦吟》:唐末社會的一曲輓歌

四 韋莊入蜀後的情況

引用書目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