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人生教學設計指導

一、教學內容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基本信息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3月1日)
平裝: 25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040306750
條形碼: 9787040306750
商品尺寸: 25.8 x 18 x 1.2 cm
商品重量: 399 g
ASIN: B004XUA2JC

內容簡介

《哲學與人生教學設計指導》為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必修課程“哲學與人生”的配套教師用書,根據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哲學與人生教學大綱》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哲學與人生》,通過教學實踐與課題研究提升編寫而成。全書就教材每一學時的教學給予詳細的教學設計及指導說明,包括設計思路、課前準備、導人環節、認知環節、體驗交流環節、學習評價環節、課外拓展環節、教學設計反思等,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借鑑作用。每一課提供1~3個方案供教師選用、參考,旨在幫助德育教師轉變思路,深入領會新課改精神,在實際備課和教學工作中有所參考,儘快適應新教材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編排方式等方面發生的巨大變化。
《哲學與人生教學設計指導》供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師教學參考使用。

編輯推薦

《哲學與人生教學設計指導》:中等職業教育德育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配套教學用書。

目錄

第一單元 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 腳踏實地走好人生路
單元提示
第一課 客觀實際與人生選擇
一、教學內容分析
二、學生學情分析
三、教學目標分析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設計方案二
第二課 物質運動與人生行動
一、教學內容分析
二、學生學情分析
三、教學目標分析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
第三課 能動自覺與自強不息
一、教學內容分析
二、學生學情分析
三、教學目標分析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一
教學設計方案二
第二單元 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 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單元提示
第四課 普遍聯繫與人際和諧
一、教學內容分析
二、學生學情分析
三、教學目標分析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一
教學設計方案二
第五課 發展變化與順境逆境
一、教學內容分析
二、學生學情分析
三、教學目標分析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一
教學沒計方案二
第六課 矛盾觀點與人生動力
一、教學內容分析
二、學生學情分析
三、教學目標分析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沒計方案一
教學設計方案二
第三單元 堅持實踐與認識的統一 提高人生髮展的能力
單元提示
第七課 知行統一與體驗成功
一、教學內容分析
二、學生學情分析
三、教學目標分析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一
教學設計方案二
第八課 現象本質與明辨是非
一、教學內容分析
二、學生學情分析
三、教學目標分析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一
教學設計方案二
第九課 科學思維與創新能力
一、教學內容分析
二、學生學情分析
三、教學目標分析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
第四單元 順應歷史潮流 確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單元提示
第十課 歷史規律與人生目標
一、教學內容分析
二、學生學情分析
三、教學目標分析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
第十一課 社會理想與個人理想
一、教學內容分析
二、學生學情分析
三、教學目標分析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一
教學設計方案二
教學設計方案三
第十二課 理想信念與意志責任
一、教學內容分析
二、學生學情分析
三、教學目標分析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
第五單元 在社會中發展自我 創造人生價值
單元提示
第十三課 人的本質與利己利他
一、教學內容分析
二、學生學情分析
三、教學目標分析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一
教學設計方案二
第十四課 人生價值與勞動奉獻
一、教學內容分析
二、學生學情分析
三、教學目標分析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一
教學設計方案二
第十五課 人的全面發展與個性自由
一、教學內容分析
二、學生學情分析
三、教學目標分析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一
教學設計方案二
後記

文摘

教學過程中重視“主體主導”教學模式的運用,教學中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教學的實踐性特點,更多的讓學生參與,避免簡單地灌輸,在授課過程中通過活動體驗、小組討論、觀點評述等形式進行探究式學習。
教學設計內容舍棄過去強調的“基礎知識”,而拓展為知識、情感、行為,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交流中共同探討,抓住問題本質,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教學內容。哲學既是知識,又是智慧和方法,是關於自然、社會、思維和人生的活的學問。“哲學與人生”課中的“哲學”,使哲學的這種特點得以充分體現,給教師和學生聯繫人生實際留下了充裕的空間。所以,在對本課進行教學設計時,既注重哲學基礎知識和人生哲學基礎知識的完整性,又注重面向學生的人生實際問題——問題是人生的問題,內容是哲學的內容,從而體現新課程教學理念中“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三貼近原則,也進一步突出職業教育的特色,增強教學時效性。
根據“哲學與人生”課程新大綱要求,教學方法應突出教學的實踐性,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過程中注重讓學生自主蒐集信息,進行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等,分小組合作探究等。本教學設計具體運用的教學方法有體驗教學、活動教學、情景教學等。
1.體驗教學:小品表演、動手操作,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知識,在心靈的震撼中領悟理論。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營造一個和諧愉快的授課氛圍,在互相分享的和諧氣氛中讓學生能把哲學理論與現實生活緊密連線起來。
2.活動教學: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分析身邊案例,體現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能讓學生從課堂走入社會,拓展知識的運用,提升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強團隊合作意識。
3.情景教學:展示情景、視頻資料,引領學生自主探究,發表個性化見解,發展學生哲學思維能力,獲得深刻感悟。
總之,教學過程中注重實踐、體驗、養成,運用不同教學方法,取得學生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相統一的教學效果。
本課的整體教學思路是:通過分析中職學生自身的發展,幫助學生在理解物質世界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這一基本的唯物主義哲學觀點的同時,也懂得:人既具有自然屬性,又具有社會屬性,因此,人既要尊重自然規律,又要尊重社會規律,人生必須在尊重規律的基礎上進行行動才有收穫。本課力求引領學生把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這一基本的哲學觀點運用於自己的人生髮展中,學會分析社會、分析職業、分析自己,在分析客觀的基礎上,找到行動的方向。從現在做起,抓住每一個學習、實踐的機會,奠定職業發展的基礎。
在教學策略方面,教師要根據職業學校學生的思維特點,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案例教學和豐富的教學活動沒置,引導學生自覺思考自己面臨的實際問題,初步掌握分析和解決人生問題的方法,幫助學生站在哲學觀點的高度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明確在現實生活中,不同的人生行動會造就不同的人生。只有根據自己的主客觀條件和職業發展的方向積極進行行動,自覺提高人生髮展能力,才能創造輝煌的未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