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姆寺

哲姆寺創建於吐蕃王朝時期,始奉寧瑪派,後改信格魯派。 哲姆寺前方約80米處有一座規模宏大的石砌佛塔,占地面積196平方米,殘高10米。 龍女紋木雕:長29厘米,寬17厘米,厚2厘米。

哲姆寺,在日喀則地區康馬縣境內,位於縣駐地東面的涅如堆鄉以北的白登村。寺廟坐落在雅魯藏布江西岸山坡之上,海拔4500米。
哲姆寺創建於吐蕃王朝時期,始奉寧瑪派,後改信格魯派。寺廟坐西朝東,占地面積650平方米。分為東、西兩部分建築:東部為僧舍、廚房等;西部為經堂、佛殿,系石塊砌築。經堂門朝東向,面積120平方米,有圓柱20根;斗栱正面雕刻卷草紋飾,繪有紅彩;斗栱背面為素麵,不施雕繪,為現存西藏中、晚期建築所鮮見。經堂北側為佛殿,面積80平方米,殿內原供有釋迦牟尼佛和八大隨佛弟子泥塑像:釋迦牟尼為結跏趺坐像,螺髻,著右袒式大衣,右手下垂置右膝上結觸地印,左手捧缽置於腹前腿上,面容端莊;八大隨佛弟子皆為立像,高2~3米,作菩薩裝,飾手鐲、臂釧,佩瓔珞,高髻花冠,裸臂袒胸,著綠色或藍色帔帛,神情虔誠恭順。經堂與佛殿的壁畫在屬寧瑪派時為釋迦牟尼和蓮花生畫像,改信格魯派後改畫八珍寶圖案等壁畫。十年浩劫期間,佛像與壁畫全部被毀。
哲姆寺前方約80米處有一座規模宏大的石砌佛塔,占地面積196平方米,殘高10米。佛塔為壇城形,塔座平面呈“亞”字形。塔座每方正面突出部分為3層台基,每角為4層台基。3層台基與4層台基通高相等,層高不同。正面3層台基高度分別為:第1層2.2米,第2層2.6米,第3層1.4米;角上的4層台基高度分別為:第1層2.2米,第2層1.6米,第3層1.4米,第4層1米。塔座每方的每一層中部均開有一個小門,門內有2米見方的空間。塔座上方砌有覆缽狀石圈,高1.6米,直徑9米,厚0.8米;圈內為方形塔心,邊長5.5米,高2.6米;塔心高出石圈1米。塔心上立一石砌覆缽,覆缽直徑5米、殘高1.2米。哲姆寺佛塔具有元代或更早的覆缽式塔之特徵。據說,江孜白居寺建吉祥多門塔時,曾派人到該寺臨摹佛塔圖形,以仿其形制。
哲姆寺有兩件大雕甚為形貴,現藏於西藏自治區博物館。據《康馬縣文物志》記載:一件名為“龍鳳紋木櫨斗”,另一件名為“龍女紋木雕”。
龍鳳紋木雕櫨斗:一對。長43厘米,寬30厘米,高16厘米。一隻櫨斗的正面雕刻雙龍,龍曲頸昂首,頭上有角,角向後翻卷。龍鳳的軀體均呈“S”形,雕工古樸,用刀簡潔,神態生動。據說,屬西藏後弘期或吐蕃王朝時期精品。
龍女紋木雕:長29厘米,寬17厘米,厚2厘米。上雕一龍頭,龍昂首,齜牙咧嘴,上髻向上內卷,龍角向後翻卷,張開的嘴中站立一女神:上身為人體,下身為蛇身,應為龍女。龍女頭戴軟質尖頂小帽,帽尖前卷,臉側向,大眼,鼻樑直挺,耳墜圓形團花耳環;上身赤裸,下身為蛇形成三支折;戴手鐲、臂釧,雙手合十於胸前。屬吐蕃王朝時期至西藏後弘期前期作品。雕工古樸、簡潔、凝練,具有濃厚的印度風格,與印度帕拉瓦王朝時代的摩婆里補羅雕刻中的“殑伽降凡”中的龍女形象十分相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