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達及其來歷

同輩平級獻哈達,表示友好,應該獻在對方手上,對方回贈哈達。 哈達趣聞西藏是個規矩十分多的地方,哈達也是一定規矩的體現。 現在西藏獻哈達,不管對方是誰,大都是直接掛在對方能夠的頸上。

哈達及其來歷
哈達是藏語的漢譯,指一種生絲或麻的織品。
清人《西藏見聞錄》記載:“哈達,系織成白綾一幅,頭尾有‘萬’字花紋,似汗帕而寬大過之。蕃用哈達,即投刺意也,若平交則彼此交換。”
藏族學者赤列曲扎在其《西藏風土誌》一書中寫道:
“獻哈達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種禮節。婚喪節慶、拜會尊長、覲見佛像、音訊往來、送別遠行等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哈達是一種生絲織品,紡得稀鬆如網,也有優良的、用絲綢做料的哈達。哈達的長短不一,長者一二丈,短者三五尺。自古以來,藏族認為白色象徵純潔、吉利,所以,哈達—般是白色的。當然也有五彩哈達,顏色為藍、白、黃、綠、紅。藍色表示藍天,白色是白雲,綠色是江河水,紅色是空間護法神,黃色象徵大地。五彩哈達是獻給菩薩和近親時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貴的禮物。佛教教義解釋五彩哈達是菩薩的服裝。所以,五彩哈達只在特定的情況下才用。
哈達是元朝時傳入西藏的,薩迦法王八思巴會見元世祖忽必烈後回西藏時,帶了第一條哈達回來。當時的哈達,兩邊是萬里長城圖案,上面還有“吉祥如意”字樣。故可以說哈達是從內地傳入西藏的。後來人們又對哈達附會上宗教解釋,說它是仙女身上的飄帶。”
哈達習俗
敬獻哈達是藏族最普遍最常見的禮節。藏區逢年過節、拜會尊長、致敬祝賀、朝聖拜佛、婚喪嫁娶、迎來送往、通信往來、求情辦事以至新房竣工、認錯請罪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
按照通常的習慣,下級向上級,晚輩向長輩,或向活佛獻哈達,應躬身低頭,雙手舉哈達呈上或放在座位前的桌子上面或腳下,對方並不回贈哈達。這時的哈達,表示敬意和感謝。
同輩平級獻哈達,表示友好,應該獻在對方手上,對方回贈哈達。
上級對下級、長輩給晚輩贈哈達,表示親切關懷和慈祥的愛意,可直接將哈達掛在對方頸上。
當他人為自己敬獻哈達時,應將身體微微前傾,恭敬地雙手接過,然後繞過頭頂掛在自己頸上,以示謝意。
有事相求獻哈達,對方應允,接受其哈達,不應允,當面退還哈達;向對立的一方獻哈達,意味取得了諒解,願意重歸舊好,化干戈為玉帛。
當今,每逢新春佳節來臨之際,藏族中有在各家客廳的顯要位置掛一幅毛主席像,上面敬獻一條哈達;或者在堂屋的柱上拴一根哈達;當夾道歡迎尊貴的領導和高僧大德時,向緩行中的坐轎拋獻哈達;此外還有賽馬節上騎手從飛奔的馬背上彎腰拾地上的哈達等習俗。喜慶的日子,主人接受哈達後,也順手將哈達回敬於對方頸上。
哈達的摺疊方法也有幾種,每種都有不同的含義。
此外,戰爭期間向對方敬獻哈達,或從被包圍的碉堡、樓房視窗懸掛哈達,則為願意握手言和或歸順、投降之意。這與現代戰爭中戰敗者舉著白旗投降,如出一轍。
藏族請婚,先由中間人獻上哈達,如接受則表示可以商議,否則則為拒絕。
借債、請願或請求幫助,都要獻哈達,對方若將哈達連退三次,則表示絕不同意。書信往來附上一條哈達,表示真誠的心愿。給寺院或喇嘛布施,一般也用哈達包裹錢物。對佛像獻哈達,由於無法靠近,也可以將哈達扔過去。
西藏不少地方也有給建築物、牛皮筏、橋樑、器皿等掛哈達的習俗。
在結婚典禮上,新娘進門時,送親者要給男家的大門、樓梯、房柱、廚房、羊毛墊、佛龕等獻哈達,表示吉利和平安。
哈達趣聞
西藏是個規矩十分多的地方,哈達也是一定規矩的體現。哈達的規格隨顏色和質地、長短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哈達的極品為內庫哈達--“佐達尼莫德勒”,長一二長,寬二尺多,邊沿織長城圖案,面上有八大祥符和祝福詞,這種哈達多在皇家內庫,市面上是見不到的。
內庫哈達之下為頭等阿喜哈達,長五六尺,寬一尺許,質地優良,有菱形圖案。阿喜哈達之下是二等素喜哈達,質地一般。阿喜哈達和素喜哈達又各分三等,素喜哈達中最次的一種為“素達”(素扎),稀鬆如網,長三四尺。這種哈達在拉薩八廓街的攤位上能買到,二三元一條。
過去對哈達的使用有著嚴格的規定,內庫哈達不常用,只有舊西藏政府的“噶倫”和秘書長在年初二那天向達賴喇嘛獻,平時,他們獻給達賴喇嘛的也只是阿喜哈達。
不過,現在沒有那么多規矩了。像幾次中央代表團赴藏,地方給團長獻哈達,都是將哈達直接掛在對方的脖子上,這在過去是萬萬不許的。現在西藏獻哈達,不管對方是誰,大都是直接掛在對方能夠的頸上。
哈達也是敬佛的一種表示,1986年副委員長班禪大師視察訪問甘孜州,在甘孜舉行萬人佛事活動時,大師剛入座,偌大的廣場上頓時白浪翻滾,千萬條哈達似一排排銀色的海浪湧向前方,轉眼間大師座前堆成了一座哈達之山,其場面令人驚嘆不已。
也有人將自己的印章印在哈達上,此類哈達常被視為福物,珍藏起來,作為永久的紀念。原四川省省長肖秧曾給四川省甘孜州副州長巴登多吉送過一條是印有自己印鑑的哈達。
哈達習俗的改革
像藏族婦女專用的圍裙--“邦典”一樣,哈達也多產自四川。不同的是,圍裙產自四川的甘孜州,而哈達則多為成都出產。
由於在西藏稍微有點事都得用哈達,而哈達只是一種禮儀,接受後掛在脖子上,儀式結束後就得取下來,否則行動工作都不便。這樣,哈達的保存也是一個問題。此外還有一個原材料浪費問題。
據說,西藏的有關部門曾考慮過對哈達習俗進行改革,但因涉及面廣而最終沒有進展。

出處:(清)西藏見聞錄。西藏風土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