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呼蘭區腰堡中學

哈爾濱市呼蘭區腰堡中學屬於教育機構。學校類型:中學。該校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

基本信息

第一章 學校發展史
一個由民辦農中,歷經四十四年的風風雨雨,逐步發展成為全縣、全市、全省乃至全國聞名的“黑龍江省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學校”、“哈爾濱市農村教育綜合改革標兵學校”、“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學校”,這是怎樣的一個偉業!
第一節 學校創立
一九六零年,全國性的特大饑荒已經的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浮誇風甚囂塵上,教育盲目上馬。特別是國中教育,幾乎所有國小畢業生都可以升入國中讀書。到了一九六二年,中國經濟開始有復甦的跡象。於此同時,教育(國中教育)開始緊縮。以當時的呼蘭九中(現雙井中學)為例,一九六一年,在雙井,西沈、腰堡三個公社招收了六個初一班,而到了一九六二年,卻在雙井、西沈、腰堡、孟家、長嶺五個公社招收了一個初一班,真正通過考試錄取的只有三十三名學生,因此,當時被譽為“秀才班”。此時的腰堡公社,九所國小,升入呼蘭九中的才有四名,絕大多數國小校在升學率上為“零”,也就是俗稱的“光頭兒”。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四年,各公社升學率也大抵如此。許多沒有考上國中的國小畢業生,參加生產隊勞動年齡尚小。於是,他們就暫時成了由於父母在生產隊勞動而沒人管的“野孩子”。
緊縮了國中教育滿足不了當時廣大貧下中農子女上學的需要,面對這種實際情況,一九六四年七月份,當時腰堡公社主管教育的主任許友、公社教育助理畢文清和大堡生產大隊的書記王珍共同研究,決定在大堡村成立了一個農業中學班(簡稱:“農中”班),隸屬大堡國小,招收了三十四名沒有升入正規國中學校的高小畢業生,如,高岱、董俊林、王學文、黃振、崔德發、張麗華等。一個農村中學的雛形就這樣誕生了。時間是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五日。
第二節 發展歷程
最初,文化大革命之前,農中班只有一名教師李子玉(農民,後來是民辦教師),教語文、數學兩科,任班主任。不久(將近一學期),學生和教師李子玉鬧矛盾,李子玉辭職了。於是,公社又派公辦教師肖樹成接任李子玉的工作。為了加強對農中班的領導和教學實力,後來又派了公辦教師曲文任農中班負責人和羅玉蘭,高忠兩名民辦教師來任課。
一九六五年,公社領導研究決定,為了便於就近上學,在東崗村東頭(現磚廠位置)成立東崗農中,有肖樹成擔任負責人,教師王玉岐(公辦)、魏向明(公辦)、張春圃(民辦)。統歸大堡農中班負責人曲文領導。這時,大堡農中班正擴充的了兩個教學班(初一、初二)。
一九六六年春,調任王希權(公辦教師)任大堡農中班負責人,後與大堡國小分開,大堡農中班更名為“大堡農中”陳連發(公辦教師)任教導主任,教師朗達明(民辦)高忠(民辦)張朝九、李永臣馬彩琴楊春梅。此村,大堡農中完全獨立。
文化大革命之時
一九六六年七月至一九六八年七月,正是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之時。為了趕時髦,一九六七年五月十六日將學校名稱“大堡農中”更名為“五七戰校”。設有四個教學班,一個完整的農村中學初步形成。此時的校長仍是王希權,教導主任黃永森,教師張朝九,李永臣,楊春梅,李文璞,劉鳳鳴,李景友,修淑文,孫淑珍,李順姬(鮮族,中央民族大學畢業),張麗霞,張麗娟。那時,是有科目,沒教材,教學,完全靠任課教師主觀能力的發揮,使教育教學真正體現出來的是“良心活兒”。
一九六八年十月,“五七戰校”遷入現校址,即當時的公社政府所在地址(政府搬遷到了腰堡村)。
一九六八年末,隨著文化大革命的深入行,中共中央提出“複課鬧革命”,開始了整風運動。貧下中農宣傳隊進入學校,領導整風。“五七戰校”和東崗農中合在一起進行。當時整風的焦點是郎達明和肖數成在文革期間(前期)的矛盾。整風結束(一九六九年三月),兩所學校合併,曲文任校長,劉鳳命任教導主任,教師15名,六個教學班(每學年各兩個教學班),一個完整的農村初級中學已經形成。學校名稱也在教師李文璞的一再提議和努力下,改“五七戰校”為“腰堡中學”。
一九六九年末,曲文調任公社就任文教助理,調任羅玉蘭為校長,至一九七零年末,一年時間,學校的桌椅板凳損壞許多。
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二年,孟昭永調任校長。積習難改,學校的課桌,椅子,黑板凳等教學最基礎的設施幾乎都被“小將”們破壞殆盡。為了在教室里能夠坐著上課,在校長孟昭永的提議下,教師高慶海,李文璞首先帶領學生自製土桌椅。接著,在其它各班級里也展開了。課桌是土的,椅子是坯的,連黑板都是用水泥抹在教室西牆上,那便是“黑板”了。教室玻璃經常損壞,四處通風,到了冬天取暖,學生從家裡帶來柴草——燒大鍋。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一九七五年。期間,調換了幾任校長:一九七二年上學期,苗志榮;一九七五年下學期羅玉蘭(校長)、張朝臣(副校長)。
一九七五年,國家發生了許多大事:唐山大地震,毛澤東去世等,“四人幫”更加瘋狂,禍害教育,達到了登峰造極。“白卷先生”張鐵生,到處宣傳,並下達了學習檔案。在這一背景下,上級號召各公社都必須有“大學”,於是,“腰堡公社五七大學”就應運而生了,校舍設在腰堡中學。當時“大學”的負責人是呼口村支書范春生(農民),任校長,公辦教師孫國清任教導主任。這個短命的“大學”很快就夭折了,與腰堡中學校長合併,其學員成為腰堡中學的高中學生。從而,學校體制也改變了,國中二年制,高中二年制。其校長范春生,主任孫國清,任腰堡中學校長,主任。可喜的是,“大學”夭折,對原腰堡中學的桌椅板凳,有了一定的補充。
弄得中國經濟幾乎崩潰,科技、教育烏煙瘴氣的十年浩劫,就此結束了。
一九七七年,春寒乍暖,文化大革命和改革開放以後。基礎教育迎來了陽光明媚的春天。為加強腰包中學的領導力量,公社政府又派李文杰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李春畔任副校長,遲少斌任教導主任。學校學生人數猛增。十二個國中班,四個高中班。在公社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蓋了十六間教室,維修了十四間教室,木製桌椅板凳和黑板齊備,學校面貌煥然一新。教師隊伍日益壯大,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有了全省範圍的統編教材和國家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七年制中國小教學計畫試行草案》,教學科目開設齊全。外語課就地取材,聘任日本人三元正子教授日語。校容、校貌、校風、學風空前壯觀、向上。學校徹底從“十年動亂的陰霾中解脫出來,教育教學走向了正軌。可以豪不誇張的說,一九七八年,是腰堡中學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年代。
也就在一九七八年,國家恢復高考後。由於幾年來的積澱的當年的努力,恢復高考的第一年,腰堡中學畢業的學生王安平,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學生李文學,李英達等,也分別考入了哈爾濱郵電學校,巴彥師範學校等上級學校。一時間,腰堡中學被譽為“人傑地靈”。
一九七七年,李文杰,遲少斌調任回公社政府,教師高慶海任校長兼黨委支部書記,教師高忠任教導主任。高慶海在值期間,走馬燈似的換任教導主任和事務主任。依次為高忠,劉建華、於洪池、(事務主任)、張輝(事務主任)、宋香斌、葛紅方(事務主任)、馬運生(農改主人)。
一九七九年下學期,高中並點,腰堡中學的學生併到西沈中學。從此,腰堡中學就成了一所完整的農村普通初級中學了。但是,隨著中國人口的爆炸,腰堡中學學生的數額也日漸增多,教學班由十二個增至十六個。
一九八零年至一九九五年,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升學率經常居全縣各鄉鎮中學的前列。
一九九二年,腰堡中學更名為“腰堡一中”,呼口村已建立了一所中學,稱腰堡二中。到了一九九六年,此時,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在全縣已經廣泛展開。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學校順應著這個大環境,在縣教委的直接關懷、支持、指導下,被定為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的試點學校。在“雙全”方針的指引下,開闢並擴建了種、養、加實踐基地的四萬平方米。一點四公頃的種植基地,劃定試驗園。在試驗園內引進並種植了韓國、台灣、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特色瓜果蔬菜進行實驗並取得了碩大的成功。在校庭北側,修築了一百零五延長米鋼筋骨架,上覆竹片的綠色長廊。長廊兩側栽培多年生的山葡萄和五味子,身居其中,陰涼清爽,香氣襲人,至今仍然壯觀氣派,讓人讚嘆。當年春,學校購置了三十台縫紉機,配置了三十二台“三八六”型微機,聘請專職教師任教,添置了兩千多冊圖書和較為充足了教學儀器。在鎮政府的支持下,一九九九年七月一日,一千平米的二層綜合教學樓拔地而起。設定了圖書室,閱覽室,微機室,教學儀器室,縫紉機室,體育室,衛生室,教學規模和教學質量空前。
一九九七年,隨著教育綜合改革學校的不斷深入,在縣建委的大力支持下,打了兩眼電機井和投放了六千平方米的噴灌設備。學校在實驗園內又架設了二百延長米十字交叉形狀,與北側長廊同樣架構了綠色長廊,把實驗園均勻的分成了四個區域:棚室區、實驗區、示範區、觀賞區。這樣,校園實驗基地不但實現了集約化,而且形成了區域化,使基地建設更加嚴謹和科學,為科學研究,奠定了客觀基礎。
一九九九年,是學校在農村教育綜合改革較有突破性的一年。學校成功地為全國“三北”(東北、華北、西北)教育工作會議提供了會議現場,校園建設整齊,校園環境美麗清潔,鳥語花香,贏得了上級部門和兄弟學校的高度評價。同時,也榮獲了“哈爾濱市農村教育先進學校”的光榮稱號。
一九九九年八月,校長高慶海退休,焦慶義任代理校長。九月副校長葛洪方任校長,焦慶義任副校長。學校領導集體進行了大幅度的調配,整個學校教師群體煥發出了一股積極向上的工作激情。
二零零零年,是學校教育教學規模迄今為止可以稱得上空前絕後的一年。學校共有二十九個教學班,其中設有五個專業班,學生總數一千三百九十五名,教職工一百零五人。
學校以“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為指針,以“科教興農”的戰略思想為指導思想,以培養當地經濟建設人才為辦學宗旨,堅持培養“合格”“適用”學生的原則和農業發展服務的辦學方向,著眼於受教育者能力的培養和在德、智、體、美等方面輕鬆活潑、主動健康發展。教學目的和教學手段確立在“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基準上,努力實現“全面”加“特長”的培養目標和“全面育人,辦有特色”的教學模式。
學校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形勢的需要,在向上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的同時,還面向農業、面向農村,面向農民,為調整、最佳化農村生產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的市場化,產業化,效益化方面過渡,培養了大批有道德、有知識、有技術、有能力的一代新人。正在創建“普、職、成”一體化的特色學校。當年,學校被上級領導部門授予“哈爾濱市農村教育綜合改革標兵學校”的光榮稱號。
在二零零零年三月至九月,學校順利實施了一系列的規定製度和要求,使學校的領導和全體教師工作起來有章可依,有據可查,便於量化,推動了學校的整體工作。其中包括:《教師工作準則及管理制度》、《家長工作制度》、《教學常規制度》、《教學工作規範》、《班主任工作要求》、《值周檢查制度》等,自此,工作步入了有序,有度的狀態,便於領飛彈鋼琴。
附:
《教師工作準則及管理制度》
二零零零年,腰堡鎮劃歸呼蘭鎮,校名有“腰堡鎮一中”更名為“呼蘭鎮東區一中”;後來,呼蘭撤縣變區,又更名為“呼蘭鎮二中”。二零零零年,現呼蘭鎮二中深化素質教育,鞏固“兩基”成果的關鍵一年,並取得了卓著的成效。
由於受市場經濟的衝擊和讀書無用思想的影響,學生輟學,是當時學校教育教學的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所以,學校把“兩基”工作當作一項重中之重的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開展“兩基”工作攻堅戰。
第一、改善辦學條件。鞏固“兩基”成果,必須要具有良好的設施。校舍、教室、庭院以及各種教學器材好餓實驗基地進行強化,加大了學校硬體建設。通過幾年來的努力,學校實現了校舍磚瓦化,教學設施標準化,基地建設規模化,庭院環境園林化。形成了一處一景點,一區一花園,一季一特色,一年一改觀的優雅的人文環境,使學校對學生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為推進,鞏固“兩基”成果提供了得力的保障。
第二、提高教師綜合素質。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實現教育目標,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鞏固“兩基”成果的基礎條件。在這一認識的指導下,學校有計畫,有步驟地開展了愛事業,愛崗位,愛學生,講奉獻的師德教育和評比活動;開展了繼續教育。組織和支持教師以“六本書”為學習媒體的校本培訓,加大集中輔導講座的密度,嚴格自學交流的要求;開展了上示範課活動,互聽互評活動,以老帶新活動。組織說課,板書等教學基本功競賽活動。大力支持學歷培訓,並與評優晉級掛鈎,有效的提高了全體教師的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和能力素質。其成果:全校教師學歷達標率為百分之九十四,百分之九十一的教師可以勝任學科教學的大循環。增強了教師對學生的綜合力。
在當年,學校順利地通過了哈爾濱市政府,市教委對學校“兩基”工作的驗收,並被評為“兩基”工作先進單位。可以說:二零零一年,又是學校建設和教師健康成長的豐收年。
第三、密切了校際交流。二零零一年九月十三日,學校與哈爾濱外國語(後與哈爾濱三中合併,改為“哈爾濱三中國際部”)簽訂《哈爾濱外國語學校與呼蘭縣腰堡一中合作協定》,在教學上,相互交流,在學生中,結成友誼對子。腰堡一中成為了哈爾濱外國語學校的實習基地。哈爾濱外國語學校無償地為腰堡一中培訓脫產教師。通過校際交流,極大的提高了腰堡中學教師的教學能力,密切了城鄉師生間的情感。二零零一年十月,腰堡中學又與哈爾濱蕭紅中學結成友好學校,聘請蕭紅校長李鳳鳴來校講座,提高了學校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從此,腰堡中學可以和省、市重點學校比肩,增強了自信的自行里。
附:
《哈爾濱市外國語學校與呼蘭縣腰堡中學合作協定》
《歡迎哈爾濱外國語學校師生來校活動的講話》
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是我國國民素質與國際接軌的重大戰略決策,腰堡中學(呼蘭鎮二中)把這一決策當作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務。在二零零零年和二零零一年兩年的控輟工作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二零零零年輟學率控制在2%。二零零一年則是1.9%。2002年在這一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調動社會方方面面的客觀因素和利用環境影響,使學校的主觀因素得到根本的體現:讓每個孩子都讀完九年,把每個孩子都培養成才。然而,“普九”所存在的弊端---年限教育,人們不得不承認,它忽視了質量要求。試想,不合格的小學生,很難培養成在德、智上合格的國中生。於是,腰堡中學有計畫,有針對性地對那些還沒有真正合格的中學應屆畢業生,通過理論啟發,法制培訓,知識補缺、勞動技術訓練等多方面的途徑進行教育。開拓教育資源,編寫校本教材。如,《聖女番茄栽培技術》、《服裝裁剪與製作》、《特色蔬菜種植技術》等。聘請了學生家長、派出所所長及幹警到學校對學生盡心倫理教育,法制教育,力爭把每個孩子都培養成才。
如果說,2000年市腰堡中學教育教學的又一個春天,那么,2001年就是它的盛夏,2002年則是它的金秋。
在這一年裡,市黑龍江省教育廳副廳長孟凡傑親臨學校對教育教學思路進行指導:
在這一年裡,哈爾濱市教育局局長石永明把腰堡中學確立為他本人及市教委的工作實驗基地;
在這一年裡,腰堡中學幸得了哈爾濱市教委各處室在經濟上、精神上、業務上的大力支持和援助;
在這一年裡,呼蘭區教育局局長韓世惠、劉長有經常零距離的指導工作並在本校召開的現場會上驕傲地說:“全省學呼蘭,呼蘭學腰堡(中學)”。
在這一年裡,榮獲了“黑龍江省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先進學校”,“黑龍江省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先進集體”的光榮稱號。
在這一年裡,腰堡中學(呼蘭鎮二中)成了“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教育綜合嘎嘎實驗學校”。
這一年,中考升學率居全區農村中學第一位。其中,數學教師吳紅霞所教的學生張紅艷名列全縣數學考生成績第一(張紅艷考了118分,滿分120分),這讓哈爾濱市蕭紅中學校長李鳳鳴都感到非常吃驚。英語成績全區考生獲滿分得有十三名,腰堡中學英語教師馬紅雲所教的學生就有兩名獲得了滿分。呼蘭區政府在教育工作表彰大會上對腰堡中學給予熱情表揚並給予經濟上的優厚獎勵,腰堡中學獲得了“呼蘭區教育教學標兵學校”的榮譽。
這一年,分別接待了日本、美國專家學者的考察、訪問;六十八次接待了省、市電台、報刊記者的採訪和省內外教育部門的參觀、學習。
這一年,為國家教育工作會議提供會議現場,多次接待了國家教育部、勞動部、團中央、中陶會領導的視察。
從二零零零年到二零零四年,是腰堡中學教育教學發展的鼎盛階段,也是輝煌的階段。
二零零五年春,四月一日,校長葛洪方調任呼蘭進修學校,副校長焦慶義接任校長見黨支部書記。在任二年中,有創造了腰堡中學教育教學的第二次輝煌。二零零五年六月中考,破了升學率的記錄,是建校以來第一次升學率最高的一年,是全縣農村中學升學率的第一位。但此時,由於人口增長率漸近低谷,學生人數已減到了三百六十四名,在冊教職工人數也減到了六十一名。
2006年11月,由於焦慶義身體的原因,堅決要求辭去校長職務,於是,呼蘭區教委委派教委人事股股長紀志明兼職腰堡中學校長。紀校長在兼職期間,很重視辦學條件,在2008年,下半年,力經籌劃,為腰堡中學蓋起了一棟三層三千平方米的教學樓,市腰堡中學師生的教學和學習條件有了質上的飛躍。這是紀志明校長對腰堡中學做出的具有歷史意義的貢獻。
2008年8月17日,紀志明卸任兼職校長,青年教師劉傑(原蓮花中心校長)接任。劉傑年輕有為,精力充沛,正以飽滿的熱情,精心的領導著腰堡中學全體教師去迎接那更加輝煌的明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