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美國2000年麥克·阿爾默瑞德導演電影]

哈姆雷特[美國2000年麥克·阿爾默瑞德導演電影]

《哈姆雷特》是由米歇爾·阿米瑞亞德執導的影片,伊桑·霍克等參加演出,講述了這是一部現代版的王子復仇記。哈姆雷特是紐約一家大公司——丹麥公司已故總裁的兒子,當父親的幽靈將自己被兄弟克羅迪斯謀殺的真相告訴哈姆雷特後,他下定決心要替父報仇。

劇情簡介

這是一部現代版的王子復仇記。哈姆雷特是紐約一家大公司——丹麥公司已故總裁的兒子,當父親的幽靈將自己被兄弟克羅迪斯謀殺的真相告訴哈姆雷特後,他下定決心要替父報仇。

《哈姆雷特》是莎翁最著名的一幕悲劇,並曾多次被搬上銀幕。其中1948年由奧利佛·勞倫斯導演的版本最有成就,榮獲當年度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五項奧斯卡大獎。

千禧版《哈姆雷特》由獨立製片人兼導演麥克·阿爾默瑞德擔綱,再度接受低成本製作的挑戰。為了拍攝這部預算僅為200萬美元的影片,麥克放棄了流行的超級35毫米的攝影系統,而改用了16毫米系統,不過這對於用慣了8毫米系統的麥克來說,還是感覺不錯。儘管影評界一向不看好伊森·霍克,但是麥克認為伊森內斂的氣質十分適合飾演忍辱負重的哈姆雷特形象,另一名主演卡爾·麥克蘭契倫則是著名電視連續劇《雙峰鎮》的主角,演技方面自然無可挑剔。由於麥克的“勤儉執家”,在200萬美元的預算內,仍然請到了著名音樂家卡特·博威爾(《冰雪暴》、《傀儡人生》)為影片編曲,使影片增色不少。  影片中哈姆雷特的那句著名的“生存還是毀滅”的台詞是被安排在一家錄影帶出租店裡念出的,而“戲中戲”也變成了哈姆雷特拍攝的一段電影,相信不少莎翁的崇拜者會對此嗤之以鼻,麥克是這樣認為的:莎翁在作品中表現的內涵與現代生活很接近,而且莎翁寫作的本意就是要娛樂大眾,所以將他的作品放在一個現代的環境中來演繹,使之更貼近觀眾是對原作最大的敬意。也許正是對莎翁作品頗具深度的理解,這部影片在公映後,獲得了不少影評的肯定,票房方面也表現合理。著名影評站電影批評是這樣評價這部電影的:如果能夠更多地像這樣精彩地去改編經典劇作,也許更多的人會放下他們的后街男孩傳記而轉向海明威或者莎士比亞,從而更好地了解我們身邊的世界。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伊桑·霍克Hamlet
凱爾·麥克拉克倫Claudius
比爾·默瑞Polonius
列維·施瑞博爾Laertes
山姆·夏普德Ghost
Diane VenoraGertrude
朱麗婭·斯蒂爾斯Ophelia
卡爾·蓋瑞Horatio

職員表

製作人傑森·布朗姆、Andrew Fierberg、Callum Greene、Amy Hobby、John Sloss
原著威廉·莎士比亞
導演麥可·阿爾梅雷達
編劇麥可·阿爾梅雷達

參考資料

幕後製作

影片中哈姆雷特的那句著名的“生存還是毀滅”的台詞是被安排在一家錄影帶出租店裡念出的,而“戲中戲”也變成了哈姆雷特拍攝的一段電影,相信不少莎翁的崇拜者會對此嗤之以鼻,麥克是這樣認為的:莎翁在作品中表現的內涵與現代生活很接近,而且莎翁寫作的本意就是要娛樂大眾,所以將他的作品放在一個現代的環境中來演繹,使之更貼近觀眾是對原作最大的敬意。也許正是對莎翁作品頗具深度的理解,這部影片在公映後,獲得了不少影評的肯定,票房方面也表現合理。著名影評站電影批評是這樣評價這部電影的:如果能夠更多地像這樣精彩地去改編經典劇作,也許更多的人會放下他們的后街男孩傳記而轉向海明威或者莎士比亞,從而更好地了解我們身邊的世界。

製作發行

上映日期

國家日期國家日期
美國2000年1月24日印度尼西亞2000年11月11日
比利時2000年7月12日德國2000年11月23日
冰島2000年8月4日英國2000年12月15日
新加坡2000年8月10日法國2000年12月27日
義大利2000年8月25日日本2001年1月20日
希臘2000年9月22日巴西2001年3月9日
斯洛維尼亞2000年10月5日波蘭2001年4月20日
瑞士2000年10月12日阿根廷2001年5月24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