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勵遜

鐵爾生.萊孚.哈勵遜(TILLSON.L.HARRISON)(1881年- 1947年),1881年1月5日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鐵爾生堡鎮(現為鐵爾生堡市)。他的祖父是安大略省的銀行家,外祖父哈里德·阿德爾·鐵爾生是安大略省鐵爾生堡鎮的創始人之子。哈勵遜行大,下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他1907年畢業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和阿爾伯特大學。哈勵遜大夫是一位著名的外科醫生,一位偉大的國際和平戰士,他同白求恩、柯棣華一樣,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績,並無私地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他們被稱為“三個志願軍”。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民國元年(1912年)哈勵遜來到中國廣州,投身於孫中山先生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翌年參加墨西哥班邱·維拉暴動。第一次世界大戰暴發後,先在加拿大陸軍服務,後到法國參加沙眼和癲癇病防治工作。30年代初再次到中國上海、天津行醫。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中國紅十字會,在新四軍從事醫療救濟工作。後在香港參加英國海軍。民國34年始任聯合國善後救濟署衛生組軍醫。民國35年4月,赴北平籌備援助解放區的醫藥物資,受到北平軍調處葉劍英、黃華的親切接見。同年8月31日,押送醫藥前往邯鄲,一路遭到國民黨軍隊的盤查刁難和圍追堵截。9月5日抵達邯鄲,受到晉冀魯豫解放區鄧小平、薄一波等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哈勵遜大夫在邯鄲視察了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第七分院和醫學院,對解放區缺醫少藥的嚴重情況非常焦慮,遂返回上海向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等國際組織匯報情況。當年12月4日,受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等國際組織委託,將40噸醫藥物資和20噸紡織品由上海乘火車押送邯鄲。他衝破沿途國民黨軍隊的刁難阻撓,19日到達開封時已身染重病。為防止再發生意外,他改用13部汽車運輸,又因連連受阻而改為牛車,沿田間小路繞道前進,一路受盡疾病、疲勞和風雪折磨,在同伴攙扶下終於將一批物資安全運到邯鄲,及時裝備了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第七分院。為爭取時間給解放區軍民再作貢獻,哈勵遜不顧大家勸阻帶病回返開封,繼續護送裝有大批物資的卡車隊伍來邯鄲。當再次送藥繞道山東省陽穀縣張秋鎮時病情急轉惡化,不幸於1月10日凌晨逝世於張秋鎮天主教堂。該鎮西門村農會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按當地風俗將哈勵遜大夫安葬於河南開封。

紀念會

1947年2月7日,中國解放區救濟總會、中國福利基金會、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等機構在上海新亞飯店隆重舉行哈勵遜逝世紀念會。中國福利基金會主席宋慶齡出席了紀念會。中國解放區救濟總會駐滬代表林仲在會上鄭重宣布:為紀念哈勵遜大夫,將晉冀魯豫軍區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第七分院命名為哈勵遜國際和平醫院,將北方醫學院命名為哈勵遜醫學院。哈勵遜國際和平醫院幾經輾轉,在1962年衡水專區復置時由石家莊市遷往衡水擴建為衡水地區醫院。為了紀念和發揚哈勵遜的國際主義精神,衡水地區醫院於1987年9月5日復名為哈勵遜國際和平醫院。1998年10月27日,衡水市與哈勵遜大夫的故鄉--加拿大安大略省蒂爾森堡市正式結為友好城市關係。

1947-01-17 人民日報第2版

運送救資備遭蔣方留難迫害 聯總哈里遜大夫病逝 冀魯豫行署等正籌備隆重追悼

【本報訊】中國國際友人聯總哈里遜大夫(加籍)運送救濟物資抵解放區張秋縣,一路備受蔣方留難致罹重症,經多方醫治無效,不幸於本月九日逝世。由隨行者加拿大紅十字會瑞阿克先生,(加籍)及中國公路運輸公司克里蒙斯先生(美籍)親視入殮。哈大夫生前努力奔走中國和平民主事業,此次攜帶加拿大紅十字會贈解放區藥品十二卡車於九日抵解放區張秋縣。據悉:彼自離上海即被蔣介石特務監視,在赴開封途中,哈大夫行李被蔣特竊去,感受風寒。在徐州附近,蔣軍非法扣留哈氏裝載藥品之火車,幾經交涉無效,待聯總飛機來後,始行送往開封,輾轉二十日,備極辛苦。瑞阿克先生談:“哈氏曾在坑中取水解渴,至開封時病勢漸重。”哈氏曾不顧惡疾,往返開封兩次,此次隨藥品抵張秋後,病勢轉危,乃於九日晚溘然長逝。冀魯豫行署與救濟分會及張秋縣政府,痛念哈氏生前對中國人民的重大貢獻,正籌備隆重追悼。邊區政府及參議會均沉痛弔唁。

1947.02.05 人民日報

【本報訊】北方大學及醫學院全體師生電加拿大紅十字會瑞阿克先生,吊

唁哈里遜大夫之死,原電如下:

新華社請轉加拿大紅十字會瑞阿克先生大鑒:閱報驚悉聯總哈里遜大夫於

運送救濟物資途中,備遭蔣方留難迫害,以致不幸積勞病逝;哈里遜大夫去年

初次到我邊區時,曾至北方大學及醫學院參觀,除慨然自承擬為醫學院廣募器

材設備外,並允於可能時親任教職。今則音容未杳,噩耗傳來,本校全體師生

,除對哈醫生致以沉痛悲悼與崇高的敬意外,並熱烈歡迎一切國際友人能與我

們繼續精誠合作!

北方大學校長范文瀾醫學院院長錢信忠率全體師生敬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