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羅呢

示例:《紅樓夢》第四九回:“獨 李紈 穿一件青哆羅呢對襟褂子。”《紅樓夢》第五一回:“ 鳳姐 又命 平兒 把一個玉色綢里的哆囉呢包袱拿出來。”

duō luó ne 哆羅呢(哆羅呢),即哆囉呢。
清朝初期、西歐國家使節來中國時,常向清帝進獻哆羅呢絨。據《大清會典事例》記載:順治十三年,荷蘭國進物中有哆羅絨,康熙六年又進哆羅呢和哆羅絨。康熙九年,西洋國進哆羅絨。康熙二十五年,荷蘭國又進哆羅呢和哆羅絨。雍正五年,西洋國又進大紅哆羅呢,乾隆十七年又進各色哆羅呢。又,西方傳教士艾儒略所著《西方答問》卷上談及西方土產時曾說:“至於蠶絲、棉花、花草諸果品,種種皆同。所異者如絨緞之類,有鎖袱、多羅絨,有金銀絲緞,一匹值 一二百金。”乾隆時,日本人澤元愷著漢文《瓊浦偶筆》卷二記中國商人汪竹里語云:“近世大臣薨逝,朝廷有賜多羅被殯殮者,系西洋所貢,類如明鏡。”又云:“呢即明鏡也,唐山呼為哆羅呢,系西洋所產,故有番字識號。”《紅樓夢》第四十九回,記載李紈穿一件青哆羅呢對襟褂子,寶玉穿一件茄色哆羅呢狐皮襖子。《紅樓夢》第四九回:“獨 李紈 穿一件青哆羅呢對襟褂子。”《紅樓夢》第五一回:“ 鳳姐 又命 平兒 把一個玉色綢里的哆羅呢包袱拿出來。”參見“ 哆羅呢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