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聲學

和聲學

“和聲學”(也叫“和聲”)是一門研究和音的結構以及它們如何連線的理論的學科。研究和聲的產生、構成原則,和弦的連線與相互關係,和聲風格的形成、發展與演變,以及套用與寫作方法的理論。對於從事演奏(唱)、指揮、理論、作曲等各種音樂活動的音樂家來說,和聲學是一種極為必要的音樂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

基本信息

和聲學劃分

在和聲學的範疇內,有功能和聲、民族和聲、對位化和聲、現代和聲等多種類型。功能和聲(又稱傳統和聲)為歐洲古典樂派、浪漫樂派所創。是以大、小調調式為依據,建立在主、下屬、屬三大功能體系上的和聲。它主要論述大、小調調式體系內的和聲結構、功能特性、進行規律以及功能和聲在創作實踐中的具體套用。民族和聲又稱調式和聲,是研究我國民族調式的和聲,也指多聲部音樂的民族風格以及民族的和聲語言等內容。對位化和聲是熔對位與和聲於一爐的綜合學科。現代和聲創始於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基本特點是:多調性音樂創作手法大量運用;復和功能各種形式的發展運用;向遠關係調暫離調手法;調式中變音的大膽套用與特殊處理等。

特色

在調性音樂中,和聲同時具有功能性與色彩性的意義。和聲的功能,是指各和弦在調性內所具有的穩定或不穩定的作用、它們的運動與傾向特性、彼此之間的邏輯聯繫等。和聲的功能與調性密切相關,離開了調性或取消了調性,和聲也就失去了它的功能意義。和聲的色彩,是指各種和弦結構、和聲位置、織體寫法與和聲進行等所具有的音響效果。和聲的色彩是和聲表現作用的主要因素,無論在調性音樂或無調音樂中,它都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