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氣面

陝西岐山臊子麵,歷史悠久,清代已經很出名,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特別是關中西部一帶農村,逢年過節,婚喪嫁娶,請客待友,歧山臊子麵都是絕對不可缺少的美食。歧山臊子麵之所以又叫“和氣面”,是和它獨特的吃法有關,人們吃完自已碗裡的面以後,要把剩下的酸湯再倒回鍋里,也就是說大家的湯要 “混為一鍋”,再用來調下一碗麵。這真是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所以就叫做“和氣面”,團結和氣的意思。

基本資料

歧山臊子麵,是用精白麵粉豬肉黃花菜雞蛋木耳、豆腐、蒜苗等原料和多種調味品製成。基本製作工藝是:麵條要用手工擀成,並達到面薄條細、筋韌光滑、軟硬適度的標準。做臊子是先將豬肉切成薄片,入熱油鍋烹炒,同時加入生薑、食鹽、調料面、辣子面和陳醋,炒透即成。把豆腐、黃花菜、木耳炒好作為底菜;雞蛋攤成蛋皮,切成菱形小片,加切小的蒜苗作3漂菜。吃時先將麵條煮熟撈入碗內,打入底菜,再澆湯,然後放臊子和漂菜。歧山面要求寬湯,即湯多面少,並突出酸辣味。所謂煎、汪即湯要燙、油要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