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弦外音

和弦外音

和弦外音即非和弦音。和弦外音一般為某一和弦音上方二度或下方二度的音。在音樂分析中,和弦外音分為五種:延留音、先現音、經過音、鄰音和倚音。和弦外音,顧名思義,指 和弦結構以外的音。和弦外音在所處的和弦內,常屬於不協和音(有的外音雖然協和,但仍具有外音的性質),需要解決到 和弦音去。和弦外音中最容易被忽視的恐怕就是延留音和 倚音了,而這兩種和弦外音可以說是西方傳統和聲體系的精華之一,是枯燥的 大小調和聲體系使和聲複雜化的最重要手段,也是 浪漫派音樂美麗動人的不枯竭源泉之一。

解析

概述

和弦外音,顧名思義,指 和弦結構以外的音。它與 和弦結構內的音,同時結合而產生。和弦外音,隨著和弦的結構變化而變化。

和弦外音在所處的和弦內,常屬於不協和音(有的外音雖然協和,但仍具有外音的性質),需要解決到 和弦音去。不同類型的外音有著不同的解決方式,一般作下行或上行級進解決,但也有的外音作跳進解決。由於和弦外音的位置、意義和作用的不同,一般分為下列類型:

經過音、輔助音、鄰音;

先現音;

延留音;

倚音;

自由外音;

持續音。

經過音與輔助音

兩 和弦音之間以級進形態( 半音、 全音)形成的外音稱為經過音。

經過音通常發生在弱拍或弱位,其時值一般等於或小於兩側的 和弦音,但不可長於它們。經過音可發生在任何聲部,但常在外聲部;可由自然音構成,亦可由 變化音構成。

⒈ 經過音 (Passing Note)

同和弦間的經過音

不同和弦間的經過音

兩個及兩個以上聲部構成的多重經過音

注意:避免經過音構成的平行五度和平行八度。

⒉ 輔助音 (Neighbour Note)

同一個 和弦音之間上方或下方二度(大、小)關係的外音稱為 輔助音。 輔助音對 和弦音起著輔助和裝飾作用。 輔助音發生在弱拍或弱位,其時值一般是等於或短於兩側的 和弦音,而不可長於它們。 輔助音可由自然音構成,亦可以由 變化音構成。

輔助音可出現在任何一個聲部,亦可構成助音的變化形式或兩個以上聲部的助音。

同聲部的二重助音

兩個聲部的雙重助音

兩個或兩個以上聲部的多重輔助音

兩個聲部同度時,一個聲部保持,另一個聲部作助音處理,效果混雜,應儘量避免。避免助音構成的平行五、八度。

延留音(Suspension)

前一個和弦的音延續到下一個不同的和弦內構成的外音稱為延留音。延留音有預備、延留、解決三個必經階段。延留發生在相對的強拍上,延留音需要解決,通常下行二度解決, 導音或具有導音性質的音可上行二度解決。延留音的時值一般不超過預備音的時值。延留音的解決音,常處在較留音弱的位置上。

倚音與先現音

⒈ 倚音(Appoggiatura)

沒有準備地發生在相對強拍上的和弦外音稱為 倚音。 倚音依附在 和弦音上,並級進獲得解決。

倚音到解決音的節奏,必須是從強到弱。

倚音的時值一般與解決音的時值相等,也可長於或短於解決音的時值。

倚音可直接級進或跳進進入。

倚音可以由自然音構成,也可以由 變化音構成。

2. 先現音(Anticipation)

後一和弦的 和弦音,提前在前一個和弦的同一聲部上出現,並形成的外音稱為 先現音。 先現音處在弱位上。

先現音的時值較短,一般不長於前後的 和弦音。

其它外音

其它外音可歸為兩類:一類是級進而來、跳進而去的外音,或跳進而來、級進而去的外音,稱為鄰音(Cambiata)。另一類是跳進而來、跳進而去的外音稱為自由外音(Changing Notes)。

鄰音

鄰音的音響有意外感,具有較強的裝飾作用。鄰音可以由自然音構成,也可以由變化音構成。鄰音發生在相對的弱拍上。

實踐步驟

為鏇律配和聲時,可利用和弦外音來增強各聲部的鏇律化。

技術處理

弱位上的和弦外音

① 和弦音間為同度時,可插入助音或自由外音;

② 和弦音間為大二度或三度時,可插入經過音或鄰音;

③ 和弦音間為四度時,可插入連續經過音、鄰音或自由外音;

④ 該音同級進行時,前音在節奏上弱於後音時,可作 先現音處理。

強位上的和弦外音

該音下行(或上行)級進到某 和弦音,有預備時,作留音處理,無預備時,作 倚音處理。

理論界對和弦外音的分類及名稱頗不一致,一般可按其所處的 節拍地位與它所依附的 和弦音在聲部進行中所構成的關係而分為6類。

弱拍地位的和弦外音

①經過音。位於兩個不同 和弦音之間使之形成 音階式進行(自然音階或 半音音階)的音。

②助音。介於同一 和弦音之間的上方或下方二度關係的音。

③先現音。後一和弦的 和弦音在前一和弦的同一聲部先期出現的音。

④換音。或稱跳進的助音。它是介於兩個不同 和弦音之間,與一方構成級進而與另一方構成跳進的音。其中級進引入跳進解決者又稱規避音,跳進引入級進解決者又稱駢枝音。

強拍地位的和弦外音

①延留音。前一 和弦音在同一聲部延留至後一和弦所構成的外音,留音需級進解決至 和弦音。

② 倚音。與和弦其他各音同時發聲的和弦外音。 倚音亦需要級進解決至和弦音。除上述6類外,持續音亦屬於和弦外音之列。但不屬於鏇律音型範疇。一般起保持某種 調性功能的作用。19世紀後期的音樂作品中,和弦外音的套用愈趨複雜與自由,包括 半音化和弦外音、和弦外音與和弦外音的連線、和弦外音的外音、不加解決的和弦外音等。

音樂分析

在音樂分析中,和弦外音分為五種:延留音、 先現音、經過音、鄰音和 倚音:

延留音

當前一和弦的某音延續至後一和弦並且變為外音時,便構成延留音。延留音(用S表示)在後一和弦內下行二度或上行二度進行到 和弦音的運動叫做解決。

延留音的特點是在 拍子的強部位出現,在弱部位解決。

關於sus4和弦:自60年代中期開始,人們開始在流行音樂中廣泛使用很有特色的sus4 屬和弦。在Vsus和弦中,四度音總是處在內聲部。使用此和弦一般需占用兩拍或四拍。前一半時值用於延留,後一半時值用於解決。應該注意,當和弦中出現四度延留音時,三度音不能與四度音同時出現。

延留音的裝飾解決:延留音可以裝飾解決,即延留音先跳到另一 和弦音,之後再進行到應該解決的音上,所以也可以叫做迂迴解決。

先現音

先音(用a表示)的特點與延留音本反,它是後一和弦的音預先出現在前一和弦中。 先現音可以出現在任何聲部。但多半出現在中、高聲部。 先現音出現的位置大多在 拍子的弱部。在 爵士樂中,先音十分常見。

經過音

經過音用p表示,,是位於兩個不同的 和弦音之間的外音。兩個 和弦音藉助經過音可以構成級進連線,經過音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若干個連續出現。

經過音常出現在鏇律聲部,此外,低聲部也常使用經過音,以便構成流暢的低音進行。

鄰音

鄰音用n表示,又叫助音,是較 和弦音高二度或低二度的音,它出現在兩個相同的和弦音之間。較和弦音高的鄰音叫上鄰音,低的叫下鄰音。鄰音可以是自然音,也可以是 變化音。

上下鄰音連續使用便構成二重鄰音。

倚音

倚音用ap表示,是出現在 和弦音之前的較和弦音高二度或低二度的音。根據 倚音與 和弦音的關係,分為上 倚音和下倚音。上 倚音下行二度解決,下倚音上行二度解決。

上、下 倚音連續使用可構成二重倚音。

使用和弦外音是豐富鏇律以及和聲的重要手段,在流行音樂樂和爵士樂中,除了延留音較少使用外,其他幾種外音隨處可見。

外音處理

和弦外音就是依附於 和弦音和非和弦音。

一般說來,和弦外音以妥善解決於 和弦音為原則。處理和弦外音的正確方法應該是:將和弦外音處理與和聲節奏、和弦連線的處理統一起來加以考慮,其處理要領有三:

1、初步確定和聲節奏以後,在考慮根據鏇律配置和弦及和聲功能的同時,考慮和弦外音的處理。例如,假定以一小節一個和弦的和聲節奏為依據,先根據同一小節以內多數鏇律音的和聲內涵,再適當考慮到前後和弦連線的關係,從而初步確定配置的和弦。如果編曲以後發現還有未解決的非 和弦音,則不僅要考慮改變某個和弦,有時甚至應從是否要改變整個和聲節奏來考慮。

2、當在同一和聲節奏內相依的若干鏇律音顯然不可能屬於同一 和弦音時,一般應將前面的音當作和弦外音( 倚音、留音),最後的音當作和弦音(使外音得到解決)。

在 歐洲音樂中經常可能出現在強拍上的 倚音、留音用法,但這類和弦外用法與中國民 音樂語言習慣有所不同,應注意正確處理。

3、和弦外音一般應該級進解決於 和弦音,跳進的 音程一般應作為和弦音處理,但有時為了 和聲進行的功能聯繫的需要,個別情況也可以例外,即加以跳進解決。特別是有了 九和弦、十 三和弦以後,和弦外音的處理可以更加自由。

五聲調式的和弦外音處理另當別論。

選擇方法

在為鏇律配和聲時,最最棘手的恐怕就是如何選擇和弦了。而要決定用什麼和弦,就要先知道鏇律中哪些可能是 和弦音,哪些可能是和弦外音。看似十分簡單的問題,其實很複雜,也是和聲配的質量好壞的關鍵問題之一。

(1) 經過音 經過音就是兩個 和弦音之間作為過渡的自然音或 半音,使鏇律更為流暢。

(2) 輔助音輔助音是同一 和弦音的兩次出現之間的自然音或 半音裝飾,使鏇律更富於變化。

上述兩種和弦外音的單個運用,可以說,幾乎每個搞流行音樂的人都知道如何運用。但是它們除了單個運用,還可以多聲部同時運用。三個以上聲部就可以組成經過和弦。(經過和弦多由平行的 六和弦或 四六和弦組成) 下面的例子是美國著名的(或者說惡俗的)聖誕歌曲<白色的聖誕節>片段,標+號的為經過和弦或輔助和弦,請大家自己判斷是經過還是輔助。上面標箭頭的和弦為 倚音和弦,下面將重點講述 倚音。

低音聲部也是可以運用經過音和 輔助音的。(顯然 輔助音用得很少,因為低音中的經過音給人一種推動力,而輔助音好像原地未動) 上面兩例只標出了低聲部中的經過音,請朋友們自己找出高音鏇律中的經過音和輔助音。很多和弦超出了講課的範圍,以後的內容會復蓋它們的。小調原位 主和弦(i級)之後的低音向下 半音進行,在西方流行音樂中非常流行。和弦外音中最容易被忽視的恐怕就是延留音和 倚音了,而這兩種和弦外音可以說是西方傳統和聲體系的精華之一,是枯燥的 大小調和聲體系使和聲複雜化的最重要手段,也是 浪漫派音樂美麗動人的不枯竭源泉之一。

(3) 延留音 延留音是前一和弦的 和弦音在變和弦時不立刻離開,而是停留一段時間,然後在解決到新和弦的和弦音。這音在前一和弦中,稱為“ 預備”;在新和弦中停留,與新和弦相衝突時稱“延留音”,解決到的新 和弦音稱“解決”。學院派和聲寫作中,運用延留音的規則是:延留音要解決的那個音,不得在上三聲部中與延留音同時出現 (低音聲部除外),因為這樣就減弱了解決音的新鮮感,從而降低了延留音的效果。

(4) 倚音倚音與延留音唯一的不同之處是倚音沒有預備。大量運用延留音和 倚音,能使簡單的和聲進行變得非常豐富。延留音和 倚音也可以在多個聲部中出現,三聲部的平行(如上面<白色的聖誕節>中箭頭指的那個)就形成延留音或倚音和弦。延留音或 倚音的解決不一定在本和弦中,也可以在下一個和弦中解決。連續的運用延留音和 倚音,可以形成華格納式的“連續不諧和”且有推動力的,典型的晚期 浪漫主義音樂。

(5)持續低音 持續低音是一種,把低音和上面聲部的 和聲進行分開,而低音一直保持同一個音的和弦外音。由於低音是持續音,上面聲部的 和聲就沒有了低音,這樣也就沒法判斷低音位置,是原位還是轉位了,因此帶有持續音的和聲,在和弦標記上,只標出和弦功能,而不標原位還是轉位,持續音由下面的一橫線表示,橫線一直拉到持續音結束的地方。我們看到,持續音的引出,是由一個和弦的低音引出的,後面的 和聲 變了,可是低音卻還保持原來的音,這就是持續音的用法。我們還發現,上例中的第二個和弦也可以解釋為iv級六四和弦,這說明,在 和聲當中,同一和弦由於觀察的方向不同,經常有不同解釋,這是很正常的。

在實際套用中,並非只有低音可以“持續”,其它 和弦音也都可以持續,只是沒有低音那么常見而已。正如其它和弦外音一樣,持續音也可以在兩個聲部以上使用,多個持續音就形成了持續和弦。

(6) 先現音先現音是後一和弦的和弦音在前一和弦中提前出現。 先現音通常比較短,不合前一和弦發生衝突。在 古典音樂中, 先現音是比較少見的,但現代的歐美流行音樂中,先現音往往成為一種主要風格,大量先現音和先現和弦的運用,使節奏不那么呆板,而有生氣。

(7)跳進的 輔助音:當輔助音不是兩端都有 和弦音支持,而是只有一端有和弦音時,稱為跳進的輔助音。和弦外音的分類: 和弦外音根據它是與和弦同時出現,還是在和弦之間出現,被分為:強和弦外音和弱和弦外音:強和弦外音:延留音和 倚音、持續音。這三種和弦外音和和弦發生短暫的撞擊。弱和弦外音:經過音、輔助音、 先現音和跳進的輔助音。這幾種和弦外音是在和弦之間,不同和弦發生撞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