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羅珊省

呼羅珊省

呼羅珊省

(波斯語:خراسان, 英語: Razavi Khorasan Province)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144,681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3。人口約5,202,770(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馬什哈德市。

基本信息

簡介

2004年前的呼羅珊省(淺綠色)2004年前的呼羅珊省(淺綠色)

呼羅珊,西南亞古地區名。大部分在今伊朗境內,一部分在阿富汗赫拉特一帶和土庫曼斯坦境內的馬雷一帶。

波斯時期的呼羅珊省又稱大呼羅珊,包括今天伊朗、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各一部分地區。此地區歷史悠久,曾經受到過希臘人阿拉伯人塞爾柱突厥人阿富汗人等民族的統治。
呼羅珊省( 英語:Razavi Khorasan Province)舊譯“霍拉桑”。伊朗東北部省名,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144,681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3。人口約5,202,770(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馬什哈德市

呼羅珊省呼羅珊省

歷史劃分

呼羅珊呼羅珊

呼羅珊(波斯語:خراسان‎)是今天伊朗東部及北部的一個地區名。呼羅珊這個詞源於波斯語,意思是“太陽初升的地方”。這個稱呼是從薩珊王朝開始出現的。

2004年前的呼羅珊省(淺綠色)呼羅珊曾經是伊朗最大的一個省份,2004年整個地區被分成三個省:
北呼羅珊省
南呼羅珊省
呼羅珊省

呼羅珊(Khurasan),是一個中古地理名詞,大約出現在波斯薩珊王朝時代,相當於中國漢代以後,具體的說是今日的波斯東北,土庫曼東南,和阿富汗北部地區。自然疆界從東到西依次是東南以興都庫什大雪山,東北以阿姆河為界,正北邊是花剌子模[今烏茲別克斯坦烏爾根奇]。正南是錫斯坦-盧特荒漠,南鄰克爾曼[中古作起而蠻]。正東是裏海邊的厄爾-布爾士山脈,東南是卡維爾鹽漠,東北是裏海-鹹海間的荒漠。

這片廣大的區域是印度-伊朗雅利安民族的故鄉,說伊朗語民族的大本營,從阿赫美尼德王朝時代就是波斯王國的一部分,被稱為東伊朗,是伊朗人防範阿姆河外的斯基泰人和突厥人的第一道防線——有點象中國的河套地區。

6世紀突厥崛起以後,這個地方逐漸被突厥化了。按照傳統的說法,這裡有四個中心城市,又稱呼羅珊四郡:
1.巴里黑(Balkh,Balc),今阿富汗馬扎里沙里夫西40公里處;
2.赫拉特,也里(Herat,Heri),今阿富汗赫拉特;
3.尼沙布爾(Nishapur),今伊朗東北馬什哈德以西的尼沙布爾;
4.木鹿(Merv),今土庫曼斯坦的馬累或作馬雷,中古時代的呼羅珊首府,又作謀夫,哈里麥蒙在此登極。

相關數據

地理坐標:馬什哈德市
北緯36.2980度,東經59.6057度
面積: 144,681 km²
人口(2005年):5,202,770
人口密度 :36.0/km²
行政區數:19個郡
時區:UTC+3:30
語言:波斯語土庫曼語庫爾德語  

地理位置

呼羅珊省位於伊朗東北部;北面與土庫曼斯坦斯坦和北呼羅珊省為鄰,東面阿富汗交界,西面與亞茲德省和塞姆南省接壤,南面連線南呼羅珊省。

包括科佩特山、比納盧德山之間的卡沙夫河谷地與阿特臘克河上游谷地,以及比納盧德山以南的平原地帶。地處伊朗、阿富汗、土庫曼斯坦交界地帶,在內陸交通上居重要地位。

經濟

農產品

主要農產品有小麥、大麥、稻米、棉花、菸草、甜菜、水果。近年著重發展甜菜生產。

牧場

山地高處為牧場

工業

有食品、紡織建築材料等工業。

礦產資源

鈾礦

鈾礦鈾礦

鈾礦有土狀、粉末狀,也有塊狀、鍾乳狀、腎狀等等。有些土狀的鈾礦被稱為鈾黑,而塊狀的則稱為瀝青鈾礦。土狀的鈾礦沒有什麼光澤,塊狀的則具有瀝青光澤。鈾礦石是具有放射性的危險礦物。它們除了可以提取鈾用於核工業外,還可以從中提取到鐳和其他稀土元素。

,是一種極為稀有的放射性金屬元素,在地殼中的平均含量僅為百萬分之二,其形成可工業利用礦床的幾率比其他金屬元素要小得多。鈾礦是礦石家族中的“玫瑰花”,色彩絢麗,卻具放射性。鈾是核裂變的主要物質,是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是保持國家核威懾力量和維繫核大國地位的堅強保障。

特產

呼羅珊的特產是波斯地毯,主要出自南部城市。

行政劃分

省會和最大城市馬什哈德。呼羅珊省下設19個郡。有比爾詹德郡、薩爾比謝郡、奈班德郡等。

民族

呼羅珊的主要民族為伊朗人呼羅珊突厥人土庫曼人庫德人阿拉伯人。近年來由於相鄰的阿富汗局勢動盪,很多難民湧入,也形成了很多阿富汗人的社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