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道[成都理工大學創建人]

周道[成都理工大學創建人]

周道(1917.2-2016.7) 周道原名張登元,1917年出生於山西省定囊縣。曾做過煉鋼廠收料員、礦務局職員,抗日戰爭爆發後投身革命,主要從事後方治安、後勤保障、支前等工作。 1949 年 12 月至1951年7月,周道任察哈爾省政府人事科科長兼政府機關黨委副書記;1951年7月至1953年3月任察哈爾省政府人事廳副廳長兼政府機關黨委副書記。1953 年 3 月至1956年3月,任地質部南京地質學校黨委書記兼校長。 1956年3月,國務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質勘探學院,周道任成都地質勘探學院副院長,後歷任成都地質學院副院長、黨委副書記、黨委書記、顧問。 1983年5月,周道同志離職休養;2009年9月經中組部批准享受副省級待遇。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周道(1917.2-2016.7)

周道原名張登元,1917年出生於山西省定囊縣。曾做過煉鋼廠收料員、礦務局職員,抗日戰爭爆發後投身革命,主要從事後方治安、後勤保障、支前等工作。

1949 年 12 月至1951年7月,周道任察哈爾省政府人事科科長兼政府機關黨委副書記;1951年7月至1953年3月任察哈爾省政府人事廳副廳長兼政府機關黨委副書記。1953 年 3 月至1956年3月,任地質部南京地質學校黨委書記兼校長。

1956年3月,國務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質勘探學院,周道任成都地質勘探學院副院長,後歷任成都地質學院副院長、黨委副書記、黨委書記、顧問。

1983年5月,周道同志離職休養;

並於2009年9月經中組部批准享受副省級待遇。

創校

1956年,擔任南京地質學校黨委書記兼校長的周道接到命令,帶著一封介紹信來到成都,以副院長的身份,開始了成都地質勘探學院(現成都理工大學)的創建,那年他39歲。39歲入川 始創地院

在成都理工大學北苑,周道身居一套簡單的三居室。

每天7點起床,下樓打太極,下午約上老友打打檯球……周道三兒子張培德說,在父親住院前,生活規律而充實,打開臥室房門時,常常看到他在臥室里低著頭,“一邊看報紙,一邊摘抄”。

7月17日,周道的書桌上,整齊豎立著一摞摞書籍,攤在書桌上的則是一本《定襄縣誌》。

1917年2月15日,周道出生於山西省定囊縣一個私塾教師家庭。在晚輩記憶里,他總愛哼著山西小調,說著一口帶著家鄉口音的國語。自39歲來到成都,這個性格豪爽的山西漢子把畢生大部分精力獻給了學校的建設,很少回故鄉。

退休後,他常常走到學校的湖心島前,聽著學生朗朗讀書,和後輩回憶往事。

上世紀50年代,中央提出建設地質類專業學院。1956年,擔任南京地質學校黨委書記兼校長的周道接到命令,帶著一封介紹信來到成都,以副院長的身份,開始了成都地質勘探學院(現成都理工大學)的創建,那年他39歲。

學校的選址成為第一個令周道頭痛的問題。有人提議建在高校密集區——華西醫科大附近辦學。也有人提議,在獅子山建校(今四川師範大學附近)。周道曾對學生回憶說,當初,選擇十里店是因為政府在龍潭寺附近,規劃建立幾大院校,構成一個文化教育圈,不過該想法後因種種原因未成行。是年4月,校址還沒確定,周道急了,決定先在十里店搭建草房,安定教職員工。草棚里迎來第一批新生

今年80歲的殷繼成是周道引到學院的第一批學生之一。殷繼成回憶說,1956年,他從南京地質學校畢業,老校長周道前來勸說,“你們這批畢業生大多只有19歲,拿到的是中專文憑,不如趁年輕,來我的新學校深造吧。”於是,殷繼成等幾十個學生坐著輪船抵達重慶,再輾轉到成都,再次成為周道的學生。

當時的新校園道路泥濘,山坡雜草叢生,一間間淋浴間被用作教室,教室不遠處還有一片偌大的墳場。10月10日,迎新大會,殷繼成跟著一個個新生湧進一個大草棚,那是校園最初的“大禮堂”,可以容納三千人。在“大禮堂”長條木板凳上,他看到了熟悉的周校長,面色疲倦。

在南京時,殷繼成就是周道家裡的常客。來到成都地質勘探學院,這樣的拜訪更頻繁了。在周道的家裡不時出現這樣的場景,三五個學生坐在沙發上,周道端來切好的水果,聽著年輕人聊學業,聊家庭,聊愛情。學生都說,周道是個溫和的領導,能包容大家的想法。

治校

在困難年代辦學校,周道的法寶是抓好“兩師”——老師和廚師,他下田種地,建農場起豬圈,保證學生飲食。辦校,得抓好老師和廚師

周道曾對兒子張培德說,“想要辦好學校,就得抓好兩師——老師和廚師。”

92歲的退休幹部張迪亭曾是行政科科長,他說,與其說周道是抓廚師,倒不如說是抓“學生的胃”。周道了解到從南京來的一批學生們吃不慣辣味,專程跑回南京,挖來了幾個廚師。在五六十年代,職工們一個月往往只有18斤的糧食,學生們卻可能得到20斤。為保證學生的飲食,他規定,食堂師傅每頓只能打二兩飯。

食堂的食材不夠,周道一趟又一趟地考察,最終在新都建起農場。學校附近空地上,他又建起豬圈,養出100來頭豬。蔬菜不夠,他在自家附近種起來。身為校長的周道“沒有一點架子”,在田地上,瘦瘦高高的他挽起褲腿,彎下腰,一顆顆地收起白菜。

最讓孫世雄感激的還是周道的“抓老師”。六十年代初,時任水文系教師的孫世雄,負責一個水文地質建設兵團的教學。

根據教學設計,他需要35名教師,學校反覆抽選,最終只抽出12名老師。這時,周道用他一貫的慢悠悠的語速,說道,“恓惶(可憐),我給你找。”接著,周道四處遊說,最終從野外地質隊勸來20多名老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