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內斜視

周期性內斜視

周期性內斜視是指眼位內斜與正位(或輕微內斜)交替出現,且有明顯規律的一種斜視。斜視的病人因為眼位不正,其注意一個物體時,此物體影像於正常眼落在視網膜中心凹上,斜視眼眼則落在中心凹以外的位置,如此視物就會出現復視情形;一眼影像受到抑制,喪失兩眼之單一視功能與立體感,有的還會導致視力發育不良而造成弱視。因此,斜視不僅是美觀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若不及時治療,常會造成無法彌補的視覺功能異常與弱視。

基本信息

病因

周期性內斜視發病原因至今不明。有幾種看法:

1.大腦優勢學說

周期性內斜視可能與大腦優勢的變更有關。表現於患者不特別選用某隻手。這些現象可能表明大腦半球一側的活動並非始終對另一側保持優勢,此種學說未被多數學者證明。

2.融合機制失調學說

認為周期性內斜視大多數患兒都有不同程度的遠視,由於遠視經常需要調節從而相應地增加了輻輳作用,使眼球易向內偏斜所以在出現顯性斜視之前可能就有較大的內隱斜,由於外融合力加以控制,使眼位不發生偏斜,後因某種原因,如精神或心理因素、外界環境及內在疾病等因素破壞了眼位的平衡,使外融合力對內隱斜的控制失調而出現隔日性間歇性或者恆定性內斜視。

3.生物鐘機制學說

不少學者認為周期性內斜視與機體正常“生物鐘”現象障礙有關。

4.眼球運動中樞控制失調學說

臨床表現

1.眼位周期性變化

一般周期為48小時,即患眼一天呈現內斜視一天呈正位,少數表現為72小時或96小時1個周期。

2.非調節性

周期性內斜視患者的屈光度一般在+2.00D左右,戴鏡與否與眼位變化無關,但可獲得融合AC/A比率可高於正常。

3.斜視度

在出現斜視時,多呈大角度內斜視,一般在30°~40°(或40°~50°),且遠近斜視度相等或相近,部分病例可伴有輕度V征。

4.視功能

視力一般正常。斜視時無雙眼單視和立體視,部分病例斜視時可有復視,正位時表現兩類不同情況:一類呈現完全正位,此時患者雙眼單視與立體視完全正常,且有生理性復視現象;另一類是患眼並不完全正位,而呈小角度內斜視,但仍為正常視網膜對應。

5.眼球運動

眼球運動不受限,但可表現為內直肌亢進。

6.突然發病

常有明顯誘因,如發熱驚嚇、外傷等開始為周期規律性內斜視,隨後逐漸變為恆定性內斜視。

7.其他

周期性內斜視的眼位變化基本規律,但仍有三種變異情況:

(1)斜視度的變異 周期性內斜視患者的斜視角不很穩定,常有變化在每個斜視日的斜視度可出現不同,但差別一般均小於20△。非斜視日有時為正位有時為小角度內斜視。

(2)眼位的周期規律變異 可因情緒等原因而暫時發生紊亂,出現連續2天內斜或連續2天正位的現象,有的病例眼位周期可縮短為24小時,甚至12小時。

(3)正位相與斜位相時間的變異 正位相與斜位相的時間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患者眼位變換交替的具體時間,只在某個階段相對地固定而過一段時間,同一病人的眼位變換又固定在另一具體時間。

檢查

無特殊實驗室檢查,部分病例眼外肌(外直肌)肌電圖異常。

治療

本病為非調節性,戴鏡不能矯正眼位,以手術治療為主。

1.在發病後至少觀察6個月,再行斜視矯正術。

2.手術量應根據斜視日的斜視度計算,無論在斜視日或非斜視日手術,術後不會引起過矯,周期性改變可消失。

3.手術時機原則上變為恆定性斜視後再手術,但有的病例數年以上一直維持周期性,此時應當及早做內直肌減弱術。手術方法大都主張行雙眼內直肌後退術或患眼內直肌後退和外直肌縮短術,常可獲得滿意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