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稗疏

又遇有疑義,乃為考辨,故不逐卦逐爻一一盡為之說。 又“何天之衢”,梁武帝解何為荷,見於《經典釋文》。 夫之雖亦以為負荷之義,乃引《莊子》“負雲氣”為證,而不援梁武之說,亦偶然失考。

古籍簡介

《周易稗疏》·四卷、附《考異》·一卷(湖南巡撫采進本)

四庫提要

國朝王夫之撰。夫之字而農,號姜齋,漢陽人。前明舉人。是編乃其讀《易》之時隨筆札記,故每條但舉《經》文數字標目,不全載《經》文。又遇有疑義,乃為考辨,故不逐卦逐爻一一盡為之說。大旨不信陳摶之學,亦不信京房之術,於先天諸圖、緯書、雜說皆排之甚力,而亦不空談玄妙,附合老莊之旨。故言必徵實,義必切理,於近時說《易》之家為最有根據。其中如解《訟卦》“鞶帶”云:“帶無鞶名,鞶者鞶纓,車飾也。帶所以系佩璲及芾者。”考《左傳》“後之鞶鑒”,杜預訓鞶為帶,《說文》鞶字,許慎亦注為“大帶”,安得曰“帶無鞶名”?又“何天之衢”,梁武帝解何為荷,見於《經典釋文》。夫之雖亦以為負荷之義,乃引《莊子》“負雲氣”為證,而不援梁武之說,亦偶然失考。至於“舊井無禽”,訓禽為獲,尤不免於穿鑿附會。然如引《禮》“人君至,命士黃裳,下士雜裳”以證“黃裳”之美,引《左傳》“班馬”證“乘馬班如”當讀乘為去聲,引《兵法》“前左下,後右高”證“師左次”,與論“帝乙”非紂父,“王用亨於西山”非文王,以及《臨》之“八月”、《復》之“七日”、《易》之逆數、《河圖》蓍策之辨,皆具有條理。卷帙雖少,固不失為徵實之學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