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面神經炎

周圍面神經炎

周圍面神經炎稱Bell's面癱,是一種常見多發病,患者臨床表現為蹙額力減退或額紋消失,眼睛閉合不全,鼻唇溝變淺或消失,口角下垂,吹口哨能力差,鼓肋時漏氣,露齒時口角歪向健側。 Bell's面癱是周圍性面癱中最常見的一種。多在涼風吹襲後突然發作,常表現為一側面部肌肉全癱。有85%~90%的患者可自行恢復。Bell's面癱的病因不是十分明確,但有三種學說: (1)炎症性;2)血運性; (3)病毒性;均易與面神經親和,使之充血、水腫,影響其功能的傳導,亦可能為面癱之病因。

 概念

周圍面神經炎周圍面神經炎
周圍面神經炎稱Bell's面癱,是一種常見多發病,患者臨床表現為蹙額力減退或額紋消失,眼睛閉合不全,鼻唇溝變淺或消失,口角下垂,吹口哨能力差,鼓肋時漏氣,露齒時口角歪向健側。
Bell's面癱是周圍性面癱中最常見的一種。多在涼風吹襲後突然發作,常表現為一側面部肌肉全癱。有85%~90%的患者可自行恢復。Bell's面癱的病因不是十分明確,但有三種學說: (1)炎症性:可能由潛伏性的分泌性中耳炎所致。在本病的治療過程中,行減壓手術時,常發現乳突氣房內含有棕黑色粘性液體,與非化膿性中耳炎中的分泌性中耳炎鼓室內分泌物頗相似。 (2)血運性:可能由於血運供給紊亂致面神經缺血,一般認為這一學說比較合理,其原因是由於受涼風吹襲引起血管神經機能紊亂,致小動脈痙攣。當面神經發生水腫,因血管被壓迫,則缺血更為嚴重,使面神經的血液供應受到障礙,從而影響神經的傳導,支配面肌運動的功能暫失。若面神經血供的側支循環建立,則面神經的功能可以恢復。 (3)病毒性:帶狀皰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和風疹病毒侵入機體後,均易與面神經親和,使之充血、水腫,影響其功能的傳導,亦可能為面癱之病因。

診斷

檢查: (1)患側周圍性面癱體徵; (2)患側舌前2/3味覺喪失; (3)患側泌淚試驗比健側差; (4)神經興奮試驗; (5)面神經電圖,於3周末變性纖維數大於90%以上者提示神經病變嚴重; (6)面癱3周以上者示可做面神經肌電圖檢查; (7)電測聽,鐙骨肌反射及中期聲反射。 注意應排除其他原因所致之周圍性面癱,如面神經鞘瘤、小腦橋腦角病變、腦幹病變、手術損傷、腮腺病變、格林—巴利綜合徵等。

治療

1、藥物治療,早期治療主張用神經血管營養藥及大劑量激素。①血管擴張劑,改善神經的血液供給,低分子右鏇糖酐、川芎嗪、活血素敏使朗;②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有消炎和減輕水腫作用,在Bell's面癱中要比血管擴張劑更合理,但給藥前必須注意妊娠、高血壓、肺結核、糖尿病、胃潰瘍等禁忌證;③病毒靈;④常用的維生素B1、B12、三磷酸腺苷及輔酶A、細胞生長肽BFGF;⑤中藥治療以平肝祛風為治則。 2、物理療法,早期可用磁療、紅外線。後期可作面肌運動,但在病的早期,這種面肌運動鍛鍊不僅無益,反而有害,可使健側肌肉過分活躍,故宜注意。 3、針灸療法。 4、手術療法,85%的病例經過保守療法可獲得不同程度的恢復,若為完全性面癱,神經興奮試驗閾值兩側相差3.5~4mA、面神經電圖損失大於90%以上、肌電圖無隨意電活動但有纖顫、病3周或至2個月後仍無任何恢復跡象、可行面神經減壓術。 5、保護角膜,注意帶眼罩,0.25%氯黴素液滴眼,0.5%金黴素眼膏塗眼。 出院標準及隨訪: 眼瞼閉合良好,其他面肌功能也基本恢復;好轉標準為臨床症狀改善,遺留不同程度面肌功能障礙,一般均可轉門診治療。

併發症

病史20~40歲居多,男多於女,一般單側,偶為雙側,面癱往往突如其來,起病前常有受涼、受潮、吹冷風史或有情緒激動,或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少數患者可有耳後疼痛,其程度和持續時間因人而異,常和面癱發展的程度成正比,有些患者因面癱而講話障礙、流淚、視力模糊、舌前2/3味覺障礙、聽覺過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