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龍

呂 龍,男,1964年12月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目前任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副所長, 主要從事新型含氟砌塊的合成、反應和套用研究。呂龍博士十多年來主要從事有機氟化學、含氟高分子和新農藥創製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作為主要研究人員,1995年和1998年兩次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均排名第三)。1998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政府特殊崗位津貼和上海市基礎研究特殊崗位津貼,並獲得1998年度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和中國科學院第三屆優秀青年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個人簡歷

呂 龍,男,1964年12月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目前任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副所長

1982.9 - 1986.8: 南京大學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6.9 - 1991.6: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

1991.7 - 1993.1: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93.2 - 1994.8: 美國杜邦公司研究與發展中心,訪問學者

1994.9 - 1996.9: 美國衣阿華大學,博士後訪問學者

1996.10 - 1997.9: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1997.10至今: 被中國科學院破格晉升為研究員

主要工作成就

呂龍博士十多年來主要從事有機氟化學、含氟高分子和新農藥創製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作為主要研究人員,1995年和1998年兩次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均排名第三)。1991年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金優秀獎,1993年獲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1997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和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計畫。1998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政府特殊崗位津貼和上海市基礎研究特殊崗位津貼,並獲得1998年度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和中國科學院第三屆優秀青年榮譽稱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第八、九屆學科評審組專家,國家科技部“十五”863計畫新材料領域特種功能材料技術主題專家組專家,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化學會副秘書長,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的兼職教授。

在綠色新農藥的創製研究領域,呂龍博士領導的課題組發現了一類具有全新結構和高效除草活性的2-嘧啶氧基-N-芳基苄胺類衍生物,這是我國僅有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農藥先導化合物,目前已經申請了五項中國發明專利和相應的國際發明專利予以保護。其中,丙酯草醚和異丙酯草醚是該類先導結構中已成功開發的新型高效油菜田除草劑,具有高效、低毒、安全和環境相容性好等特點,已經於2003年10月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頒發的農藥臨時登記證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頒發的農藥生產批准證書,成為為數不多的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綠色農藥新品種。

在含氟功能材料研究領域,呂龍博士領導的課題組仍然緊緊圍繞國家的戰略需求,自1998年起開展了新型燃料電池用含氟質子交換膜的研製,完成了一類新型聚三氟苯乙烯類含氟質子交換膜的實驗室小試工藝研究,已經獲得中國發明專利並以此為無形資產,與上海同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組建了以含氟質子交換膜為核心技術的高科技公司――上海中科同力化工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目前正在積極開展磺化樹脂的中試合成工藝研究、連續化成膜工藝研究、膜的電化學性能研究和長時間運行壽命試驗,以加快燃料電池工業中這一關鍵材料的產業化。

現從事的研究領域

● 環境友好的新農藥創製研究;

● 含氟功能材料的研究和開發,如含氟質子交換膜、高性能氟橡膠、聚全氟苯等;

● 有機氟化學反應研究:新型含氟砌塊的合成、反應和套用研究

代表性的論文及專利

研究論文

1. A Facile Approach to Fluorinated Tetra-substituted Alkenes Via Bis-Suzuki Coupling Reaction of 2-Trifluoromethyl-1,1-dibromoalkenes, Li, Y.; Zhao, X.; Lu, L.; J. Fluorine Chem., 2004, 125, 1821-1824..

2. High Stereoselective Preparation of O-Protected 2-Trifluoromethyl 3-Bromoallylic Alcohols from 1,1-Dibromo-1-alkenes, Li, Y.; Lu, L.*; Zhao, X.; Org. Lett.; 2004, 6(24); 4467-4470.

3. Studies of rearrangement reactions of protonated and lithium cationized 2-pyrimidinyloxy-N-arylbenzylamine derivatives by MALDI-FT-ICR mass spectrometry

Hao-Yang Wang, Yin-Long Guo*, Long Lu*;J. Am. Soc. Mass Spectr., 2004, 15, 1820-1832;

4. Stereospecific synthesis of trifluoromethyl-substituted polyfunctionalized cyclopropanes

Yi Wang, Xiaoming Zhao, Youhua Li, Long Lu,* Tetrahedron Letters, 2004, 45, 7775-7777;

5. New and Efficient Syntheses of α-Iodo-α,α-Difluoro- and β-Iodo-α,α,β,β-Tetrafluoro -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s as Useful Building Blocks for Making Functional Fluoro Compounds,Hung, M.-H.; Lu, L.; Yang, Z.-Y.; J. Org. Chem.; 2004, 69, 198-201;

6. Zhang, X.; Lu, L.; Burton, D. J. “The stereoselective preparation of fluorinated dienes via Stille-Liebeskind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Collect Czech. Chem. Commun., 2002, 67, 1247-1261.

7. Wang, H. J.; Ling, W.; Lu, L., “A Novel Resin-Bound CF3-Containing Vinyl Bromide: Application to the Solid-Phase Synthesis of Substituted Acrylates and Isoxazoles”, J. Fluorine Chem., 2001, 111, 241.

8. Zhang, Q. S.; Lu, L., “A novel synthetic route to ethyl 3-substituted-trans-2,3-difluoro-2- acrylates and their reactions with nucleophiles”, Tetrahedron Lett., 2000, 41, 8545.

9. Burton, D.J.; Lu, L., Fluorinated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Review), in "Topics in Organofluorine Chemistry" ed. by Chambers, Springer, p45-89, 1997.

10. Lu, L.; Burton, D.J., Palladium/Copper (I) Halide Catalyzed Stereospecific Couplings of 1,2-Difluorovinylstannanes with Aryl Iodides and Vinyl Halides, Tetrahedron Lett., 1997, 38, 7673.

11. Xue, L.; Lu, L.; Pedersen, S.; Liu, Q.; Narske, R.; Burton, D.J., A Novel Stereospecific Route to E and Z-2-Substituted-1,2-Difluoroethenylstannanes, J. Org. Chem. 1997, 62, 1064.

12. Huang, W.Y.; Lu, L., Sulfinatodehalogenation (Review), in "Organofluorine Chemistry in China", ed. by Huang, W.Y.,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er, 1996.

發明專利

1. 呂龍等,“2-嘧啶氧基苄基取代苯胺類衍生物”, 中國發明專利:ZL 00130735.5。

2. 吳軍、呂龍等,“2-嘧啶氧基苄基取代萘胺類衍生物”,中國發明專利,ZL 01112689.2;

3. 呂龍等,“2-嘧啶氧基-N-醯胺苯基苄胺類衍生物”,中國發明專利,ZL01113199.3;

4. 呂龍等,“三氟苯乙烯類含氟單體、合成方法及其用途”,中國發明專利,ZL01132099.0;

5. 呂龍等,“聚三氟苯乙烯類含氟質子交換樹脂、合成方法及其用途”,中國發明專利:ZL 01132100.8。

6. 呂龍等,“2-嘧啶氧基-N-芳基苄胺衍生物、製備方法及套用”,國際專利申請號,PCT/CN01/01395;國際專利公開號,WO 02/34724 A1;該國際發明專利已經申請了以下國家的發明專利:歐盟(01988710.8)、巴西(PI00114812-5)、加拿大(2425984)、日本(2002-537715)、韓國(10,2003,7005070)、墨西哥(PA/a/2003/001972)、波蘭(P 361309)和美國(10/380,865)。

7. 呂龍等,“2-Pyrimidinyloxy-N-arylbenzylamine Derivatives, Their Preparation Processes and Uses”, 美國發明專利:US 6,800,590B2;

8. 陳杰、呂龍等,“含丙酯草醚或異丙酯草醚的油菜田除草劑組合物”,中國專利申請號,03154061.9;公開號,CN 1513321A;國際專利申請號:PCT/CN2004/000719。

9. 呂龍等,“2-嘧啶氧基-N-脲基苯基苄胺類化合物、製備方法及其用途”,中國專利申請號,03141415.X;公開號,CN 1488626A;國際專利申請號:PCT/CN2004/000720。

男,高淳縣人民醫院醫師。1998年畢業於揚州醫學院臨床醫學本科,一直從事臨床外科工作,2003年在上海瑞金醫院進修胸外科一年,2004年在義大利都靈BOSCO急救醫院學習,2006年獲得蘇州大學腫瘤外科碩士學位,專業特長:食道癌、肺癌、等胸外科疾病及胃腸、膽囊、甲狀腺疾病的診治。

內蒙古醫學院研究生學院教授

男,1951年8月生。1975年畢業於包頭醫學院。1994年應英國巴恩思利地區總醫院骨科和謝菲爾德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及兒童醫院的邀請赴英國進修學習。並於1997年第二次赴上述醫院進修學習脊柱外科與關節外科。1997年晉升為主任醫師,2000年被聘為碩士生導師。先後培養碩士生19名。歸國後先後發表論文100餘篇,論著5篇。主持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5項。現任內蒙古自治區醫院副院長;內蒙古自治區醫院保健分院院長;內蒙古脊柱外科與關節病診治研究中心主任;內蒙古自治區醫學會副會長;中華小兒外科學會常務委員;內蒙古骨科學會主任委員;內蒙古外科學會主任委員;內蒙古小兒外科學會主任委員;中華創傷醫學會委員;中華小兒外科雜誌編委;內蒙古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議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人才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英國設菲爾德大學醫學院榮譽講師;英國足外科雜誌編委;內蒙古醫學院兼職教授。目前在研項目有:股骨頭壞死的診治、老齡股骨頸骨折患者的髖關節置換、膝關節表面置換術、導航系統在膝關節置換術中的套用。2005年人工臼頂治療大齡兒童發育性髖關節脫位及生物力學分析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