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莊村[江蘇省新沂市瓦窯鎮呂莊村]

呂莊村[江蘇省新沂市瓦窯鎮呂莊村]
呂莊村[江蘇省新沂市瓦窯鎮呂莊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呂莊村位於瓦窯鎮中南部。距瓦窯中心集鎮1.5公里,新沂市區11.5公里。北與關老廟村接壤,南於周莊村毗鄰,西接雙廟村,東靠新戴運河,北與墨河鄉隔河相望瓦港公路從村域中間自南向北穿過徐連一級公路;村域偏東的小墨河自北向南蜿蜒通過。

基本信息

用地範圍

呂莊村域總面積為3.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266.1畝,水面45畝,建設用地34.732公頃,道路交通占地3.17公頃。

行政區劃

呂莊村(行政村)原來是由呂莊、廖莊兩個自然村組成,9個村民小組。行政村村委會設在呂莊。於2004年廖莊搬遷到呂莊。

地質條件

呂莊村地貌上屬沂河衝擊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村域東部多為黑土地,村域西部為略帶砂性黃土地.地面高程20—30m之間。地基承載力為12—18噸/平方米;地質基礎為華北古陸的一部分沉積蓋層簡單,主要為沙層,屬於郯廬斷裂帶通過地區,為8度地震設防區。

水文及水文地質資料

呂莊水資源豐富,西有十里長溝及藕湖河,東有新戴運河,為主要灌溉水源。村域內溝渠縱橫交錯,汪塘、水面較多,排灌條件很好。設有提水泵站4座,建橋、涵、閘10個。主幹渠9條,支幹渠29條,排水流向由東向西,常年水位25.2—25.5m,枯水位24m,潮水位27m。

氣候條件

呂莊村屬暖溫帶濕潤性氣候;常年平均氣溫13.7°C,年最高氣溫39°C,年最低氣溫-15°C,年平均降雨量904.4mm,年平均日照時數2525.7小時;無霜期201天,最大凍土深度35cm,常年主導風向東北偏東風,最大風速為20m/秒。春季天氣多變,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乾燥。

村莊歷史

村中的小墨河
傳說瓦窯鎮南有關帝廟,關帝廟難友馬家良田千畝,被呂姓佃戶相中,要出高價來耕種,因土地肥沃,連年豐收。呂姓為了長期在此耕作,於是在關帝廟南建房居住,朝拜關帝,日間勞作,男耕女織,呈現一片太平詳和之氣。久而久之,居住漸成規摸,形成村莊,故得名呂莊。

自北向南蜿蜒穿過,傳說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小墨河的源頭是墨泉,墨泉是古代一大名泉,在故城東北一里許。泉形寬六丈,長十四丈,深丈余。另傳:墨泉之水流入河道,河中間有一涇渭分明的墨線一直六到今日的埝頭鄉東才散。

對外交通

瓦港公路從村域中間自南向北穿過進入連徐一級公路,路基寬16m,境內長845m。村域內部東西向呂莊南路和呂莊北路均為沙土路,南北向中心路為腳踏車道的水泥路。村內小路大部分為沙土路。

產業與經濟情況

呂莊村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比較薄弱,發展緩慢,效率較低。

呂莊村在農業生產上主要是發展種植業,穩定糧食生產,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合理調整糧經比例,增加經濟收入。全村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水稻、玉米,經濟作物主要是經營園業,以種植蔬菜為主。

呂莊村工業基礎薄弱,發展速度緩慢。目前,有一個外商辦的開元玩具廠。

住宅建設現狀

呂莊村呂莊村

由於歷史的原因加之布局不合理,顯得比較散亂。呂莊村的住宅以平房為主,瓦房次之,基本無草房和土房。建築平面多以矩形為主,基本上為13.5m*21m,大部分為一層高的建築。住宅均坐北朝南,最北面的房間以起居室(常兼餐室)、臥室為主,東側主要布置廚房和雜物間,最南側是入口空間、倉儲用房以及部分臥室。廁所與豬圈與主體建築分離。從2000年到2003年以磚木結構為主,2004年以後新建的住宅以磚混結構為主。居民住宅大多不上排、不上線,而且內部空閒地比較多,基本上占住宅用地面積的50%以上,造成土地的極大浪費。但是,遷並的廖莊在土地的利用上有了很大的改觀,以兩戶為一個單元,減少了道路面積。目前,建設用地大約28.35公頃,人均建設用地161平方米。

公共建築建設

村中公共建築較少,只包含一個70年代建造的衛生保健室,面積為65平方米左右,村部辦公樓為80年代建造,建築面積為170平方米左右,商店是90年代建造的,面積大約為70平方米。原有的一個國小現已改為玩具廠。玩具廠占地11畝,是在原有建築的基礎上加建。

基礎設施建設

給水:現居民飲用水非集中供水,兩個自然村居民飲用水皆取地下水,各戶備手壓井。農田澆灌用水水源主要來自新戴運河及十里長溝和藕湖河。
排水:排水設施不完善,主要以自然衝擊溝,明渠排水為主。
供電:全村用電來自瓦港線。
郵電:郵電架空電纜引自鎮區。

環境衛生與污染

生活區內有部分公廁,但是很簡陋。村內無垃圾收集點,無專職人員負責保潔工作。村莊內部排水無統一的排污系統,所有的污水就近排入水體,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小墨河正處於清淤階段。村內綠化較好,但無公共綠地建設。

優勢

呂莊村呂莊村

1.呂莊村水資源、土地資源都比較豐富,農業經濟基礎較好。

2.呂莊村距新沂市區11.5公里,地理位置也比較優越。瓦窯公路從村域中間穿過進入徐連一級公路,交通便利,這對搞好呂莊村的建設、加強呂莊村的對外聯繫,促進其經濟發展將起一定作用。

3.廖莊已經遷並至呂莊,村莊居民住宅布局比較集中,打破原有的地域界線,使得將來中心村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的建設以及投入使用更有效率。並且,這也使得耕作半徑加大,使農業逐步向規模化、機械化方向發展。

4.村鎮幹部規劃意識較強,基礎較好,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迫切。

不足與建議

1.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設定垃圾收集點,將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開收集,建立小型垃圾處理廠。村莊外部利用溝渠排水,就近排入水體。村莊內部採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直接排放,污水匯集至氧化塘內處理後,用於澆灌農田。力求人口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2.合理用地,節約用地,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合理布局,逐步形成功能明確的用地結構。合理安排住宅、村辦企業、公共設施和公益企業,力求作到單體建築美觀大方,群體建築和諧統一,逐步建成有地方風格的村莊。
3.道路規劃基礎較好,宜提高村內路面質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