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芋農

呂芋農

呂芋農(又名呂春瑭),外號芋頭嬤,187 1年生於廣西陸川縣烏石鎮。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附貢生,舊桂系陸榮廷部的陸軍少將。他五短身材,大約只有1.57米,體重約80多斤。有“三喜”(即文喜、武喜、屋喜),正因為有屋喜之嗜好,故動用了大量財力起建謝魯山莊。

基本信息

簡介

呂芋農 呂芋農

呂芋農(1871-1950),字春琯,廣西陸川縣烏石鎮謝魯村人。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附貢生,舊桂系陸榮廷部的陸軍少將。歷任縣丞、知州、道尹、陸川民團清鄉督辦,加晉為陸博四縣邊界清鄉督辦,鬱林直隸州長,南寧地方警察廳長,邕南、四南道尹,南韶連綏靖處參謀兼警衛軍一、二營統領,廣西陸軍中區步兵第一司令。1920年建謝魯山莊,1932年向廣西省政府申請開採合山煤礦,聯合李楚凡成立“合山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抗日戰爭期間倡修建陸川縣內從北到南的馬盤公路,1942年倡建合平中學(今烏石中學),任董事長。解放後被人民政府鎮壓 。

呂芋農與他的謝魯山莊

呂芋農是個文人,從他六十歲生日寫在半山亭里的一副對聯“若問前塵才到此山一半,寄語來者所期樹人百年”便知他的文字功底和遠大的理想。雖說,他只是個附貢生(貢生是從秀才里經考試考核選拔出來預備推薦的人才)從考試途徑選不上貢生的,還可以向政府捐錢的方式取得,這就是附貢生。雖然花錢,但呂芋農的文字功底還是足以讓他在陸川烏石鎮這個偏僻的地方盡顯風騷的。

謝魯山莊 謝魯山莊

呂芋農是個武士,儘管他沒有統率過正規軍隊(但他得過不少榮譽,得過少將銜頭),統領民團維護一方治安的功勞也不能一筆抹去。

呂芋農還是個工程設計者,他把他的喜愛通過建築形式表達出來,令人們知曉他的藝術構思和對他家世進行炫耀。謝魯山莊的第二重門的門上,畫著一幅南瓜圖,這幅南瓜圖絕妙地表示了山莊主人呂芋農的家境。一條主藤表示主人自己;藤上結了三個金黃色的南瓜,呂芋農是客家人,客家話里“家”與“瓜”同音,三個瓜就是表示他有三個家,實際上指他在三個地方置有家產——陸川本地,柳州羅城和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藤上八張黃色的瓜葉表示他有八個老婆,五朵瓜花則表示他有五個兒子。南瓜藤枝葉茂盛象徵他的家境興隆。

據傳說,謝魯山莊是呂芋農根據《螂嫘記》與《紅樓夢》中所述,仿蘇州園林,依山勢跌起而建。青磚溝壑,九曲迴環之中的確也有一番情趣,然而在現代花式的度假村的陪襯下,莊園只不過是一間破敗的民國時期的舊宅子。呂芋農的願望已隨同他的屍骨被埋葬了.

如此龐大的工程建設,耗資是可想而知的,區區一個附貢生怎么有如此的財力,實在令人生疑。

謝魯山莊一角 謝魯山莊一角

其實,早在百色統轄著廣西最大的煙土通道時,呂芋農一次就受賄於龍濟光得二十萬大洋,應該說他開始做這個山莊時是財力雄厚的,南瓜圖表明的三處產業也暗合了這點。有了錢的人自然會變得財大氣粗,呂芋農也不例外,但兩年後,他才開始動工興建謝魯山莊。呂芋農的真實想法是什麼,7恐怕要他自己才明白了。但無論如何,呂芋農的謝魯山莊使陸川揚名了,這點是事實,這種揚名不僅是建築物的顯擺,更是蘊藏著一種深厚的文化內涵。

謝魯山莊原名樹人書院,據傳莊內有藏書數萬冊,建書院意在宣揚儒家精神,孔孟之道。樹人書院大門前有一對聯:安得奇書三千車娛茲自首,再種名花十萬本綴此青山。民國九年(一九二O年)一月建園,至今已將近百年歷史了。書院內藏書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曾被“焚書坑儒”,只有院內青磚白牆,繁花仙草,還依稀記得當年主人的豪情壯志。清靜素雅,陶然怡世的書院中沒有“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只有“人聲、車聲,談笑聲聲聲惱人”.

謝魯山莊一角 謝魯山莊一角

呂芋農死後,莊園充公,被自治區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治區重點旅遊景點,書院更名謝魯山莊,謝魯花園。

呂芋農民國時期曾任廣西陸、博、廉、化等地剿匪總司令。當時廣西省出現了一支桂東南抗日游擊隊伍,呂芋農出面鎮壓抗日隊伍,殺死幾百人。據說解放後,陸川地方縣長抓到呂芋農,向當時駐廣西的大將張雲逸請示,張說,“他殺了那么多共產黨的同志,就把他幹掉吧。”可是,呂芋農畢竟是國民黨方面的一名少將,曾在黃埔軍校受訓,與周恩來總理是校友。周恩來接到訊息,告訴張:“呂芋農年事已高,要槍下留人。可留作反面教材。”可周恩來的口喻傳達到地方,呂芋農早已被槍決。

謝魯山莊有一半山亭,寓意山莊的規劃只完成了一半,另一層意思也暗示著莊主的遺願未了。書被燒毀,我們已無法考證這場劫難讓我們失去了多少民族文化遺產。樹人書屋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依然陰翳如水。

謝魯山莊一角 謝魯山莊一角

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錢財、權勢只不過是顯赫一時,唯有文化才能流芳百世。呂芋農雖說是個附貢生,但他有錢之時能夠與文化建設沽連在一起,興建“樹人書屋”並使院內藏書數萬冊,真是難能可貴。

說起呂芋農,我們不得不提及一下當時的廣西要人李宗仁。李宗仁曾到過“樹人書屋”據說在山下呂芋農以辦學的名義,已經說動李借給他十萬大洋,但到了這個半山亭,看對聯“若問前塵才到此山一半,寄語來者所期樹人百年”,才看了上聯李宗仁就知道了呂芋農的真實意圖,結果下聯也懶得看了,借款的事也泡了湯。這事有沒有什麼依據呢?據知情人說這只是一個傳說。呂芋農在這副對聯里表露出來的期望,也終歸只是期望。這個山莊終於只是做到規劃中的一半再沒有能添加,在此後的大約20年間,他的官職也紿終停留在一個廳級幹部而已。也許,這也是應了這塊地的風水說吧——前面的山太近,地的主人不會發工減料的原故?後來翻閱了有關資料,又聽了當地人對呂芋農的一些傳說故事,才知呂芋農是個矮小的人:他的八個老婆也都是矮矮小小的——當然是小巧玲瓏的那種,就連他的轎夫,同樣也是些矮小的人。他的一個轎夫現在還活著,確實也是個矮小的人,至此我的疑團解開了,呂芋農是不願意看到某種反差。那么,這個山莊缺少大氣,缺少華麗,也許跟他的身材有關吧?這恰恰對應著那句“物出人形”的諺語。

謝魯山莊一角 謝魯山莊一角

呂芋農的謝魯山莊究竟是建來做什麼用途?授學育人,休閒渡假?……縱觀全局,我們很難理解它的真正用意。進門口的那副對聯,“安得奇書三千車娛茲自首,再種名花十萬本綴此青山”,似乎表明這裡是他個人休閒的地方,而“樹人堂”的那副對聯“花色慾迷仙半閣,書聲常伴月三更”,也不像是學堂對聯,寫的更像是個風雅騷人閒居之所。大概很多人都看到了這點,因而解放後這裡先後改名為“謝魯花園”、“謝魯山莊”。那么,呂芋農做個山莊最本質的意願是什麼呢?讓人如雲裡霧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