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光洵

有御史至溧陽,食中有垢,疑為毒,欲罪吏役。 十九年,擢為河南監察御史,條陳邊防守衛事,出巡陝、甘。 以父喪歸,服除,改太僕寺、大理寺少卿,南京光祿寺卿,應天府尹。

呂光洵(1508~1580),字信卿,號沃洲,浙江紹興人。幼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世宗嘉靖十年(1531)中舉,次年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出為福建崇安縣令。母亡服除,任江蘇溧陽縣令,講學勸農,均田清稅,善政畢舉。有御史至溧陽,食中有垢,疑為毒,欲罪吏役。光洵即取而食之,遂釋疑,吏役感其德,由是親而敬之。十九年,擢為河南監察御史,條陳邊防守衛事,出巡陝、甘。後又巡按蘇、松、常、鎮等府。四府地勢低洼,常患水災,光洵實地考察後作三吳水利圖,修築堤岸,疏浚水道,水患得治。世宗賞以金綺。又奏免四府旱租60余萬石。倭寇騷擾東南,光洵率水師盡殲之,晉俸二級。有獄囚20餘人潛逃,縣令追捕,株連數十家。光洵以不應驚擾無辜,令細偵察,緩緝捕。後越獄者盡捕,民得以安。二十九年,俺答犯古北口,直逼京師,光洵一日連上13疏,力陳有戰無和、有進無退之策。遷光祿寺少卿。以父喪歸,服除,改太僕寺、大理寺少卿,南京光祿寺卿,應天府尹。時用兵江南,因軍餉不足激發譁變,殺南京兵部侍郎,擢光洵為副都御史辦理糧餉,息兵變。尋改南京工部侍郎,督修瀘溝橋,未期年竣工,加正二品俸。四十二年,雲南李向陽、王應朝叛亂,授光洵右都御史巡撫雲南,遣兵守險,捕緝奸凶,平息叛亂,進兵部尚書。武定府土官鳳繼祖挾眾數萬,地千里,據城叛亂,光洵奏請調川、貴諸道兵,與兵備副使張天復協力討叛,數月即平,改土歸流,興辦學校,教以文化。因得罪雲南黔國公沐氏,改為南京工部尚書。鏇乞終養歸鄉。滇人作《平黔記》表彰其事,建生祠紀念。
歸里後,勤於著述,來往天姥、鏡湖間,與錢德興、王畿、唐順之等切磋學問,又置義田,睦親族,樂施鄉里。著有《元史正要》、《詩易箋》、《三巡奏議》、《皆山堂稿》、《可園詩鈔》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