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出自《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基本信息

出處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出處:《論語為政篇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的時候立志研究學問,三十歲確立自己的理想,四十歲不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歲的時候我懂得自然的規律和法則,六十歲時無論聽到什麼,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領會其中的意思,並明辨是非。七十歲我的道德修養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隨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規矩。”

解詞:

1.十有五:十五歲。有,通“又”。
2.立:能立於世,指知道按理的規定去立身行事。
3.天命:含有上天的旨意、自然的稟性與天性、人生的道義和職責等多重含義。
4.耳順:意思是聽到的話能夠辨別其真偽是非。
5.不逾矩:指不超越禮法。

論語為政

《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內容涉及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謀求官職和從政為官的基本原則、學習與思考的關係、孔子本人學習和修養的過程、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以及對孝、悌等道德範疇的進一步闡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