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鵬翱

返回原籍後,遍訪隴南山川古蹟,歷經多年艱辛,終於寫成《武階備志》。 邢澍說,吳鵬翱“歷三年余,積稿紙若干束。 《武階備志》成書不易,刊印更難。

簡介

吳鵬翱(1763年―1826年),字雲逵,今康縣寺台鄉吳家斜坡人,因祖籍是階州吳家道人(今武都縣漢王鄉),故號“仙陵山人”。仙陵山,即今武都城西舊城山,古為階州治舊城所在地。

人物生平

吳鵬翱幼時讀書十分勤奮,廣聞博覽,清高宗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為舉人。中舉後吳鵬翱仍無心仕途,一意致力於考據之學,並遠遊江浙十餘年,拜師於金石學家邢澍。在此期間,他立志編寫一部詳述階州歷史之志書。返回原籍後,遍訪隴南山川古蹟,歷經多年艱辛,終於寫成《武階備志》。許多學者對此書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邢澍說,吳鵬翱“歷三年余,積稿紙若干束。迨歸故里,又登涉山川,博詢故老。訪鐘樓於古寺,拓碑碣於荒祠。取舊所抄集者,芟之,潤之,議論之。數年,稿成若干卷。一州二縣之掌故秩然具備”。又說該書“州別部居,探源溯委,諸門皆不苟,而考論地理尤有功。”吳日章在《武階備志序》中評價道:“自嘉慶八年以至十三年,考古證今,去偽存真,凡附會傳訛者汰之,的確精當者采之。若階、文、成、西等處,亦幾經身歷,瞭然心目,然後筆之於書,未嘗放以疑似誤人也。”這部書對於研究隴南地區歷史地理人文情況提供了非常翔實的資料。
《武階備志》成書不易,刊印更難。直到六十年後,在階州州判洪惟善的全力資助下,始得刊印,成書二十一卷,流傳於世。
吳鵬翱晚年始出任陝西旬陽縣教諭。任職期間,為人剛直不阿,處事公道,竭力培育桃李之才,深受當地父老生員的敬重。
清宣宗道光六年(1826年)冬月二十七日病逝於任上,終年71歲。吳鵬翱死後,旬陽縣人十分懷念,知事王壬垣及興安知府龔定國贈送《生前德序》,雲“先生視功名為鴻毛,重子職若泰山……吾旬淳淳然,惟以振興文教、作養人才為首務。常聞其訓飭諸生曰:士先品行而後文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