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顯慶

吳顯慶

江西臨川吳顯慶,男,1953-。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會常務理事,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研究員,曾任政治學理論等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在國內外發表論文96篇,學術譯文6篇。個人獨立出版專著1部,第一作者專著一部,主要合作專著3部。

圖片描述

個人履歷

吳顯慶,男,1953年年末生於江西臨川。1980年初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82年初結業於中共江西省委黨校理論班,1987年畢業於中國社會學函式大學(在職)。2014年8月1日當選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會常務理事,2010年當選中國政治學會理事。現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研究員;中共黨員。1991年9月從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理論處調到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1992年1月轉到黑龍江省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1992年9月通過六選一的競爭破格獲得副研究員職稱,1997年任該所政治學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後任所長助理兼副處級研究室主任,兼任省政治學學會常務理事。2002年12月作為引進人才調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曾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並通過校內外公開競爭獲聘和連任學院副院長。

2010年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獲批政治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吳顯慶是學校任命的該一級學科碩士點申報工作組副組長,具體承擔了政治學理論、政治心理與公共危機防範控制、國際公共事務管理三個部分的設計和填表任務,還階段性地總體負責該一級學科碩點申報的組織、設計、材料準備、科研經費收集統計和表格填寫工作。

2009年10月,在相關論文入選的基礎上,應韓國行政管理學會邀請,由該學會提供往返機票、食宿費用,參加“亞洲公共管理論壇”學術研討會並在會上發言。 利用上述交流機會,主動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與韓國仁荷大學合作培養學生進行協商談判,2校已於2009年簽訂了合作協定。

目前主持承擔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中國古代辯證性政治和諧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項目批准號:12YJA810016。

個人作品

主要研究方向為辯證性政治哲學和公共管理。出版了以29篇論文為基礎的個人專著一部(《中國古代政治智慧——春秋戰國政治辯證法思想研究》,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10月8日第7版,《科學時報》2001年7月6日B1版都報導了此書出版訊息。還作為第一作者,出版了另一專著《國際公共事務管理》。 參與著作的書籍主要有《政治發展導論》、《政治傳播學》、《現代政治學概論》、《未來十年中國共產黨建設展望》。
發表學術譯文6篇、論文93篇(包括在韓國公開出版的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篇,在台灣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篇,國內國家級權威期刊發表的論文被俄羅斯國家級刊物摘要轉載1篇),其中4篇論文分別被評為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三等獎、優秀成果獎、(2項),另有一篇論文獲中國改革建議大獎賽二等獎;一篇論文獲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徵文三等獎,一篇論文獲省文化廳、省圖書館學會頒發的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發表的主要論文有國際公共事務管理基本理論問題論略,《政治學研究》2007年第2期;論我國現行憲法民主集中制的科學含義,載《社會主義研究》2005年第1期;論中國古代的政治辯證法思想,原載《北京大學學報》1994年第3期;《文子》政治辯證法思想初探,載《北京大學學報》1992.3;論《左傳》中的政治辯證法思想,載《北京大學學報》1993.5;中國傳統文化的治國之道與現代社會控制體系的設計,載上海《社會科學》1993.10;論《國語》中的政治辯證法思想,載台灣《哲學與文化》1998.7;論帛書《易傳》中的政治辯證法思想,載台灣《孔孟月刊》第38卷第1期; 論《荀子》的政治辯證法思想,載台灣《孔孟月刊》第40卷第1期;論政治體制改革的長期性,載《社會主義研究》1989.6。核心刊;恩格斯的辯證權威觀與政治體制改革,載《社會主義研究》1990.5;政治思維新探,載《理論探討》1995.3;西方哲學對形上學的批判和唯物辯證法的未來發展,載《北京大學學報》1996.6;論《呂氏春秋》的政治辯證法思想,載《內蒙古社會科學》1998.3;《管子》“和合”思想辨析,載《社會科學研究》1998.1;論《韓非子》的政治辯證法思想,原載《廣東社會科學》1998.2;我國根本的行政領導制度是首長負責制而非民主集中制,載《學術交流》2004年第10期;論《老子》的政治辯證法思想,載《黑龍江社會科學》1998.4;論《管子》的政治辯證法思想,載《河北師範大學學報》1998.2;略論專家決策型學術行政監督機制的缺陷與完善,《太平洋學報》2009年第1期;政府對第三部門的管理是否應該淡化,《雲南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

附:一、吳顯慶發表的文章目錄;二、吳顯慶主要獲獎成果目錄

附一、 吳顯慶論文、譯文目錄(被轉載的主要情況)
發表論文、譯文及理論宣傳文章112篇(被俄羅斯學術刊物摘要轉載的有1篇,在韓國、台灣學術刊物分別發表2篇和3篇)。其中論文91篇、譯文6篇。
 (一)論文

93、中國古代和而不同思想的根據論,《學習與探索》2014年第5期。

92、先秦政治辯證法思想及其和諧觀念的當代價值,《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3年第2期。

 91、中國人文社會學會組織的結構與問題點-以學術性與民主性為中心(중국인문사회학회조직의구조와문제점-학술성과민주성을중심으로),《談論201(담론201)》,第44號,2011,11。本人為第一作者。
 90、從公益性看中國公辦大學教師的對養老保險改革的問題點(공익성에서본중국국공립대학교교수양로보험개혁의문제점),韓國《國際地域學論叢(국제지역학논총)》,第4卷1號,2011,06。本人為第一作者。
 89、國際公共事務管理基本理論問題論略,《政治學研究》2007年第2期。核心期刊CSSCI
 88、論中國古代的政治辯證法思想,原載《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下同)1994年第3期(以下省略“年第”“月”3字),核心刊,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心(以下簡稱“人大”)《中國哲學史》1994.6首篇轉載。
 87、《文子》政治辯證法思想初探,原載《北京大學學報》1992.3,核心刊,“人大”《中國哲學史》1992.6轉載。
 86、論《左傳》中的政治辯證法思想3,原載《北京大學學報》1993.5,核心刊,“人大”《歷史學》1993.11轉載。
 85、西方哲學對形上學的批判和唯物辯證法的未來發展,載《北京大學學報》1996.6,核心刊,“人大”《外國哲學與哲學史》1997.1首篇轉載。
 84、中國傳統文化的治國之道與現代社會控制體系的設計,原載上海《社會科學》1993.10,核心刊,《文摘報》1993.11.28P6版摘要轉載。
 83、信息商品的特殊性問題新探,載《圖書情報工作》(中科院文獻中心主辦)1996.5,核心刊,俄羅斯科技部全俄科技情報研究所《導報》第59期(1997.7)摘要轉載,“人大”《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1996.12轉載。
 82、論《國語》中的政治辯證法思想,載台灣輔仁大學《哲學與文化》1998.7。
 81、論帛書《易傳》中的政治辯證法思想,載台灣《孔孟月刊》第38卷第1期(1999年9月出版)。
 80、論《荀子》的政治辯證法思想,載台灣《孔孟月刊》第40卷第1期(2001年9月出版)。
79、廣東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展問題初探,《戰略決策研究》2012年第6期。
 78、論《孫臏兵法》中的政治辯證法思想,《戰略決策研究》2011年第4期。
 77、論公辦高校教師養老保險待遇改革的制度取向,《戰略決策研究》2010年第2期。
 76、高校公共哲學課多媒體案例配置的準實驗及其"重複"與思考,《管理觀察》2010年1期。
 75、略論專家決策型學術行政監督機制的缺陷與完善,《太平洋學報》2009年第1期.核心期刊
 74、管晏和諧思想與當代中國的和諧政治建設,《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73、國際公共組織資金籌集問題新探,《國際經貿探索》2007年第5期。核心期刊
 72、論我國現行憲法民主集中制的科學含義,載《社會主義研究》2005年第1期。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以下簡稱核心刊)CSSCI
 71、農村行政管理適應加入世貿組織新情況的對策,載《黑龍江社會科學》2003年第1期。
 70、我國根本的行政領導制度是首長負責制而非民主集中制,載《學術交流》2004年第10期。核心刊
 69、論網路政治在我國的建立和發展,載《學習與探索》2004年第5期(與學生合作,吳顯慶為第二作者)。以下省略年、第、期3字。核心刊
 68、政府對第三部門的管理是否應該淡化,《雲南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67、略論學位的本質和學位法規的公正性,載《科技導報》(月刊,中國科協主辦)2002.3(第一作者)
 66、應取消現行的以同等學力獲得學位的逐級申請制,載《科技導報》(月刊,中國科協主辦)1999.12。
 65、關於拓寬研究生培養渠道的建議,載《科技日報》2001、5、4論苑版(第4版)。
 64、關於試行論文碩士制度的思考與建議,載《科技日報》1999.10.2論苑版(第4版)。
 63、論《韓非子》的政治辯證法思想,原載《廣東社會科學》1998.2,“人大”《中國哲學》1998.6轉載。現為核心刊
 62、《論語》政治統治思想新探,載《管理與教學》1992.3。
 61、《國語》政治辯證法思想論略,載《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5.4。核心刊
 60、論《六韜》中的政治辯證法思想,載《龍江社會科學》1995.5。
 59、論《商君書》中的政治辯證法思想,載《洛陽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
 58、論《老子》的政治辯證法思想,載《黑龍江社會科學》1998.4。
 57、論《管子》的政治辯證法思想,載《河北師範大學學報》1998.2。曾為核心刊
 56、《管子》“和合”思想辨析,載《社會科學研究》1998.1。核心刊
 55、論《呂氏春秋》的政治辯證法思想,載《內蒙古社會科學》1998.3。核心刊
 54、論孟子的政治辯證法思想,載《行政論壇》1999.4。
 53、論孔子的政治辯證法思想因素,載《大慶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3。
 52、論《墨子》的政治辯證法思想。載《佛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3。
 51、論馬王堆漢墓四種黃老帛書中的政治辯證法思想,載《黑龍江社會科學》2001、3。
 50、論《孫子兵法》和《司馬法》中的政治辯證法思想,載《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0年第6期。
 49、論《晏子春秋》的政治辯證法思想,載《學習與探索》2000年第4期。核心刊
 48、論《莊子》的政治辯證法思想,載《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47、論帛書《戰國縱橫家書》中的政治辯證法思想,載《綏化師專學報》2002年第2期。
 46、論《尉繚子》中的政治辯證法思想,載《南通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
 45、論《逸周書》中的政治辯證法思想,《上饒師範學院學報》載2002年第4期。
 44、《六韜》成書年代及作者新論,載《學習與探索》1996.1。核心刊
 43、《晏子春秋》並非成於西漢初年,載《黑龍江社會科學》2000年第6期。
 42、論《霸言》、《五輔》、《君臣上》、《形勢解》篇的成書年代和學派傾向-----與《管子新探》作者商榷,載《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年第2期。核心刊
 41、《中國古代倫理學說與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載《行政論壇》1997.3。
 40、關於理解和發展唯物辯證法的再思考,載《黑龍江社會科學》1999.4。
 39、關於聯繫的辯證法的斷想,載《河北師範大學學報》1999.1。曾為核心刊
 38、弘揚傳統倫理精華,服務現代經濟實踐,載《中山學院學報》2001、2。
37、關於設立機構,研究公開出版物中的預示性政治信息,為政治的穩定和發展服務的建議。被選入《中國改革建議大獎賽集粹》(改革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36、論公開出版物中的預示性政治情報,發表於《圖書情報工作》(中科院文獻中心主辦)1992增刊,1992年9月13日獲得全國信息杯徵文一等獎。
 35、政治預測與公開出版物,載《龍江會科學》1994.4,“人大”《出版工作·圖書評介》1994.10轉載。
 34、關於信息商品的特殊性的再認識,入選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主編的《第五屆全國青年情報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5)。
 33、行政組織的內部衝突問題初探,載《爭鳴》1988.5。
 32、孔子的治國方略,載《行政論壇》1994.4。
 31、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提高中華民族的自主創新能力,入選團中央、中國科協、全國青聯的《中國青年科技發展論壇》會議並被指定在會上發言,選入《邁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科技--首屆中國青年科技發展論壇論文集》,學苑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
 30、論政治體制改革的長期性,載《社會主義研究》1989.6。核心刊
 29、恩格斯的辯證權威觀與政治體制改革,載《社會主義研究》1990.5。核心刊
 28、萌發政治學的新枝,載《爭鳴》1990.2。
 27、新權威主義質疑,載《管理與教學》1989.4。
 26、政治思維新探,載《理論探討》1995.3,核心刊,入選《中國“八五”科學技術成果選》第三輯,紅旗出版社、龍門書局1996年4月第1版。CSSCI
 25、略論鄧小平政治思想的研究方法,載《龍江社會科學》1996.3。
 24、傳統社會的政治差異與現代政治發展,載《黑龍江社會科學》1997.4。
 23、試析鄧小平關於共產黨要接受人民監督的思想,載《行政論壇》1998.6。
 22、未來十年黨建展望,載《爭鳴》1991.2。
 21、21世紀政治學研究展望,載《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通訊》2000.1.24。
 20、黨員人大代表到底應該代表誰?載《江西理論教育》1988.12。
 19、未來十年黨風建設探略,載《江西教育學院學報》1991.2。
 18、密切聯繫民眾與鞏固執政黨的地位,載《江西日報》1991.7.5。
 17、試論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載《管理與教學》1990.1。
 16、輿論環境的形成與對民族文化的重視,載《爭鳴》1990、3(署名“鮮青”)。
 15、鄧小平政治思想研討會理論觀點綜述,發表於《行政論壇》1996年第2期。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編輯部主任主編的《新中國政治學的回顧與展望》(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在第300--301頁兩處摘錄此文。
 14、略論黨的三代領導人關於黨群關係的辯證法思想,載《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2年第4期。
 13、《政治文化學概論》評介,發表於《黑龍江社會科學》1998.1。
 12、“德先生”與中國之崛起,發表於《爭鳴》1989年第3期。
 11、馬克思主義生命力探源,發表於《江西日報》1989年12月8日第2版。
 10、找雷鋒得請焦裕祿,發表於《南昌晚報》1989年1月31日第2版。
 9、試論企業經營機制改革的政治意義,載《江西理論教育》1987.2。
 8、密切黨群關係,鞏固執政基礎,《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通訊》2002年9月30日。
 7、房改應和知識分子政策相銜接,載《中國改革報》1998.1.14理論版(第6版)。
 6、國企產權,職工占多少,載國家體改委主辦的《改革內參》1998年第15期(1998年8月5日出版)。
 5、用新的觀念引導鄉村企業發展,載《江西日報》1985.5.2P2版。
 4、談談鄉鎮集體企業向股份制過渡的幾點認識,載《管理與教學》1989.1。
 3、《中俄茶葉貿易史》價值管窺,發表於《學術交流》1998.3。核心刊
 2、關於鄉鎮村集體企業向股份制過渡的對策,發表於《江西內部論壇》1988年12月2日(總第105期)。
 1、略論鄉鎮集體企業向股份制的過渡,發表於《老區建設》1989年第1期。
 0、關於我省職稱評定政策的修訂及其實施問題的建議,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要報》2001年第30期。
 (二)譯文
 6、原作者分布的機率模型,譯文,發表於《情報科學》1992.3。
 5、蘇聯的商業和服務業,譯文,載《蘇聯科學與技術》1986.5。
 4、信息商品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譯文,載《情報科學》1994.4。
 3、用於自動化檢索的漢語主題分節;成就與問題,譯文,載《情報科學》1994.5。
 2、被引文獻與引文之間的語義關係,譯文,載《情報科學》1994.6。
 1、美國情報學會會刊與情報科學和情報學者,譯文,載《情報科學》1993.5。

附二、吳顯慶主要獲獎成果目錄

 1、信息商品的特殊性問題新探,《圖書情報工作》(中國科學院文獻中心主辦)1996.5,俄羅斯科技部全俄科技情報研究所《導報》第59期(1997.7)摘要轉載,“人大”《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1996.12轉載。2000年11月獲得黑龍江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評獎三等獎。1998年5月,獲得黑龍江省文化廳、黑龍江省圖書館學會頒發的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2、廣東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展問題初探,2012年2月獲廣東省委辦公廳、廣東省政府辦公廳的“網民促進廣東科學發展金點子獎”三等獎。
 3、關於設立機構,研究公開出版物中的預示性政治信息,為政治的穩定和發展服務的建議。被選入《中國改革建議大獎賽集粹》(改革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1994年6月獲得中國改革建議大獎賽二等獎。
 4、國際公共事務管理(主編),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2009年7月獲中國大學出版社協會優秀教材獎二等獎。
 5、略論專家決策型學術行政監督機制的缺陷與完善,《太平洋學報》2009年第1期.2006年獲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年會優秀論文2等獎。
 6、論政治體制改革的長期性,載《社會主義研究》1989.6。1990年5月,獲得由江西省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頒發的江西省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首屆優秀科研成果獎(屬於二等獎,有文字證明)。
 7、談談鄉鎮集體企業向股份制過渡的幾點認識,載《管理與教學》。1991年5月,獲得江西省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8、2008年7月獲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7年度優秀科研業績獎一等獎(主要成果:國際公共事務管理基本理論問題論略,《政治學研究》2007年第2期;國際公共事務管理(主編)、與李琪珍、邵任薇等合著,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國際公共組織資金籌集問題新探,《國際經貿探索》2007年第5期).。
 9、2008年月獲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7年度優秀教學獎三等獎.
 10、2010年月獲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9年度優秀教學獎二等獎.
 11、2009年月獲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8年度優秀教學獎三等獎.
 12、《文子》政治辯證法思想初探,原載《北京大學學報》1992.3,“人大”《中國哲學史》1992.6轉載。1994年4月,獲得黑龍江省政治學會優秀科研成果評獎一等獎。
 13、房改應和知識分子政策相銜接,載《中國改革報》1998.1.14理論版(第6版)。1997年9月,獲得黑龍江省政治學會年會評獎一等獎。
 14、論中國古代的政治辯證法思想,原載《北京大學學報》1994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心(以下簡稱“人大”)《中國哲學史》1994.6首篇轉載,還有其他3篇論文,1996年獲得了黑龍江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評獎佳作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