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碘[乾隆三十四年進士]

吳碘[乾隆三十四年進士]
吳碘[乾隆三十四年進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吳碘(1748~1797年) ,字國猷,號學齊,瓊山府城草芽巷人。祖父原籍瓊山十字路馬定村,後遷居府城當小販,父親吳位和山廩貢生出任廣東博羅縣學訓導。15歲時參加童子試得第一名,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26歲選拔貢,同年參加鄉試中舉人,乾隆三十四年中進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升編修,後連任國史館、三通館、四庫館等編修官,先後參加了國史、《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的編修和校訂工作,做出較大貢獻,乾隆皇帝曾賜予文房四寶和白玉如意等獎品。

基本信息

吳碘除了參與重大典史的編修,還多次參加科舉取士工作。乾隆四十二(1777年)、年和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他兩次擔任順天府(今北京市)鄉試同考官,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又參加禮部主持的會試工作。他在京工作期間,為了給瓊州士子上京會試提供各種方便,也為瓊籍人進京辦事提供歇息之所,他邀集在京瓊籍人士捐資創建瓊州會館,大受瓊人讚揚。

吳碘還非常重視家鄉的興學育人,熱心興辦各種公益事業。他因長年累月、日以繼夜地潛心於經史研究和典籍編修工作,積勞成疾,不得不於40多歲便致仕歸養。他回鄉後,主講理台書院,傳授自己的學問。並拿出自己的錢重修府學宮,換以石柱;改建府城南城門上的文明樓(鼓樓),使南城門大為改觀;辦瓊崖義學,讓府海地區貧苦學童免費入學;在府城北郊建大慈寺,讓孤寡殘疾者人寺安身養病,終有殮葬;在府城南建太史橋,並出資在他母親外家白沙村建東、西白沙兩座橋,方便了民眾來往。吳碘重視教育和家鄉公益事業都記入瓊州府志和瓊山縣誌,可惜他年僅50歲,於乾隆五十四年便病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