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波[哈爾濱醫科大學腫瘤藥物研究所所長]

女。紅歸膠囊發明人,哈爾濱醫科大學腫瘤藥物研究所所長。“我國臨床藥學第一人”,國家新藥專利發明獎2項、科研成果技術獎(含分子中藥技術成果)13項。主編5部藥學專著,國際、國內發表論文40多篇, “中國藥學會優秀藥師”,年紀輕輕即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全國婦聯、中國發明協會授予”稱號中國“首屆新世紀巾幗發明家。中央電視台科技人物欄目對吳玉波卓有成就的抗癌科研事跡進行專題報導。

基本信息

主要事跡

女。紅歸膠囊發明人,哈爾濱醫科大學腫瘤藥物研究所所長。“我國臨床藥學第一人”,國家新藥專利發明獎2項、科研成果技術獎(含分子中藥技術成果)13項。主編5部藥學專著,國際、國內發表論文40多篇, “中國藥學會優秀藥師”,年紀輕輕即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全國婦聯、中國發明協會授予”稱號中國“首屆新世紀巾幗發明家。中央電視台科技人物欄目對吳玉波卓有成就的抗癌科研事跡進行專題報導。

理論研究

吳教授發現,一百多年來,人類僅僅依靠手術、放化療對付癌症,已被證明是遠遠不夠的。傳統認為,根治癌症的前提是必須將癌細胞斬盡殺絕。但是,無論是利用手術、放療、化療等手段直接殺癌,還是依靠中藥調動免疫系統間接殺癌,都無法將癌細胞斬盡殺絕。在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忍受了巨大的精神和肉體上的痛苦之後,人類得到的是什麼?是大多數癌症患者最終還是死於癌症,即使那些經過手術、放療、化療“臨床治癒”度過“五年生存期”的“抗癌明星”們,最終也難以擺脫被癌症的復發、擴散、轉移等奪去生命的可能性。更具諷刺意義的是,少數癌症患者由於放化療殺死“老弱病殘”癌細胞,打破原有癌與免疫系統的平衡後,竟誘發殘餘的具有耐藥性的強壯癌細胞,以瘋狂增殖的方式,彌補被消滅癌細胞形成的真空,使患者因癌症爆發而加速死亡。這種傳統的單一殺癌模式的結果,就是一方面癌細胞無法斬盡殺絕,另一方面作為主要殺癌手段的放化療對人的巨大毒性,又難以避免。最終形成癌症治療的惡性循環。

事實上,國際腫瘤治療全新標準就已經把病人的生命、安全、人性化需求放在第一位。吳玉波主張將病人臨床的需求與藥物開發結合在一起,並由此在國內開創了現代臨床藥學的先河,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主張開發既有效又高度安全、無痛苦的新型藥物。

經過進一步研究,並對200個家西方實驗室的公開結果進行分析,吳教授得出結論:必須淘汰西藥單靶點單途徑切斷腫瘤血管思路,大膽嘗試多靶點多途徑切斷腫瘤血管,這是餓死癌細胞新藥實現研製成功的必由之路!因為,只有徹底切斷腫瘤血管,才能真正餓死癌細胞,切實提高抗癌療效。而已開發國家依據西藥標準開發的抗腫瘤血管單體西藥,只能作用於單靶點,目前醫學界已經證實的腫瘤血管生成因子就已達十多個,比如腫瘤血管內皮因子VEGF、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基質金屬蛋白酶MMP。所有的研究已明確證實,單體西藥已明顯不能適應抗腫瘤要求。多途徑切斷腫瘤血管,徹底餓死癌細胞,這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方案。她預言:單靶點切斷腫瘤血管已經被證明不能適應抗腫瘤的需要,多途徑切斷腫瘤血管是腫瘤飢餓療法的必由之路,並指出:分子中藥必將是中國中藥走向世界的技術保證。

三, 哈爾濱醫科大學腫瘤藥物研究所副所長 吳玉波 副主任藥師。女,1962年8月出生,黑龍江阿城人。現任哈爾濱醫科大學腫瘤藥物研究所副所長,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藥學部副主任、副教授。哈爾濱醫科大學臨床藥學部兼職秘書。主要業績:一直從事醫院藥學和科研工作。承擔省科委“八五”、“九五”攻關課題2項,申報發明專利2項“一種腫瘤化療中藥增效劑及其製備方法”、“增效氟尿嘧淀及其衍生物栓劑的製備方法”;並有多項研究成果分獲國家級青年獎和省衛生廳新技術獎。在國家級雜誌上發表論文20多篇;編寫出版了《合理用藥指南》、《現代控釋製劑》、《現代靶向製劑》、《中國人參》4部專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