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洪淇

吳洪淇,男,1982年出生,博士,講師,廈門大學法學院教師。

基本信息

簡介

吳洪淇,男,1982年出生,博士,講師,廈門大學法學院教師。

主要經歷

福建安溪人,少年遊學於西北(蘭州理工大學法學學士),2004年入中國政法大學攻讀法學理論碩士學位,2007年開始攻讀證據法學博士學位,2008年入選國家公派聯合培養博士項目在美國西北大學法學院訪學一年。2010年7月份開始擔任廈門大學法學院講師。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興趣在證據法學、法律職業研究和司法制度。在《社會學研究》、《政法論壇》、《比較法研究》、《環球法律評論》、《證據科學》等期刊發表若干論文,其中多篇論文分別為《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等轉載。

講授課程

《證據法學》(本科生、研究生課程)
《民事訴訟法》(本科生課程)
律師與公證制度》(本科生課程)

學術觀點

研究理念和特點 在研究立場上倡導基礎理論與實證研究相結合。

承擔項目

主持項目:
1、“證據排除規則的運行機制研究”(項目編號:K18021),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
2、“證據排除規則的內部結構與運行環境”(項目編號:ZK1006),2010年廈門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
參與項目:
1、“法官運用證據經驗規則實證研究”,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編號為09YZC820114),張中主持;(本人為第一順序參與人)(2009年)
2、Lawyer in the Pursuit of Political Liberalism:Criminal Defense in China,2008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項目(NSF. SES-0850432),Terence Halliday and Sida Liu(劉思達)主持,研究助理;(2009年)
3、“證據科學的理論體系與套用研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項目批准號:06JZD0011),張保生教授主持,協助收集資料;(2008年)
4、“‘律師職業行為規則’專家建議稿”,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課題,李洪雷、劉海波主持,參與;(2007年)

學術獎項

1、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11);
2、中國政法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11);
3、中國法學會第三屆中青年刑事訴訟法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三等獎)(2011)。

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 1、《證據法學》(參編,第二章),國家十一五規劃重點教材,張保生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2、《重大、疑難、典型刑事案件程式、證據問題研究》(參編,第八章),顧永忠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3、《律師與公證制度》(參編,第一、六、九三章部分),21世紀中國高校法學系列教材,王進喜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4、《美國證據法專論》(參編,附錄二),齊樹潔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5、《中國證據法治發展報告(1978-2008)》(參與撰寫部分),張保生、常林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發表論文

一、學術論文
1、“闡釋與理論:英美證據法研究傳統的二元格局”,獨撰,《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高校文科學術文摘》2011年第2期學術卡片轉摘;
2、“從經驗到法則:經驗在事實認定過程中的引入與規制”,獨撰,《證據科學》,2011年第2期;
3、“法律邊疆地區的糾紛解決與職業系統”,第二作者(與劉思達合作),《社會學研究》,2010年第1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0年第6期轉載,
4、“美國律師職業危機:制度變遷與理論解說”,獨撰,《環球法律評論》,2010年第1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0年第5期轉載;
5、“邊沁、威格摩爾與英美證據法的知識傳統——以證據與證明的一般理論進路為核心的一個敘述”,獨撰,《比較法研究》,2009年第5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0年第2期轉載;
6、“證據科學的走向:國際視野與中國語境”,獨撰,《證據科學》,2009年第4期;《高校文科學術文摘》2009年第6期轉載;人大複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10年第3期全文轉載;
7、“城邦如何構建:變遷中國的法律職業解說”,獨撰,《政法論壇》,2008年第6期;
8、“職業自主性與律師行業定位的三重維度考察——以新律師法為核心對象”,獨撰,《西部法律評論》,2008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9年第1期全文轉載;
9、“從紀律到規則:中國律師行業規範的演進邏輯”,獨撰,《法治研究》, 2009年,第3期;2009年4月16日《檢察日報》(學術版)部分轉載;
10、“證據法是如何漂移的:背景、方法與立場”,獨撰,載《證據理論與科學—首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王進喜、常林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11、“圖爾案與證據相關性的公共政策考量 ”,獨撰,《中國審判》,2008年第5期;
12、“英美證據法規範的變動趨勢述評——以美國、加拿大為重點考察對象”,獨撰,《司法改革論評》,第12卷,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13、“司法合理性問題及其在中國語境下的展開”,獨撰,《法治論壇》,2007年第8期;
14、“‘執業規範’抑或‘職業規範’——以中美律師行業規範比較切入” ,獨撰,《中國訴訟法判解》第6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15、“自治與他治:律師服務收費管理主體定位的多重要素”,獨撰,《規劃.規範.規則——第六屆中國律師論壇優秀論文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16、“淺議格式契約價值機制之失衡問題”, 《蘭州學刊》,2002年第5期; (吳洪淇、呂志祥)
17、“西部大開發中商號權制度的完善——從“冠生園事件”說起 ”, 《社科縱橫》,2002年第3期;(呂志祥、吳洪淇)
18、“中國證據法學三十年(1978—2008)”,載《中國法學三十年(1978—2008)》,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張保生、王進喜、吳洪淇)。
二、學術譯文
1、“認真對待事實”,《法律方法》,2012年第12卷;
2、“現代證據法的興起”,《證據科學》,2008年第1期;
3、“真相及其敵人”,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學報《研究生法學》,2008年第23卷第5期;
4、“美國律師事務所組織結構的變遷:1960-2000”,《律師文摘》2008年第1輯;
5、“微量物證的法律描述”,《證據科學》,2008年第4期;
6、“將律師與委託人的利益結合起來”,《私法》,第8輯第1卷(總第15卷),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7、“法律作為一門職業”,《律師文摘》,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年第4輯;
三、報刊評論
1、“挽救社會公德法律亦有可為”,《法制日報》思想部落版,2011年10月12日;
2、“證據制度改進需要配套制度改革”,《法制日報》思想部落版,2011年3月30日;
3、“英美證據法的形與神”,《法制日報》法學書齋版,2011年1月12日;
4、“法學博士生讀多少年比較合適”,《法制日報》周末版,2009年5月28日;
5、“律師政治家:福兮?禍兮?”,《法制日報》周末版,2008年6月15日;
6、“證據法是如何漂移的——《漂移的證據法》讀後”,《法制日報》周末版,2008年2月24日
主要社會兼職 上海交大凱原法學院法社會學研究中心研究員(2011- )
廈門大學法律評論》編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