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洲

吳東洲

東洲:因為我主要是畫山水的。 東洲:就是浙江的山水,如天台山的。 東洲:“文化的積澱”,天台是三教合一的地方,這是別的地方所沒有的。


吳東洲,男,1985年出生於浙江台州。現為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浙江省國際美術交流協會會員,浙江省詩詞楹聯協會會員,浙江省青年藝術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青年書協國畫創作委員會委員,浙江杭州江南書畫院畫師,浙江省杭州市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台州市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時代水墨策劃機構策劃,浙江省收藏家協會會員,浙江省青年時報周末藝術欄目策劃。出版有《水墨清華——吳東洲藝術狀態寫真》(2005年版VCD),《筆墨清心齋作品集》,《心靈的自敘---關於吳東洲的支言片語隨筆錄》,《水墨清華——吳東洲藝術狀態寫真》(2007年版VCD),《看山聽水----吳東洲水墨藝術集》,《瀟瀟吾事---吳東洲圖文集》,《仰望湖上的天空---吳東洲雜文集》,《東洲水墨集》。近年在國內外多次舉辦展覽,作品被外方多家官方藝術機構永久收藏。被人譽為國內八零後實力派畫家。

印象吳東洲(作者:馬向東)

“東洲”這個名字取得好。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洲”指水中可居之地,是充滿聰穎靈氣之所,且又是東方之“洲”,便有了毛詩的遺風和韻味。東洲說這名字是一位老師取的,不知是得自名字薰染,還是先天稟賦所致,東洲身上頗具一種源自上古的飄逸性情和人文情懷,讓名字增色不少。
和東洲交往並不多,除了在黨校給他上過一次課,就沒有其他專業課或是文化課的師承關係,然而在芸芸學生中,對於東洲的印象卻是最為深刻的。這種深刻不是因為我和他之間有什麼故事,而是看著他,或者想到他,就覺得自己在看一幅風景畫。有一首詩寫道“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我願意站在樓上看東洲,而不是走進東洲的內心。若非天才,那是要付出怎樣的努力才能取得作為一個中專生、高職生所難以取得的那些專業成果?東洲即便是天資聰穎,也必然是辛勞的,甘苦自知。而他呈現給我的,停駐於我印象中的,永遠是樂天逍遙達觀的:騎著一輛腳踏車,在校園裡穿過,看見我了,遠遠地笑笑地道一聲“老師好”,駐車行上一禮;或是背著包,行色匆匆匆迎面而來,頭一歪,眼一眯,白齒微露,揮揮手說“老師好”,讓人賞心悅目。他是輕鬆而從容地面對一切的。在輕鬆和從容中,經常的他會在路上笑著攔下我,或者直接走進我的辦公室,謙謙君子般送上一份請柬或是一本冊子,說,老師來看看我的畫展吧,老師我出了一本畫集,老師請指教我的隨筆錄……後來他又隔三差五地給我發來他寫的詩。
我像看風景一樣恬靜地站在一處角落裡看東洲描繪他自己的人生風景,不去探究他是怎樣的付出,不想理解他是如何的不易,只是看著他的不斷呈現的藝術生命成果,分享他的成功和喜悅,體味作為被東洲稱為老師者的自豪。中國美院林海鍾教授說東洲,“你和美院學生在一起不顯弱,你和美院本科生比,一點問題也沒有;你跑到社會上賣畫,一點問題也沒有。”
其實對於東洲我已形成一種習慣性的期待,似乎是在期盼著一部精彩小說尚未寫就的續集。一段時間不見東洲,就想他該是在哪裡悄悄地磨劍了;而一旦遇見東洲,便也會切切地問“最近又在折騰啥”。東洲確實是會折騰自己的,也順帶著把他周圍大大小小的圈子也折騰起來。
前些年東洲還在附中綜藝科就讀文博專業時,就搗鼓著成立學院清心書畫社,這個社團後來在學校里挺有名,也做出了一些舉動。東洲因為是附中學生,沒機會成為首任社長,卻是實實在在鍛鍊了一把,現在他擔任浙江省青年藝術研究會副會長,這是一個掛名於省書協之下的省藝術院校學生組織,可能還是源自當年組織書畫社的情結。在附中讀了三年,其他同學放了膽也就搞個畢業作品展或是聯展,東洲卻推出了“浙江藝術學校吳東洲同學書畫展”,主辦單位是他們綜藝科。據說這是藝校史上第一個學生個人書畫作品展,學院領導出面剪的彩。學院五十周年校慶期間,東洲又是抓住機會,在杭州唐雲藝術館做了《“舍取由心”吳東洲、張霖書畫聯展》,這較之以往在地方做過的幾次展覽,更得到社會和媒體的關注。東洲以其在讀高職學生的身份,在省內書畫界一片平靜的水面上,撥動出幾圈淡淡的漣漪。東洲醉心於這種他期待的嘗試,他是在享受中行進,在快樂中收穫的,是以他甚少愁眉苦臉、任勞任怨、負重而行如苦行僧一般作態。
東洲喜讀書,且看書較雜,中國書法史、中國文物史他反覆誦讀,倒背如流。史論,野史,人文逸事他尤感興趣。古書讀多了,他漸漸就走進古代文人們的人文情懷中,一支筆、一張紙,便可以寫盡天下事,國學修養、筆墨理解常常成為他揣摩和理會的名詞,他沉浸於一種他所希冀的人文情懷,於鋼筋水泥間尋找屬於自己心靈的東西。他開始遊歷全國各地,幾乎走遍了南方半箇中國,每到一地尋訪古蹟,蒐集古董,看茶買茶,作文作詩,寫字繪畫。遊歷是一種動態的閱讀,東洲的閱歷由此不斷提升,並凝結於他的《心靈的自敘——關於吳東洲的隻言片語》隨筆錄。我欽嘆於東洲讀書求藝的自主意識和主動精神。和同齡人比起來,東洲顯得成熟而富有激情。我是一直只願意看東洲的成績,但是對他的精力的旺盛也是總存有疑惑的。東洲怎么會有如此多的時間和精力?從附中到文管系,他一直擔任著團學幹部;書畫界的大小活動,他又是逢會必到;他的專業和文化成績也不錯,最難得的是東洲說自己讀書是全勤,作業從不拖拉,按時交作業。能做到全勤和交作業,就我以往對美術專業學生的了解,算得上是鳳毛麟角。東洲說,每年給自己定計畫,就如同行路一樣,按照行程去一件件完成;中午傍晚節假日,截取時間的“邊角邊料”去做事;多結交,轉益多師,良師益友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狀態;走近古人,襲一絲古風,思天人合一,人品畫品書品相融,獵得好心境;起而遊走活躍,伏而心氣不躁,能得成功。
-----------------------------------------------------------------------------------------------------------------------------------

筆墨清新不染塵

——對話青年畫家吳東洲
文/陳 翥
認識青年畫家吳東洲實屬偶然,在東洲身上看不見八十後特有的張揚,相反確是斯斯文文,戴著一副眼鏡,一笑露出潔白的牙齒,從容、謙遜、整潔,就像他的畫一樣,乾乾淨淨。
就是這位來自台州的小伙子,醉心水墨山水多年,並參與了一系列在國內的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美術活動:2003年中國當代文人書畫藝術大展賽金獎(香港);2004年入展第四屆中日《人與自然》繪畫作品展(日本);2006年參展浙江省杭州青年藝術家邀請展(現代美術館)……
去年10月份,東洲又在天台博物館舉辦了《看山聽水———吳東洲水墨藝術展》,呈現出當代與傳統並置又互補互融的整體性風格歷程,詮釋了自己所做的是在自由自在的工作狀態中探討一種富有深度的水墨精神以及當代藝術的開放性。其中有多幅作品均為天台的山水,這讓記者頗感意外,沒想到時隔多日竟與東洲相遇了,於是便有了以下的文字。
記者:為什麼當時的展覽要取《看山聽水》個名字?
東洲:因為我主要是畫山水的。
記者:畫山水的人有不少,你的山水畫有什麼特點嗎?
東洲:我的山水是畫南方山區的,所以一定不一樣的,我首先在構圖和語言上不一樣。對於山水自然的認識,古代文人與我們現代創作者有根本不同的看法,他們有認為山水是永恆的,甚至把人在山水之中的一切活動,也歸作自然的一部分,因而在創作中的構思就是自然的物象,胸中之象經過再一次的理性熔鑄,使其成為全新的完整的藝術形象。但我認為,創作過程是作者構思與畫面意境的結合統一,有理性無理性是矛盾的兩方面,要把握好二者的辯證關係,把握好尺度,雙重內涵並存,這樣才能達到山水畫的完美。
記者:我看了你的幾幅畫,感覺比較內秀 ,有文人畫的感覺。
東洲:是的,江南的山是內秀而粗獷的,但又不嫵媚,而且我們這裡的山勢有自己的特點。
記者:為什麼選擇山水作為你的繪畫對象呢?
東洲:中國的文化在諸子思想,而其根源在山水,這和文人士大夫是分不開的。“中國的山水在於人文”,天台也一樣。
記者:這次展覽共有幾幅作品?
東洲:100張。包括山水、花鳥。主要是這兩年創作的作品。
記者:主要是表現哪些地區的山水?
東洲:就是浙江的山水,如天台山的。我為這次展覽畫了一系列的作品,特別是關於天台的。
記者:其中有多少幅是天台的?主要是哪些景點?
東洲:高明寺、方廣寺、國清寺、石樑等等,10張左右。
記者:你覺得天台的山水與浙江其他地方有什麼不同嗎?
東洲 :天台的山水是男人中的女人,外表冷峻裡面又很秀氣。 其實我對天台有一定的感情,因為小時候就在國清受佛法的教誨,所以一直在關注天台。
記者:作為一個藝術從業者,天台最吸引你的是什麼呢
東洲:“文化的積澱”,天台是三教合一的地方,這是別的地方所沒有的。
記者:給你的繪畫帶來什麼樣的靈感?
東洲:我感覺在天台我找到了我的繪畫狀態,這很重要,也很珍貴。
記者:別的地方沒有讓你有這樣的感覺嗎 ?
東洲:是的,但前提是讓我對它保持新鮮感不多。
記者:天台的山水為什麼會給你新鮮感?
東洲:因為它剛好使我的感覺能清楚地表達出來,而別的地方卻不能使我很好地表達。
記者:天台哪個地方讓你最有感覺?
東洲 :哪裡都有感覺,當時和朋友一起來遊玩,早就說聽這個地方的人文環境很好。
記者:來過天台幾次?
東洲:國清寺、石樑等等,從小到大記不清了,哈哈!
記者:歷史上有不少著名畫家畫過天台,那你畫的時候有沒感覺有壓力?
東洲 :沒有,我要學習的是他們看待事物的方法和手法,從中去感悟自然的美麗。
記者:之前有看過他們畫天台的畫嗎?有什麼給你啟發的嗎?
東洲 :我的作品很獨特,裡面有自我的精神,當然我們也要學習他們對藝術的理解。
記者:你通過這些山水想要表達什麼呢?
東洲 :我心中的山水。
記者:你心中的山水應該是什麼樣的?
東洲 :剛中有柔的感覺。
記者:最近在創作什麼作品?
東洲:在畫桐柏宮,那裡不錯,有著濃厚的宗教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