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精神

水墨精神,上海市的一個藝術展。

展覽城市:上海-上海策展人:馬琳展覽時間:2008-10-03~2008-10-23開幕酒會:2008年10月3日15:30展覽地點:上海大學美術學院99創意中心 主辦單位:上海大學美術學院99創意中心
展覽前言
水墨精神參展藝術家推薦詞
丁蓓
在經歷過一段有關海邊風景的繪畫與攝影的體驗之後,丁蓓莉這幾年的創作,開始逐漸將她對水天相接的風景的理解,擴展到一個更為宏闊的境域。她的視線不停地在"水--天"之間和"地--天"之間轉換,在這樣的一種轉換中,我們不但可以看到連綿空濛的山景,還能看到晨霧濃重中,隱晦幽暗的都市樓群。但我們同時也會發現,丁蓓莉所使用的畫面策略,還不僅僅是對這種轉換的關注,她對實體的暗影、輪廓以及處於遊歷狀態的水汽的興趣,要超出其他。瀰漫于山體之間或都市樓群中的水汽,不但形成了畫面低緩迷茫的色調,而且由於其不停遊動的特徵,在巨大的山形體量中,同時也形成了一種悠遠、凝重,低調、務實的氣質。
毛冬華
毛冬華的簾籠系列作品,是她於極簡構圖作品中較為洗鍊、純粹的一種。這也是她這幾年竭力探求的方向之一。毛冬華的這種畫面素材選取,具有很強的象徵性與隱喻特質,帘子和籠子直接應對了典型的中國古典文化。同時這種素材的選擇也在含蓄、內斂當中,體現出一種柔性的美學意味,這或許與她的女性身份以及個人對生活的理解有一定的關聯。她的這一系列作品的創作,經歷了兩個階段,首先是以帘子、籠子和鳥三者構成畫面主題;其次當她將鳥從籠中移去的時候,畫面隨即呈現出了另外一個層面的隱喻狀態,畫家於此將一種觀念的思考,帶入了她的創作,使得畫面更加的純淨。
葉芃
葉芃近來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新的創造中保持傳統美學品格的問題,他對於禪語的詮釋以及他對幽深曲折主題的偏愛,呈現於他的花卉作品中,即是一種出於禪悟的幻化與淡定,尤其表現在他有關於荷花的描繪,簡潔中充滿曼妙的靈性。他重視形而又不拘泥於形,在形似中更注意確立自己的態度,表達自己的主觀意念和感情。他的花鳥畫作品既有宋畫的嚴謹,又兼元畫的瀟灑。畫面清新淡雅,同時又融入渾厚、深邃的意境,顯得清雅厚重,獨具風貌。同時,葉芃還注重對作品背景的處理,並賦予其特定的環境顏色。通過這些色調的處理,不僅使作品與傳統形式拉開了一定的距離,同時更增加了作品豐富細膩的色彩情感,達到了華爾不浮,淡而有致的效果。
李崗
李崗畫面中的力量感,與他對火山這一獨特主題的選擇有著很大的關係。傳統的山水畫通常偏向於描繪混沌狀態的自然景觀,從而達到再現人文思想的目的。李崗的主題與此截然不同:如果說傳統山水畫鍾情于山體表面的混莽與悠遠的話;那么李崗的山水畫則更多的將精力投注在對山體內部結構以及火山爆發後的肆虐殘象的呈現。這就在一個全新的維度上,使得李崗的山水畫被歸入當代山水畫的語境與表達空間當中。李崗的火山主題具有著多重的力量感,既有醞釀積蓄的沉靜狀態,也有爆發後所袒露出來的動盪、肆虐,還有火山凝固後幻化出的絢爛與奇屈。李崗將一種自然的運動力量賦形於藝術的視野中,無疑與當下的時代心理達成了某種暗合。
李戈曄
李戈曄的繪畫似乎從來都不曾屬於過那種風尚美學的範疇。她的繪畫總是帶有一種深邃的人生玄思在裡面,技術的炫耀反而被置於一個相對次要的地位,以使繪畫免遭平庸的戕害。她的繪畫是屬於內省的那種,並且常常與哲理相連。李戈曄常將人生比作一條川流不息的大河,而她則不停地將人生的各種滋味沉浸糅合在這流水當中。因而,在她的畫面中,我們所能看到的都是滿眼的河水以及漂浮於水面的眾生。人生的輕與重,孤獨與寄託,迷失與茫然,漂泊與落定,乃至於依靠與大愛,等等,都在有聲而無息當中,幻化為人世的浮塵。從這個角度來說,李戈曄對風尚的偏離,其實也從一個相反的道路,闡釋了當代人的生存狀態與觀念演變。
佘松
佘松人物畫的特點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他對畫面主題的選擇,時尚雜誌封面女子是他這一主題的素材來源,這給他的畫面帶來了風尚的美感;二是他常在畫面上將線條的表現降低到最小的可能,而極力彰顯以重彩填塗的小塊面分割畫面的技巧,這使得他的畫面構圖具有了一種迷離飄忽的視覺張力;三是他對視象的幻化處理,在他的畫面中,一般我們很少看到較為清晰的人物面相,這種模糊的處理方式,可能應和於他對人物服飾的重彩塊面上的考慮。佘松常將他對這些封面女子的描繪,認作他對古往今來留存於人們記憶中的文化幻象的探尋。雖然佘松將風尚女子的幻象與傳統士大夫的幻象,都認作極為類似的文化想像之兩種,但我們更有理由期待他對於二者衝突的表現。
郝孝飛
郝孝飛曾將自己有關當代水墨的探索,看作一個大的文化境域中視覺想像的重要部分,為此,他不遺餘力地在宣紙上構建著屬於自己的具象水墨圖式,從而實現著自己對於經典人物畫文脈的突破。然而,單就郝孝飛作品所呈現的視覺語言來說,儘管他常竭力將古人所說的"寫心"、"寫意"認做他美學追求中的一種,但他在具象水墨人物畫上的語言創新,以及他對抽象表現水墨的偏離,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他在水墨人物畫的當代轉換中,增加了對於當下語境的切入與滲透。他的這種努力,表現於他的畫面的,即是將水墨語彙的空靈效果,整合進他的虛擬想像空間,在成就他的視象人物畫創作的同時,也收穫了一條純化思維的美學之路。
熊明
熊明非的作品通常與生活中的各種趣味緊密相連。與諸多以寫意畫擅長的畫家不同的是,他將個人對趣味的表達,鎖定在了工筆重彩繪畫一路上,這使得他的繪畫具有了某種直觀性與寫實特徵。為了儘可能地將這種趣味的傳達與傳統拉開距離,而能直接承載當下的藝術觀念和時代語境,熊明非借鑑了當代卡通以及動漫繪畫中的某些技巧,從而賦予了傳統工筆繪畫以更多靈動的機趣與童真。從熊明非最近的作品創作來看,他顯然是想在一個全新的境域中,對經典工筆繪畫語言做一些個人的理解與超越。他於此所使用的一個策略是將經典圖式與當下諸多的流行圖式一起,認作純粹的視覺元素,然後他再將這些視覺信息重新組合進他表達趣味這個主題上,從而形成自己的圖式語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