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俊(1919~  )

吳文俊(1919~  )

"1956年因在拓撲學中的示性類與示嵌類方面的卓越成就獲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在40年代末

吳文俊(1919~)

正文

吳文俊(1919~)中國現代數學家。1919年 5月12日生於上海。1940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系,1949年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獲法國國家科學博士學位。1957年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3年任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名譽所長,1984年當選為中國數學會理事長。1956年因在拓撲學中的示性類與示嵌類方面的卓越成就獲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的主要貢獻在拓撲學,並從事於對策論(又稱博弈論)和奇點理論的研究。他用在拓撲學方面取得的成果,出色地解決了電子器件中的布線問題。
70年代初期,他開始研究中國古代數學史,闡述中國古代數學思想在於重套用、重計算,不同於西方的重邏輯關係、重推理,頗多新的見解。70年代後期,他致力於數學機械化與機械化的數學的研究,從初等幾何著手,在計算機上已經證明了一類高難度的定理,同時也發現了一些新定理。在這方面他強調構造性的研究,而不同於前一段時期在國際上所積累的主要是存在性的結果。他把D.希爾伯特的《幾何基礎》一書中的一些主要思想在計算機上加以體現。他進一步探討了微分幾何的定理證明。提出了利用機器證明與發現幾何定理的新方法。
他在拓撲學中的貢獻頗多。在40年代末,向量叢的惠特尼示性類對於數學界還是很神秘的。他首先給出了惠特尼示性類的乘法公式一個簡單的證明。接著又套用斯廷羅德運算定義了吳類V:Vx=Sqx;並給出了計算微分流形的切叢的斯蒂菲爾-惠特尼示性類 W 的吳公式:W=SqV,揭開了籠罩斯蒂菲爾-惠特尼示性類的神秘面紗。這一公式和另外一個也被稱為吳公式的關於 SqiW 的公式,對後來拓撲學的發展起著巨大作用。在標題中出現吳公式的拓撲學論文就有幾十篇之多。50年代,他定義了非同倫不變的拓撲不變數(而已知的拓撲不變數幾乎都是同倫不變的),並用於複合形在歐氏空間中的嵌入問題,引進了示嵌類,給出了用示嵌類表示的n>2時n維複合形可嵌入於2n維歐氏空間的充分必要條件等重要結果。他關於龐特里亞金示性類的一系列工作也是引人注目的。70年代,他又在極小模理論的基礎上,給出了I*-度量的公理化定義,證明了I*-度量對於多種幾何作法的可計算性。此外,他在60年代給出的帶奇點的代數流形的陳示性類的定義,既自然,又簡單。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