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少華[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執行董事、副總經理]

吳少華[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執行董事、副總經理]

吳少華,男,現任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執行董事、副總經理、黨委委員,兼任光大金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人物經歷

吳少華,男,現任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執行董事、副總經理、黨委委員,兼任光大金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個人生活

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吳官正之子。

人物榮譽

曾任江西省審計廳通達審計師事務所所長,江西省審計廳商貿處處長,江西省審計廳經貿處處長,中國光大銀行總行營業部副主任,中國光大銀行人力資源部總經理、黨委組織部部長,中國光大銀行副行長、黨委委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執行董事。

人物品格

“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這24字,既言簡意賅又內涵豐富。“三嚴三實”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聯繫,相輔相成,體現了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有機統一、內在自律和外在約束的有機統一。其中,“三嚴”是根本、是出發點,“三實”是目標、是落腳點。對黨員領導幹部來說,只有做到“三嚴”,才能結出“三實”之果;學習好踐行好“三嚴三實”,首要在於領會其精髓要義,把握其時代內涵,以三嚴塑造形象,以三實證明形象。

嚴以修身,做有品位的領導幹部

“三嚴三實”,修身為先。修身不足,“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空談。嚴以修身是黨員幹部靈魂晉身的最基本門檻。嚴以修身,須滲透“信仰之修、道德之修、境界之修”。

信仰之修。人要有點精氣神,說的其實就是信仰。缺了理想信念,就會喪失精氣神,政治上就會變質、經濟上就會貪婪、生活上就會腐化、道德上就會墮落。出離信仰之門,有人就會依靠手中的權錢優勢,做出令人髮指、有違人倫法紀的咄咄怪事來,妄談全心為民、獻身事業、忘我犧牲了。信仰,是頭頂的星空。有信仰的人,不需要外力的簇擁,便能向著內心的航向前行,如焦裕祿,心中裝滿了黨員宗旨、發展大局與社會公義,已達到“忘我”之境。“民之難即黨之憂,黨的幹部就是要為黨分憂、為民解難”,這是吳天祥的經典座右銘,體現的正是他“一心為民”的不變信仰。

道德之修。築牢道德防線,講修養、講道德、講人格,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一些被打掉的“虎蠅”案例告誡我們:忽視道德修為、放棄德行護心的官員,越是高效行權、大刀闊斧之“能者”,破壞力越大。事實證明,黨員幹部只有“守底線、知敬畏、常修德”,才能做到既擔當大任,又拒腐防變。尤其在物慾橫流的現實衝擊下,在權力遭遇“公關”和“圍獵”的當下,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就顯得彌足珍貴。

境界之修。清代著名詩人龔自珍詩曰:“不能勝寸心,安能勝蒼穹?”意思是說如果不能從自身入手,控制好自己的私念、欲望、惰性等,又怎能幹出一番大事呢?“小我”之境,常為私利所累,在攀比計較中難免心浮氣躁或心理失衡,極易墮入誘惑的泥淖而不能自拔,最終失節毀譽、誤己誤國。“大我”之境,則在於“積善成習”。做一件好事易,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難的是一輩子廉潔奉公、恪盡職守,行大道、利天下。

嚴以用權,做守規矩的領導幹部

嚴以用權,就要按規則、按制度用權,不能忘了規矩、亂了章法。有人說,領導幹部是高危職業,高危就高危在用權上。權力如火,任性用權,引火燒身,後患無窮。嚴以用權,必須高標準嚴要求地做到“三個銘記”,對手中權力有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凍的謹慎,確保行使不偏向、不變質、不越軌、不出格。

銘記“公權不私,私用即盜”,堅持秉公用權。權力使用不可大意,“居官守職以公正為先,公則不為私所惑,正則不為邪所媚”。“權力就是責任、幹部就是公僕”,用權當以為民服務為己任。“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憲法明確規定權力的屬性;“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央鮮明的政績觀昭示世人;“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幹部嚴以用權,就是保護幹部免受權力的傷害。

銘記“勤政為民,潔身自好”,防止權力腐敗。官以不貪為寶,民以清官為寶。“貪污”兩字,很有講究,“今”“貝”為貪,今天想一下子得到許多寶貝,就會走上貪腐的不歸路;“水”“虧”為污,如果總想撈油水,油水多的地方往往很滑,遲早要吃大虧。“為官發財,應當兩道”,權與財需要絕緣。近些年來,一些單位出現的“權力腐敗”、產生的“小官巨腐”,一些人身邊的“權力掮客”,都源於權力被腐蝕。為官者不可能把權力帶進墳墓,而權力卻可以把為官者送進墳墓。錢財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是無數歷史和現實的教訓,必須深刻汲取。

銘記“依法行政,規矩用權”,有權不可任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如果權力行使出了籠子,就會無法無天,禍害百姓、禍害組織、禍害國家,也禍害自己。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不濫用權力,做到用權不逾矩。只要權力任性,就會違規;只要權力出軌,必然滋生權錢腐敗。權力與責任相連、與制度相關,既不是自由之物,更不能無所畏懼——在大眾面前,權力只有服務;在法律面前,權力只有服從。

嚴以律己,做重自律的領導幹部

“頭上三尺有神明”。領導幹部的“頭上神明”是什麼?就是法紀、組織、人民、權力。嚴於律己,就是常懷對“神明”的敬畏之心,敬畏法紀、敬畏組織、敬畏人民、敬畏權力,不斷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隨時提醒自己,鞭策自己,做信念堅定的“明白人”、表里如一的“老實人”、嚴守紀律的“規矩人”。

一是自重。“山自重,不失之威峻;海自重,不失之雄渾;人自重,不失之尊嚴。”自重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名譽,使自己的言行與共產黨員、領導幹部的身份相符合,不做違背黨和人民利益、背離黨的方針政策、違背黨紀國法及共產黨員人思想道德的事,不做有損於公司利益、公司形象的事。物必自腐而後蟲生,“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用理智去控制欲望,用正氣去驅逐邪氣,用自律去守住底線。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自己的名節不損,氣節不丟、正氣不散。

二是自省。生活中有政治,愛好上看形象。領導幹部的人生情趣、生活欲望,不僅是個人情懷,更是一種政治風采。對黨員幹部來說,愛好決不屬於個人生活小事,而是事關大節。自我反省、檢查自己,“吾一日三省吾身”。時時念“緊箍咒”,分清情趣愛好的雅俗,心境追求高潔,人格崇尚完美,不以“小節無礙”而原諒自己,不以“下不為例”而開脫自己,不以“別人不知”而放縱自己。看自己有沒有與黨的宗旨、紀律以及黨對黨員和幹部的要求不相符合的言行,運用自我批評的武器,時刻按照黨員標準來反省自己的行為,找出自己的缺點、錯誤和不足;檢討自己的工作,採取措施,克服缺點,糾正錯誤,彌補不足;規範自己的言行,向更高的目標努力。通過自省,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勇于堅持真理,善於改正錯誤。

三是自警。對自己的思想和言行高度警覺,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特別是對權力敬畏,對黨紀國法的敬畏,對人民的敬畏,堅守底線,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康熙皇帝稱為“居官清正,實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有一副對聯:“累萬盈千,儘是朝廷正賦,倘有侵欺,誰替我披枷帶鎖;一絲一粒,無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曉得男盜女娼”。這幅楹聯振聾發聵,如醍醐灌頂。面臨著物質利益的誘惑,名譽地位的考驗,時刻自敲警鐘: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違背黨紀國法和思想道德,不能“自己扳倒自己”、“自己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步”。以“螻蟻之穴,潰堤千里”的憂患之心對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之心對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夙夜在公,寢食不安”的公僕之心對待自己的一職一責,把住底線。

四是自勵。“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自強不息,奮發向上,求真務實,鼓勵、激勵自己前進,努力在求深、求實、求細、求準、求效上下工夫。當工作順利時,激勵自己不滿足現狀,不甘於平庸,不甘居中游,而是更上一層樓,創一流的業績。在遇到困難時,勉勵自己不退縮,不泄氣,而是開拓進取,迎難而上,危難之處顯身手。在逆境中,要鼓勵自己不氣餒,不向逆境低頭,不隨波逐流。在挫折面前不灰心,“歷盡風雨不言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爬起來繼續乾。在自勵中始終有一股勁、一股氣、一股勢,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培養自己堅忍不拔、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百折不撓的品格,保持求真務實、艱苦奮鬥的作風。

謀事要實,做務實效的領導幹部

常言道,“謀事在人”。謀事要成功,“謀”的路子必須對,“謀”的步子必須實。“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謀事之根本,就是登高望遠。善於把握工作的前瞻性和全局性,增強謀劃發展的能力,保證企業始終沿著正確的軌跡發展;增強科學決策的能力,善於用系統辯證的思維考慮問題,統籌兼顧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企業與社會等各方面關係,不斷提高決策水平;要增強把握規律的能力,善於認識、掌握和利用規律,切實從戰略上駕馭全局。

謀事之源泉,就是善於傾聽。發展決策不搞“一言堂”,在重大決策之前,多傾聽取不同的意見建議,堅持民主集中制,制定的規劃目標不好高騖遠、華而不實。以遵循客觀規律作為基本前提,把調查研究作為基本功,多深入基層調研了解真實情況,特別是多到困難和矛盾集中、民眾意見多的地方去,這樣在做決策時才能使點子、政策、方案更加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符合科學精神。

謀事之基石,就是民眾路線。必須堅持民眾路線,向民眾學習、向實踐學習,了解民眾需要什麼,期盼什麼。民之所需、民之所欲、民之所困,正是領導幹部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決策不靠“拍腦門、拍胸脯”。

謀事之要務,就是善於實幹。發展是硬道理、落實是真功夫、業績是發言權。堅持用實踐的觀點對待事業、看待業績,把實際成效作為檢驗業績的重要標準,不搞虛業績、劣業績。因地制宜,開展工作;從實際出發,推出具有針對性、操作性的舉措,爭當想幹事、能幹事、乾成事、不出事的實幹家和創業家。

創業要實,做敢擔當的領導幹部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靠實幹,基本實現現代化要靠實幹,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靠實幹。”他要求全黨發揚務實高效、不尚空談的工作作風。

守土盡責、敢於擔當。“為官避事平生恥。”對領導幹部來說,勇於擔當就是態度,破解難題就是業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原則、敢於擔當是黨的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領導幹部必須有為黨盡責、為國奉獻、為民分憂的擔當精神。敢於擔當就是要堅持黨的事業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當官不想幹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

攻堅克難,錘鍊意志。孟子講:“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作為黨員幹部就是要到市場一線,到困難壓力大的崗位中錘鍊意志、砥礪品質,在處理複雜矛盾問題中不斷提升素質能力、培養“三嚴三實”作風。以從嚴從實的精神改進作風,杜絕庸懶散,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氣概和胸懷,多乾打基礎的事,多乾利長遠的事,多乾民眾歡迎的事,多乾有益大局的事。

踏石留印、抓鐵有痕。要堅持講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以有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實勁,抓一件是一件,乾一件成一件。搞形式、做表面文章,擺架子、耍官僚習氣,會分散幹事的時間和精力,污染幹事的環境,銷蝕幹事的力量,是實幹的大敵。

銳意創新、開拓進取。現在,公司業務發展面臨一些壓力和挑戰,尤其需要有直面問題、迎難而上的勇氣,有銳意創新、開拓進取的精神,不斷攻克改革中的堡壘,突破發展中的瓶頸。隨著作風建設深入推進、紀律約束不斷加強,要防止出現“只要不出事、寧可不幹事”的傾向。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現在公司不同程度存在“急”、“浮”、“虛”的問題,“急”就是急躁、急於求成,“浮”就是飄浮、浮在表面,“虛”就是虛功、政策措施、發展目標落不了地,這些都是幹事創業的大忌,需要努力克服。

焦裕祿為我們樹立了創業要實的好榜樣,他一生對黨和人民忠誠。上世紀50年代,他回響黨的號召,從共青團鄭州地委第二書記的位置上到洛陽參加礦山機器廠的籌建工作,在工業戰線上工作了9年;上世紀60年代,他在明知自己患有嚴重肝病的情況下,又服從組織安排到當時全省最窮的蘭考縣工作。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想著黨交給的任務,還掛念著蘭考縣的災情。特別是囑咐去看望他的同志們:死後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灘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做人要實,做行正道的領導幹部

孔子說:“民無信不立。”誠實是立身、立言、立行的基礎,是鑄就領導幹部人格魅力的重要基石。毛澤東明確提出全黨同志要“當老實人,說老實話,做老實事”。周恩來說過:“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最老實的人,因為只有老實人才能經得起事實的歷史的考驗。”鄧小平認為,無論做官,還是普通公民,都要實實在在,實事求是,誠信為本。對領導幹部來說,做人要實就是要做“三種人”。

第一是做忠誠的人。黨員領導幹部要常修為政之德,要對黨、對組織、對人民、對同志忠誠。對黨忠誠,就要一以貫之乾實事,營造風清氣正的幹事業環境;對人民忠誠,就要以扎紮實實的工作成效兌現對民眾的承諾;對組織忠誠,就要胸襟坦蕩,自覺遵守組織紀律、維護組織利益;對同志忠誠,就要真心誠意、盡心盡力。

第二是做老實的人。老實人忠厚善良,求真務實,認真踏實,埋頭苦幹。老實人不是庸人,從“辦事不吭聲”的老實人張思德,到“退休不享福,栽樹二十年”的“草鞋書記”楊善洲,儘管時代變遷,但忠厚善良,求真務實始終是優秀老實人的本色。

第三是做公道正派的人。公道正派是領導幹部最重要的政治品質。堅持真理、尊重事實,講真話、講實話,切實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統一、表里如一。黨員幹部要成為公道正派的人,必先正其身,光明磊落,自覺抵制歪風邪氣。做到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坦坦蕩蕩為官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