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復

吳中復

吳中復(約1011~1078)字仲庶,興國永興人。卒,年六十八。中復樂易簡約,好周人之急,士大夫稱之。從孫吳擇仁。

基本信息

人物家庭

父吳仲舉,仕李煜為池陽令,曹彬平江南,仲舉嘗殺彬所招使者。城陷,彬執之,仲舉曰:“世祿李氏,國亡而死,職也。”彬義而不殺。

人物經歷

中復進士及第,知峨眉縣。邊夷民事淫祠太盛,中復悉廢之。廉於居官,代還,不載一物。通判潭州御史中丞孫抃薦為監察御史,初不相識也。或問之,抃曰:“昔人恥為呈身御史,今豈有識面台官耶?”遷殿中侍御史。彈宰相梁適,仁宗曰:“馬遵亦言之矣。”且問中復曰:“天寶後治亂分,何也?”中復歷引姚、宋、九齡、林甫、國忠用舍以對。適罷,中復亦通判虔州,未至,復還台。

富弼李仲昌開六漯河,內臣劉恢密告所斷岡與國姓上名同,賈昌朝陰助之,欲以搖弼。詔中復往治,促行甚急。中復言:“獄起奸臣,非盛世所宜有。”馳至,較其名,乃趙征村也,亦無岡勢,獄以故得止。又彈宰相劉沆,沆罷。改右司諫,同知諫院。遷御史知雜事、戶部副使,擢天章閣待制,知澤州瀛州,移河東都轉運使,進龍圖閣直學士、知江寧府。郵兵苦巡轄官苛刻,縶而鞭之。獄具,法不至死,中復以便宜戮首惡,流其餘,入奏為令。歷成德軍、成都府、永興軍。

河北行青苗法,使者至,將先下州縣。中復檄之曰:“斂散自有期,今先事擾之,何也?”拒不聽,且以報。安撫司韓琦方疏諫青苗,錄其語以上。熙寧並省郡邑,以永康為縣,中復言:“永康控威、茂,不可廢。”其後因夷竟復之。關內大旱,民多流亡。中復請加賑恤,執政惡之,遣使往視,謂為不實,削一階,提舉玉隆觀。起知荊南,坐過用公使酒免。卒,年六十八。中復樂易簡約,好周人之急,士大夫稱之。從孫吳擇仁

宋仁宗御賜吳中復“鐵御史”匾額。吳中復死後,歸葬家鄉北台山。為了紀念吳中復兄弟三進士,當地民眾和吳氏後人在他們當年讀書處北台山建了一所書院,以吳中復的官名為號,稱“龍圖書院”。因吳中復與兄吳幾復、弟吳嗣復先後中進士,地方上稱他們為“吳三貴”(一說“吳三貴”指吳中復及其兒子吳立禮孫子吳擇仁)。明天啟五年,以魏忠賢為首的太監集團攻擊東林黨,毀天下書院,龍圖書院被迫改為寺廟。順治乙酉年五月,大順殘兵由湖口渡江往太平山、九宮山方向潰退路過車田村時,龍圖書院遭兵焚。當地民間傳說是大順殘兵誤認為“吳三貴”即“吳三桂”。康熙年間,當地民眾募集資金,重修龍圖書院,並在龍圖書院旁邊,加修了一座寺廟。鹹豐丙辰年,太平軍中王過兵,龍圖書院再遭兵焚。2005年當地民眾再次集資重建。在湖北省通山縣燕廈鄉灘頭村螺絲坳有一深坑(大慶-廣州高速公路燕廈河大橋北橋頭側邊)。當地民間傳說,“吳三貴”家的祖墳葬在烏鴉撲地。烏鴉要吃螺絲的。三藩之亂後,清廷為破壞吳三桂祖墳的風水,派兵來挑了這螺絲眼,弄死了螺絲,讓烏鴉餓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