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湯

君子湯用於婦人經後潮熱,誤食生冷,聚成痰飲,腹心脹滿,氣升上隔,飲食不思,腹結塊成瘼。

基本信息

女科旨要

【處方】陳皮2錢,茯苓2錢,枳實2錢,川芎2錢,赤芍2錢,蘇葉2錢,檳榔2錢,桔梗2錢,白朮2錢,半夏2錢,當歸3錢,香附3錢,厚朴3錢,甘草1錢,紅花1錢,黃連(酒炒)1錢,柴胡1錢,砂仁1錢5分。

【用法用量】上分8帖。加生薑3片,酒、水各半煎,空心服。如嗽,加五味子、杏仁各2錢;口渴潮熱,加竹瀝2匙。

【摘錄】《女科旨要》卷一

薑桂六君子湯

薑桂六君子湯用於寒氣嘔吐。薑桂六君子湯--《症因脈治》卷二

【處方】六君子湯加乾薑、肉桂。

四君子湯加味

四君子湯加味用於益氣健脾,祛瘀通絡。主治脾虛濕阻,瘀血阻滯胞宮。四君子湯加味--曾廣盛方

【處方】黨參30克,白朮24克,茯苓15克,甘草9克,莪術60克,三棱30克,牛膝15克。

【功能主治】益氣健脾,祛瘀通絡。主治脾虛濕阻,瘀血阻滯胞宮。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曾廣盛方

黃耆六君子湯

黃耆六君子湯用於病後調脾進食。黃耆六君子湯--《醫學集成》卷二

【處方】六君加黃耆、山藥。

【功能主治】病後調脾進食。

【摘錄】《醫學集成》卷二

星附六君子湯

加減星附六君子湯用於癲癇氣虛有痰者。加減星附六君子湯--《醫方簡義》卷四

【處方】制南星1錢,竹節白附子(酒炒)7分,人參1錢5分,白朮2錢,茯苓3錢,炙甘草5分,姜半夏1錢5分,廣皮1錢。

【功能主治】癲癇氣虛有痰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牛癰,加牛黃5厘沖入;馬癇,加馬勃5分;羊癇,加羊膽(生)1枚,藥送吞下;豬癇,加豬心血1匙沖;雞癇,加雞膽1枚,藥水送吞。陰虛加生地4錢,當歸3錢,川芎,白芍各1錢。

【摘錄】《醫方簡義》卷四

香砂六君子湯

加減香砂

加減香砂六君子湯用於傷寒食復。加減香砂六君子湯--《醫學探驪集》卷三

【處方】焦白朮3錢,人參3錢,葛根4錢,淡豆豉3錢,廣縮砂2錢,陳皮3錢,姜厚朴2錢,木香2錢,甘草2錢。

【功能主治】傷寒食復。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

【各家論述】此方以焦術、人參、甘草健脾胃;以廣砂、木香、陳皮開脾胃;以厚朴溫中宮;以豆豉、葛根解肌表。使食積去,脾胃復,肌表解,寒熱退。

【摘錄】《醫學探驪集》卷三

加味香砂

加味香砂六君子湯用於扶脾祛痰。主治因脾虛挾痰所致的月經量少,色淡而粘,平日白帶多,口淡,苔白膩,脈緩滑。加味香砂六君子湯--《中醫婦科治療學》

【處方】泡參3錢,雲苓3錢,白朮3錢,木香2錢,砂仁1錢,秦歸2錢,川芎1錢半,陳皮1錢,半夏3錢。

【功能主治】扶脾祛痰。主治因脾虛挾痰所致的月經量少,色淡而粘,平日白帶多,口淡,苔白膩,脈緩滑。

【用法用量】水煎,溫服。平日白帶多者,加蓮米3錢,芡實3錢。

【摘錄】《中醫婦科治療學》

姜附四君子湯

姜附四君子湯用於寒氣霍亂;半產,身熱面赤,脈沉而細。姜附四君子湯--《症因脈治》卷四

【別名】姜附四君湯

【處方】乾薑、附子、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

【功能主治】寒氣霍亂;半產,身熱面赤,脈沉而細。

【用法用量】姜附四君湯(《竹林女科》卷二)。《竹林女科》本方用量:人參、白朮(蜜炙)、茯苓、炙甘草各一錢,乾薑(炮)、附子(制熟)各五分。

【摘錄】《症因脈治》卷四

金水六君子湯

金水六君子湯用於咳嗽。金水六君子湯--《醫門入法》卷二

【處方】黨參5錢,歸身5錢(炒),熟地5錢,陳皮5分,法夏5分,茯苓1錢,炙草1錢。

【功能主治】咳嗽。

【用法用量】加大烏梅5個,生薑3片為引,水煎服。

【摘錄】《醫門入法》卷二

八君子湯

八君子湯用於脾胃濕痰內盛,時時帶下,經行而帶症益盛者。八君子湯--《陳素閹婦科補解》卷一

【處方】人參白茯苓白朮各3克炙草1.5克半夏3克廣皮2.4克蒼朮2.4克當歸7.5克。

【功能主治】脾胃濕痰內盛,時時帶下,經行而帶症益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陳囊庵婦科補解》卷一

八君子湯--《陳素閹婦科補解》卷一

【處方】當歸4.5克,生地4.5克,香附4.5克,地榆4.5克,茯苓2.4克,澤瀉2.4克,黃連2.4克,山萸肉2.4克,燈心30根。

【功能主治】健脾燥濕。主治氣不攝血,脾虛兼濕痰。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陳素閹婦科補解》卷一

八君子湯--《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

【處方】人參1錢,白茯苓1錢,白朮1錢,炙草5分,半夏1錢,廣皮8分,蒼朮8分,當歸2錢5分。

【功能主治】補脾祛濕。主治脾虛兼濕痰,經行見赤白帶下,或隨血而下,或時時帶自下。

【各家論述】方中四君子補脾虛,二陳祛濕痰,加蒼朮燥濕運脾、當歸和營養血。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

柴胡六君子湯

柴胡六君子湯用於傷寒熱解,平復後,或勞碌過食,復作大熱。柴胡六君子湯--《扶壽精方》

【處方】柴胡2錢,黃芩1錢5分,半夏1錢,茯苓1錢,甘草3分,人參8分,白朮1錢,陳皮1錢半,枳殼(炒)1錢。

【功能主治】傷寒熱解,平復後,或勞碌過食,復作大熱。

【用法用量】上㕮咀。水2鍾,加生薑3片,煎1鍾,食後服。頭痛,加川芎1錢;口渴,加乾葛1錢。

【摘錄】《扶壽精方》

丁沉四君子湯

丁沉四君子湯用於小兒胃氣虛弱,不能消納乳食,精神倦怠,囟門煽動,睡臥露晴,自利不渴,頻頻嘔吐。丁沉四君子湯--《金鑒》卷五十二

【處方】人參、白朮(土炒)、茯苓、炙甘草、丁香、沉香。

【功能主治】小兒胃氣虛弱,不能消納乳食,精神倦怠,囟門煽動,睡臥露晴,自利不渴,頻頻嘔吐。

【用法用量】引用煨姜,水煎服。

【各家論述】參、術、苓、草補其胃,丁香、沉香溫其脾。

【摘錄】《金鑒》卷五十二

柴芍六君子湯

柴芍六君子湯用於慢驚。脾虛肝旺,風痰盛者。柴芍六君子湯--《金鑒》卷五十一

【處方】人參、白朮(土炒)、茯苓、陳皮、半夏(姜制)、甘草(炙)、柴胡、白芍(炒)、釣藤鉤。

【功能主治】慢驚。脾虛肝旺,風痰盛者。

【用法用量】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臨床套用】①眼瞼潤動《湖南中醫學院學報》(1989;4:209):瞿某,男,8歲。雙目上眼瞼不自主跳動,時作眨眼狀,歷時3個月。發作較劇時1分鐘達20餘次,父母勸阻不能罷,打罵不能止,苦於不能自制。伴見色萎形瘦,納差,神疲懶動,咳嗽吐痰,舌淡紅,苔白微膩,脈虛。證屬土虛木賊,肝風內動之候。治當健脾化痰,柔肝止風。予柴芍六君子湯加天麻6g,僵蠶5g。服藥2劑,眼臉跳動即現好轉,精神稍佳,仍納差,守原方加雞內金6g,又4劑。服後精神振,胃納增,眼瞼跳動恢復正常。②慢驚風《湖南中醫學院學報》(1989;4:209):歐某,女,18個月。陣發性抽搐2月余。始則10日半月一次,最近日發2-3次,多方診治,療效不好。驚風發作則手呈雞爪,目上視,面呈青色,不省人事。須臾自止。症見面色蒼白,頭髮稀疏而直立,納呆,舌淡,指紋淺紅。證屬脾虛血少,木失滋榮,肝風內動。方以柴芍六君子湯加僵蠶3g,天麻6g,全蠍2g。服上方2劑驚風止,4劑胃納增,後去蟲藥,守原方復進3劑,追訪至年底,驚風未再發,神態頗佳。

【摘錄】《金鑒》卷五十一

柴芍六君子湯--《醫學集成》卷二

【處方】六君加柴胡、芍藥、葛根。

【功能主治】健脾退熱。主治小兒表熱,退後又熱。

【摘錄】《醫學集成》卷二

芎歸六君子湯

芎歸六君子湯用於治婦人形體肥盛,痰滯經絡,經水後期,經量澀少,色多淡白。芎歸六君子湯--《醫方集解》

【處方】當歸、芎藭、人參、白朮、茯苓、甘草、橘皮、半夏。

【功能主治】治婦人形體肥盛,痰滯經絡,經水後期,經量澀少,色多淡白。

【用法用量】上藥加生薑少許,水煎服。

【摘錄】《醫方集解》

香砂六君子湯

香砂六君子湯用於益氣補中,化痰降逆。治脾胃氣虛,痰飲內生,嘔吐痞悶,不思飲食,消瘦倦怠,或氣虛腫滿。香砂六君子湯--《古今名醫方論》卷一

【處方】人參3克,白朮6克,茯苓6克,甘草2克,陳皮2.5克,半夏3克,砂仁2.5克,木香2克。

【功能主治】益氣補中,化痰降逆。治脾胃氣虛,痰飲內生,嘔吐痞悶,不思飲食,消瘦倦怠,或氣虛腫滿。

【用法用量】上加生薑6克,水煎服。

【摘錄】《古今名醫方論》卷一

四君子湯

【簡介】本方來源於《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功用】補氣健脾。主治脾胃氣虛,臟腑怯弱,面色萎白,四肢無力,心腹脹滿,不思飲食,腸鳴泄瀉,嘔吵吐逆,舌質淡,苔薄白,脈虛無力。

【組成藥物】人參(去蘆)、炙甘草、茯苓、白朮各等份。

【用量用法】上藥制為細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口服。亦可取飲片直接用水煎服。水丸:每次6克,每日3次。合劑: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現代研究】本方具有調節胃腸運動的作用,既能抑制胃腸推進運動,減輕腹瀉;又能使運動降低的小腸恢復正常。能減少胃液分泌,降低其PH值,有利於胃腸潰瘍的癒合。能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改善消化吸收功能。能增加紅細胞、血紅蛋白、網織紅細胞數而促進機體的造血功能。此外,本方還具有增強免疫功能、促進代謝、護肝、增強垂體一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抗腫瘤與抗突變、改善微循環、抗血小板聚集、延緩衰老、抗應激反應等作用。

【進補套用】本方以人參為主,補氣健脾養胃;配白朮健脾燥濕以加強人參補氣健脾之力;再加茯苓健脾滲濕測其補脾之功更加明顯;配炙甘草也有增強補氣健脾的作用,並能協調諸藥而使它們共同發揮補氣健脾的功效。本方作為調理脾胃氣虛證的常用方,是補氣方劑的基礎方,取名“君子”,是喻本方補性平和,品性中正,不偏不倚,猶如君子有沖和之德、中庸之道。適宜長服。

1.消化性潰瘍病用本方加味:黨參15克,白朮12克,茯苓10克,甘草6克,黃芪15克,三棱10克,烏賊骨15克。每日1劑,水煎服。尤其對脾虛型的患者效果較好。

2.慢性胃炎用本方加味:黨參15克,白朮12克,茯苓10克,甘草6克,黃芪10克,枳殼10克,雞內金10克。每日工劑,水煎服。

3.慢性肝炎用本方加味:黨參15克,白朮12克,茯苓10克,甘草6克,黃芪10克,柴胡6克,當歸10克,白芍ic克。每日1劑,水煎服。

4.子宮肌瘤用本方加味:黨參30克,白朮24克,茯苓15克,甘草9克,莪術30克,三棱30克,牛膝15克。每日1劑,水煎服。

5.經前緊張綜合徵用本方加黃茂20~40克,附子10~20克。每日1劑,水煎服。有滿意效果。

6.小兒低熱用本方加味:黨參15克,白朮、茯苓各6克,炙甘草3克,山藥10克。每日1劑,水煎服。

此外,本方還可用於胃癌、食道癌、乳腺癌、肺癌等腫瘤的輔助治療。

中藥方劑之J開頭類(二)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急白湯
緊皮散
傑聖丸
疥瘡一掃光
漿水漬方
漿水粥
極效膏
急痧至寶丹
腳氣止痛方
櫸柳葉湯
截水腫丸
腳氣膏
揭毒散
櫸皮湯
戒止丸
芥子丸
芥子塗方
芥子竹瀝湯
膠飴湯
膠飴煎兼攻湯
芥子薄
兼氣散
芥朱丸
芥草膏
兼金丸
芥菜鹵
軍中第一仙方
芥飲子
軍門一笑膏
軍門丹
芨柏散
決壅破飲丸
決壅順流湯
決效散
決效方
決明丹
疥瘡剪草散
決明子方
決明子點方
決明洗眼方
決明消翳散
井苔散
井黃煎
交加地黃丸
交合湯
交和散
交感丸
交感地黃煎丸
交感地黃煎圓
交感湯
交泰飲
交濟散
交腎湯
戒菸丸
京三棱方
京三棱鱉甲丸
京墨丸
京墨散
京紅粉藥捻
京紅粉軟膏
京芎散
京蓬術丸
京都硇砂膏
膠艾榴皮湯
截瘴散
截訶散
截流丹
舉卿舉敗散
膠艾飲
截風生胃湯
疥癬散
舉陷參耆煎
結毒清爛丸
疥藥神效散
結毒生肌散
結毒神效方
截黃丸
痎瘧除根丸
瘠肥丸
抉壅湯
結陰丸
靜神丸
截流湯
靜鎮湯
鷲霜散
拒風丸
齏水駐車丸
禁口丹
韭葉膏
癤腫膏
拘痛飲
劫風膏
韭子煎
韭子粥
韭子鹿茸丸
拘腸丸
菊花芍藥湯
結腸丸
截疳丸
韭根湯
剪金丹
秬黍湯
截瘧不二飲
決明煎
決明甘草湯
決明益陰丸
決明車前散
決明雞肝散
捷妙丹
韭菜根汁
決經湯
積氣丹
淨固散
淨容散
淨府散
淨心散
淨水膏
淨液湯
淨神丸
淨肌湯
淨膿湯
淨腑湯
淨連湯
槿皮膏
積氣圓
減味普濟消毒飲
減味竹葉石膏湯
韭附丸
積氣散
減甘草白豆蔻散
減瘧丹
駒溺湯
劑陽湯
僵蠶全蠍敷治方
僵蠶塗敷方
僵黃丸
僸術圓
堅齒散
夾攻飲
夾棍神方
夾棍軟骨神方
夾鹽散
劫風酒
即驗丹
卷柏阿膠散
駿馬散
卷瘡散
厥症返魂丹
吉祥油
君子丸
君子散
君子湯
君子餅
君子香蘇散
戒菸方
君臣散
積聚湯
君苓湯
捷效化毒散
君雷散
浸熨湯
嘉穀散
鯽魚砒方
浸腳礬石湯
浸藥酒
堅中丹
堅固丸
堅止湯
堅氣散
堅腸丸
捷瘧飲
堅膽湯
剪根丸
靜寧散
棘鉤子散
急黃丸
驚悸養血湯
寄生丸
極驗溶膠湯
煎膏藥方丹
灸瘡膏
焦瘤膏
將軍久戰丸
極驗黃龍散
將軍膏
將軍蛋
煎豬肪方
尖花湯
盡穢丹
桱樹散
巨聖散
巨用散
巨勝七子丸
巨勝七寶丸
巨勝丹
巨勝散
巨勝湯
巨勝煎
巨勝粥
巨勝茯苓丸
戒菸膏
己字化毒丸
建中加減湯
建中加木瓜柴胡湯
戒鴉片菸癮方
建蘭葉膏
建極湯
棘根湯
寄杖散
季芝鯽魚膏
堅軟湯
堅骨壯筋膏
甲乙化土湯
絳玉散
絳珠膏
甲乙歸藏湯
截瘧立驗湯
絳紅膏
截瘧雄神丸
甲乙餅
截瘧餅
截疫保命丹
豭鼠糞湯
建胃丸
建胃丹
建脾人參丸
建脾理中湯
建脾膏
近侍湯
急喉丹
近制清暑益氣湯
急驚丸
近效湯
進退四物湯
進退大承氣湯
急救丸
見天丸
見晛膏
見龍散
急救散
急救湯
角刺粥
角發酒
急構飲
角子湯
角灰散
角煎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