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憂道不憂貧

君子憂道不憂貧

君子憂道不憂貧,漢語成語,出自《論語·衛靈公》,指君子只憂愁自己的為人,不憂愁是否貧窮。孔子說:君子用心謀求大道而不費心思去謀求衣食。即使你親自去耕田種地,難保不餓肚子;努力學習,卻可以得到俸祿。所以,君子只為大道的存廢而擔憂,不擔憂貧窮。

基本信息

出處

原文

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憂道不憂貧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註:餒:音內(něi),飢餓。

祿:做官的俸祿。出自《論語·衛靈公》

雅好節儉,食無兼膳,侍姬不過數四,皆衣綈衣。又未嘗營產,國無儲積。左右嘗以為言。達曰:“君子憂道不憂貧,何煩於此。”三年,進為王。從平齊。齊淑妃馮氏尤為齊後主所幸,見獲,帝以達不邇聲色,特以馮氏賜之。出自《北史·列傳·卷四十六》。

解釋

孔子說:“君子用心求道而不費心思去求衣食。即使你親自去 耕田種地,難保不餓肚子;努力學道,卻可以得到俸祿。所以,君 子只擔憂學不到道,不擔憂貧窮。”

釋義

真正的君子只憂愁自己的為人,不憂愁自己是否貧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