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後遺址

名山後遺址

名山後遺址位於奉化南浦鄉名山後村,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曾先後經過二次考古發掘。文化堆積厚2.7米,分屬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最早年代距今約5500年。1989年和1991年兩次發掘面積約860平方米,出土了建築、土築高台和墓葬等遺蹟及數百件玉、石、陶質遺物。名山後遺址的發掘為研究河姆渡文化的後續發展提供了重要材料,是河姆渡文化與良渚文化之間地層疊壓關係最清楚的一個遺址。

基本信息

名山後遺址

簡介

英文名Siteafterfamousmountains 名山後遺址位於奉化市江口街道名山後村村南名山北麓斜坡上,2007年4月被公布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該遺址占地面積二萬餘平方米,曾先後經過二次考古發掘,發掘面積620平方米,出土文物約300餘件,陶片 1 萬餘片,確定年代為5600年。屬河姆渡文化延伸,為新石器時代遺址,也是奉化先民最早生活的地方。
名山後遺址名山後遺址

發展

1989年秋冬對遺址進行了首次考古發掘,獲得了依次疊壓的12個文化層,8層以下的文化層的包涵物表明它們屬河姆渡文化遺存。第一次發掘時,在360平方米中共發現了墓葬6座,灰坑(溝)43個,人工夯築土台1座,出土陶器、石器、玉器137件。人工夯築土台的發現是這期的重要收穫,陶器也是主要的出土物,有釜、鼎、豆、盉、罐等,還獲得不少陰線細刻花紋標本,鳥紋是裝飾的主題,其中二件“鳥頭蛇身”紋標本耐人尋味,它是以盤曲的軀體(蛇身)和尖嘴、羽冠高聳的鳥頭為主體。蛇身上有捲雲紋、弧線、直線組合的紋樣,鳥頭周圍又有十多隻鳥盤旋飛翔,一件完整的豆上有9組這樣的紋飾。在1991年第二期的發掘中發現了彩繪陶觶等一些重要的文物,為進一步認識茗山後遺址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