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謀[詞語解釋]

同謀[詞語解釋]

同謀,漢語辭彙。 拼音:tóng móu 兩種釋義,作動詞時,意為共同謀劃,一般指做壞事; 作名詞意為共同謀劃做壞事的人。

詞目

同謀

拼音

tóng móu

基本解釋

1. [conspire;be of complicity;aid and abet]∶

不敢與他同謀

2. [accomplice;confederate]∶參與謀劃的人

同謀多人。——清·方苞《獄中雜記》

不做你的同謀

引證解釋

1、共謀,一同謀劃。

①《左傳·襄公二十年》:“陳慶虎、慶寅畏公子黃之逼,愬諸楚曰:‘與蔡司馬同謀。’”

②《後漢書·荀彧傳》:“﹝夏侯惇﹞曰:‘何知貢不與呂布同謀,而輕欲見之。’”

③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二回:“華貙實與亥定同謀,今自陳召之,將為內應。”

④陳少白《興中會革命史要》十一:“當時楊衢雲仍在橫濱教書度日,此次的事,本來不敢與他同謀。”

⑤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吾方禁酒,汝卻釀酒會飲,莫非同謀伐我乎?

2. 指參與謀劃的人。

①《宋書·武帝紀上》:“毅兄邁先在京師,事未發數日,高祖遣同謀周安穆報之,使為內應。”

②清葉廷琯《鷗陂漁話·張炳垣傳》:“拘君至,詰同謀,鞭撻炮烙,備極慘酷。”

③曹禺《王昭君》第三幕:“你不要管,我不做你的同謀。”

3. 同時營求。

唐韓愈《駑驥》詩:“喟余獨興嘆,才命不同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